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师应学会质疑教参.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62076931
  • 上传时间:2022-03-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9.5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师应学会质疑“教参”                    很久以前,教育界就有“教师是带着镣铐跳舞的一群人”的说法,而这根镣铐无疑就是考试了那么,今天我又发现了在语文教学中还有一根镣铐在死死地拴着诸多语文教师的思与行,这就是“教参”据此,我想将这两根镣铐放到一起说一说常年来,语文教参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字词的涉猎,到中心思想的提取,从结构的划分到精彩句段的赏析,从模拟考试到正规的中高考,无不以教参的“大政方针”马首是瞻所以,语文教参虽全名是《语文教学参考》,而这仅供“参考”的书似乎成了语文教学的“标准”当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下新教材的推出,教参的权威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该不该把教参当作课堂教学设计(组织过程和方法)唯一确定的指令?争鸣者越来越多,这本书的价值定位又逐渐回归到“参考”的意义上可是,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因为有许多老师开始思考了,而且矛头直指被奉为“标准”的教参现就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为准来谈谈我的看法有许多人质疑教参中的《木兰诗》一文,认为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是一个巾帼女英雄,为报效国家,替父从军,骁勇善战,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因为教参的这些人物分析在文本中难以找到可靠的文句来证明他们认为,木兰之所以从军是因为父亲在征兵的名册里,没有涉及报效国家之念,具体要说木兰有多么骁勇善战,文章没有写到,包括侧面烘托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也不一定是由木兰带领的大军征战的结果;再者,“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也只是一笔带过,更何况最终落实到了“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上,目的是在写花木兰不愿继续男儿身、享受荣华富贵,只愿回到家乡陪伴父母一起过小日子的孝心她实际是一个孝女形象还有许多人质疑教参关于《马说》一文中心论点的定位教参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但事实发现韩愈的这一论点很容易被推翻比如说:如果没有被伯乐发现的千里马,就不是千里马吗?我想,最后一句“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是不是也在推翻这个“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论点呢?我以为,照应全文来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才是值得商榷的中心论点这样的例子太多,不再列举但我想问,作为教师,对于这些可以提出非常充分的观点来证明老师自己的思考与结论的质疑,我们该怎样教学?教师是教给学生有理有据的质疑内容呢?还是教给学生教参的观点呢?对于这点,并不是很多老师愿意教给学生有理有据的质疑内容。

      相反,他们传授的都是教参上的观点难道他们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吗?难道真理拗不过教参的观点吗?绝对不是是因为两条镣铐的互相作用,考试会有“参考答案”,而这个仅供参考的答案往往是“标准”的、“唯一”的答案,而这些答案的来源就是教参如若填入其他答案,只要不是参考答案中的,一律是错的把分数当命根的现代社会,哪个老师有勇气让学生在试卷上作出“错误”的答案?然而,我不甘心啊!作为师者,我不甘心如此继续误人子弟下去,所以我发出“教师应学会质疑教参”的感慨,我们应该学会质疑!(作者单位 陕西省定边县砖井镇中学)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