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族历史人物之刚察华宝藏.doc
7页藏族历史人物之刚察华宝藏已有 218 次阅读 2012-9-20 11:58 |系统分类:见闻| 华宝, 藏族历史, 刚察 藏族历史人物之刚察华宝藏刚察·华宝藏(1901—1958) ,藏族解放前是青海省海北地区的刚察千户曾先后被马步芳任命为“环海八族”达盟总千户和“青海骑兵旅旅长” ,1947 年被选派为国民党国民代表大会代表,1948 年又被推荐为国民党中央立法委员解放后,刚察·华宝藏先生积极拥护共产党,靠拢人民政府,1950 年被青海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省工业厅副厅长,1953 年被当选为海北藏族自治区副主席,1956 年海北藏族自治区改为自治州以后,被当选为副州长,接着又被任命为西北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1958 年因叛乱嫌疑被捕审查,病故于狱中,终年 57 岁1980 年 12 月 6 日党和人民政府为刚察·华宝藏先生平反昭雪,恢复了政治名誉 在解放前,马步芳掌握了全青海的军政大权后,为了进一步强化对广大牧区的统治,必须利用刚察·华宝藏在青海牧区、甘南和四川阿坝地区的威望,以总千户的权势,施展马步芳的各种淫威,来控制各部落头人,达到其统治目的1933 年,马步芳以“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名义,任命刚察·华宝藏为青海骑兵旅旅长,后又聘请为省政府顾问。
实际上,这些职衔都是有名无实,有职无权1948 年,马步芳又选派刚察·华宝藏为国民党国民代表大会代表(因病未出席) ,后又推荐为国民党中央立法院立法委员因而刚察·华宝藏在青海农牧业区的声望越来越高正如社会舆论所说的:“华宝藏确是马氏家族的忠实拥护者,是马步芳心腹人之一 ”1939 年,马步芳决定在兴海、祁连、刚察等地成立设治局,以便按县治来征收各种税款和征兵(以马代丁)等当时刚察·华宝藏为了维护本部落的利益和自己的声望,千方百计,利用上下左右的人事关系,向马步芳据理说情,极力要求将刚察地区仍属省政府直接管辖,不按设治局对待据说,当时马步芳考虑到与刚察·华宝藏的特殊关系,特意答应了刚察·华宝藏的要求,因而刚察地区仍归省政府直接管辖当时群众中有这样的谚语:“汪什代海千户的金子,达如玉千户的银子,刚察千户的面子” 在青海解放前夕,刚察·华宝藏特别忧虑因为人们纷纷传说,共产党来了,对土地、牛羊、财产一律分光;对头人、活佛、僧侣一律杀光,一个不留尤其刚察·华宝藏当过总千户,当过马步芳的骑兵旅长、国民党的国大代表等,他认为共产党来了,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忧虑重重,忐忑不安,吃不下,睡不着,深感走投无路,束手无策。
后来他偷偷地到兴海赛宗寺一面躲避,求佛爷保佑;一面设法到处探听消息,忧虑着自己的命运在这期间,他除了诵经拜佛外,喝酒解愁,消极度日 1949 年8月底,刚察·华宝藏听到兰州解放了,马步芳一家坐飞机跑了;后来又听到西宁解放了,共产党、解放军没杀一个老百姓,人们也不怕共产党和解放军接着,又听到海南、黄南和玉树的千户、百户、活佛等前往西宁欢迎共产党,迎接解放军,而且共产党对少数民族很宽大,很照顾刚察·华宝藏对这些情况,总是半信半疑,犹豫不定至1949 年 10 月 16 日,刚察·华宝藏终于大胆派出副千户娘巴、总百户桑代海等人,前往西宁军管会表示投诚,并汇报了刚察·华宝藏不敢亲自前来的顾虑等,当时军管会张国声副主任反复讲明共产党的《约法八章》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表示欢迎刚察·华宝藏先生来军管会报到学习,为人民服务这三个人返回刚察向刚察·华宝藏传达了军管会领导的意见后,刚察·华宝藏才慢慢安下心来但他仍充满疑虑,如何到西宁军管会报到投诚?军管会是不是在骗我?我是不是要上当?1949 年 12 月中旬,西宁军管会派喜饶嘉措大师等前来兴海赛宗寺,劝说刚察·华宝藏应该积极归向人民政府。
12 月底,刚察·华宝藏终于大胆地到西宁军管会,上交了青海骑兵旅旅长的委任状、小手枪、美式步枪、轻机枪一挺,还有各种子弹、指挥刀、骑兵军的领章等等然后再三表示:“我是千户,当过马步芳骑兵旅旅长,我有罪,我要立功赎罪” ,当时由廖汉生、张国声、扎喜旺徐等领导同志表示欢迎,再次向刚察·华宝藏讲明了党的各项政策,并要求刚察·华宝藏回去后必须做好安定人心和社会治安工作于是,刚察·华宝藏才真正相信了各位领导的话,从而消除了思想顾虑,欣然返回刚察刚察·华宝藏回到刚察后,立即召集各部落头人、宗教上层,向他们详细说明了共产党的各项政策,他坚定地说:“共产党、解放军并没有杀我们千户、头人,也没有杀老百姓,而且对我们少数民族很宽大,很照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以前我们听到的全是谣传,大家千万不要相信如果有土匪特务、反革命分子到我们刚察来,我们马上向政府报告 ”与会的部落头人听了,大家才真正安下心来 1950 年6月,全国开展了“抗美援朝”运动刚察·华宝藏积极配合人民政府,动员刚察地区的牧民群众自愿捐献白洋 800 元左右,捐献羊毛超过了下达指标中央有关单位为此给刚察县颁发了一座银盾,给刚察·华宝藏奖励了一个银盘、一个银杯和一双银筷。
1955 年前,全省动员筹集社会游资,发展生产刚察·华宝藏积极响应,他本人拿出游资折合人民币 200 万(旧币)元,在他的带动下,刚察地区共筹集游资折合人民币 130 万(旧币)元受到省上有关部门的嘉奖1955 年,一位勘察队的组长被土匪杀害,刚察·华宝藏知道后,立即与达如玉千户同曲乎、阿力克千户索南木卡才巷商定,动员民兵,消灭麻银匠地区土匪这股土匪听到后,连夜逃往水硖一带,不久即被上五庄的解放军全部消灭根据原青海省海北州政协常委才仁加同志回忆录《解放前后的华宝藏》一文中说: 刚察部落的由来:早在清代以前,刚察藏族部落原居住在黄河以南贵德的达日尕云地区清雍正元年(1723 年)贵德地区的刚察部落与环海一带的蒙古族发生了重大的械斗事件,当时蒙古族杀死了刚察部落的尼旦木等 12 名部落头人,从而造成了民族之间的严重隔阂后来由于罗卜藏丹津事件,清廷派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岳钟琪为奋威将军,来青海采取“抚藏剿蒙”政策,对环海地区的蒙古族大肆清剿和屠杀,致使蒙古族人口大减事件平息后,年羹尧即对藏族部落头人封以土司、土司检和千户、百户等职衔,以加强该地区的统治此时刚察部落即向年羹尧告发了上述 12 人命案,遂由清廷委任的“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达鼐受理查处。
结果,将刚察地区蒙古族属地划归刚察藏族部落永久居住,将该地少数蒙古族移往默勒河沿岸12 人命案结束后,原居住在贵德达日尕云的刚察部落绝大部分迁到青海湖北部刚察地区居住同时还迁来刚察、汪什代海、千卜录、都秀、热安、完秀、曲加羊、公哇塔尔等8个环海藏族部落,即称谓“环海八族” 解放前,华宝藏在刚察地区所辖大小部落共 19 个,8800 多人地区界限为:东至哈尔盖若木为止,与海晏的达如玉接壤;西至吉尔孟为止,与天峻县毗连;南至沿青海湖边布哈河为界;北至祁连的默勒河、野牛沟的边缘相连,直到淘勒川为止可见,刚察地区幅员较大,自然条件也较好该部落除总千户、副千户、总百户外,有大小百户 20 个,即:果洛仓百户桑斗厚,还仓秀麻百户羊杰加,年欧厚角科日百户羊加布,秀欧日百户官却乎,刚察贡麻百户尖木参,年欧厚稍麻百户加美,还仓贡麻百户昂巴,牙雪麻百户朝加太,盘保百户朋合洛,商木多百户却会,牙贡玛百户完德加,牙雪百户奏厚勒,贡果麻百户伍洛,友厚毛百户华日旦,扎查百户加木巴,索合扎百户拉日格,日芒百户却乎巴,切查百户淘巴,宁下百户东智布,另有刚察大寺塔哇百户却乎斗布这些百户在总千户刚察·华宝藏的统辖下,办理本部落的大小事宜。
华宝藏被任命为总千户的经过:清雍正3年(1724 年) ,清廷设“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达鼐常驻西宁当时刚察的宗教上层人士喇嘛·拉布旦时度势,弃教还俗,并经过达鼐允准当了千户后,与另一位千户尼布腾同心合作,共同掌管刚察部落的全部事务 刚察千户的曾祖父喇嘛·拉布旦、其子角巴和孙子吉厚加三代,由于家境贫穷,生活艰难,经常给别人干零活以维持生活特别是在吉厚加主管家务时,由于生活所迫和基于对宗教的虔诚,将8岁的长子刚察·华宝藏送到贵德县尼贡巴寺院当“完德” (小僧侣)学经,至17岁时,刚察·华宝藏的曾祖父喇嘛·拉布旦去世,当时果洛佐合庆寺院的活佛认定,刚察·华宝藏为其曾祖父所转生从此,青海广大牧区蒙藏民群众都称华宝藏为“刚察苟洛” 并经部落头人商定,喇嘛·拉布旦的千户遗职,当由华宝藏继任 刚察·华宝藏任千户后,深感年纪轻,没经验,管理整个刚察部落的内外事务,确有很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幸有为人忠厚、威望较高的老千户业布腾言传身教,使其进步很快从 1957 年开始,业布腾老千户多次有意将华宝藏介绍给主持省政的马麒说“华宝藏年纪虽小,但有本事,有才华,善于雄辩,精通汉藏语,现在全刚察的人很信仰他。
”业布腾还说:“我老了,朝不保夕我看只有华宝藏才能管理好刚察地区,也只有华宝藏才能为马主席效忠,请求马主席栽培 ”因而马麒对刚察·华宝藏逐渐产生了良好印象后来当业布腾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要回寺院当僧侣时,即召集各部落头目人等,郑重宣称:“今后,我们部落的事情,完全由华宝藏千户负责办理,他将来就是你们的总千户 ”从此,人们就称华宝藏为总千户刚察部落的全权就完全掌握在刚察·华宝藏的手中了当时刚察·华宝藏还推荐业布腾老千户的侄子娘巴为副千户,女婿桑斗亥为刚察部落的总百户,协助刚察·华宝藏来办理本部落的大小事宜 1936 年,马麟下台,马步芳代理省主席后,为了强化对牧业区的统治,正式任命刚察·华宝藏为环海八族达盟总千户的职衔于是,刚察·华宝藏总千户的声望,在果洛地区、玉树地区、黄河以北及农业区各县广为流传 华宝藏与马步芳家族的关系:在马麒主政青海期间,喇嘛·拉布旦老千户和业布腾副千户与马麒、马麟兄弟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因为马麒、马麟等考虑到,要想有效地统治刚察地区,不依靠千户头人是不行的,好在两个老千户对马氏家族唯命是从,一切差役税款均按时照例交纳,从不拖欠而喇嘛·拉布旦和业布腾也考虑到,和马氏家族搞不好关系,不但当不成千户,而且刚察部落随时随地会遭到不测的灾难。
为此,业布腾千户曾多次向马麒推荐:只有华宝藏才能将刚察部落治理好马麒认为,两位老千户历来忠心耿耿,管理刚察地区也平安无事,因而对两位老千户十分信任,让华宝藏当千户也比较放心 后来,马步芳掌握了全青海的军政大权后,为了进一步强化对广大牧区的统治,必须利用刚察·华宝藏在青海牧区、甘南和四川阿坝地区的威望,以总千户的权势,施展马步芳的各种淫威,来控制各部落头人,达到其统治目的1933 年,马步芳以“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名义,任命刚察·华宝藏为青海骑兵旅旅长,后又聘请为省政府顾问 华宝藏与宗教寺院的关系 :华宝藏自幼年起,就在贵德县尼贡巴寺院当“完德” ,学习经典达10年之久,因而宗教意识极为浓厚刚察·华宝藏不仅是一个千户,而且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数十年来,他在日常生活中,笃行教仪,一丝不苟;为人处世,讲求因果报应并对刚察地区的大小寺院,极力维护,全力支持,因而博得寺院上层和广大僧众的爱戴 解放前,刚察地区有大小寺院 10 座,即:刚察大寺、沙陀寺(红教) 、角什科寺、秀欧日寺、日芒寺、还仓寺、柯才寺、贡过麻寺、刚察小寺、嘉牛厚寺等这 10 座大小寺院共有僧伽 600 多人,大小活佛有6位,经师、僧官共 41 名。
刚察·华宝藏对上述大小寺院十分爱护关心,而且从来是一视同仁各寺院每年的佛事活动,由刚察·华宝藏均出面全力支持 如诵经、讲经、祈祷、化布施等都以身作则,从不敷衍了事各寺院如有大的佛事活动,如修缮寺院、活佛圆寂、转世灵童坐床、大型法会、祈祷会等,需要化布施、摊派差役等,寺院即邀请刚察·华宝藏出面,然后向有关部落摊派,各部落群众为了尽到自己的虔诚,争先恐后,从不怠慢因此,各寺院活佛僧众对刚察·华宝藏一贯按“刚察苟洛”对待;并认为他真正是喇嘛·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