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平台数据采集解决方案.docx
11页一、传统数据采集解决方案基础数据采集方式:基础数据收集是信息平台电子数据采集的首要工作,是实现信息平台数据电子化管理的基础,是信息化统筹的必要条件基础数据收集分为组织形式、收集渠道、实施方法、数据整理、数据变更几个环节,每一环节相辅相成,密切联系,关系到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科学性、可控性、适时性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用户群体均为老年人,其中含政府购买服务的特殊群体(困难家庭失能老人、独居老人和 80 周岁以上高龄老人) ,在数据收集的各环节各有不同,具体操作按对象类别的不同分为社会老人用户、特殊老人用户两类1、组织形式社会老人用户:通过信息平台宣传推广、服务案例项目宣导会、用户服务体验分享、企事业单位退休办推荐、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退休处引导等多种形式、多元化介入向社会老人进行入网会员老人招募组织工作由信息平台业务管理部门为主,按发展规划、工作计划、推广进度组织完成特殊老人用户:由各级民政主管部门为主,信息平台业务管理部门配合协助完成根据当期政策要求对符合条件的老人进行对象摸底、筛查、本人申请、公示,确定当期各区域内加入平台的入网会员老人名单、数量2、收集渠道 社会老人用户:主要通过老年人个人、亲属代表、企事业单位退休办等主动申请的渠道获取有效资料。
特殊老人用户:由各级行政机构,如村社、乡镇、社区、街道社事办,区民政救助股或福利股对符合条件的老人进行筛查确认后,由老人本人或亲属代表申请,各级民政逐级审核的渠道获取有效资料3、实施方法社会老人用户:由老人本人或亲属代表填写《老年人信息采集表》 ,提交身份证(户口薄)复印件、健康状况(健康报告)等原始资料也可由信息平台工作人员上门为老人办理入网,收集以上资料特殊老人用户:由市、区民政局向下级民政社事办发文确定当期补贴老人数量,各社事办按街道、乡镇进行指标具体分解,确定各社区、村社补贴老人数量,由老人或亲属代表填写《老年人信息采集表》 ,提交身份证(户口薄)复印件、健康状况(健康报告)等原始资料对于高龄独居、孤寡老人可由社事办工作人员入户代办4、数据整理不论是社会老人用户还是特殊老人用户的数据整理遵循按同属地域管理、表格资料对应匹配的原则进行二次归类,由信息平台业务管理部门建立用户个人档案,分别按用户类别、项目分类、入网年度、所属地域汇总老人入网统计表,并将二次分类的全部资料归档独立打包,交由信息平台呼叫中心座席人员录入或扫描5、数据变更因信息平台用户均是老人,数据变更情况主要出现在老人健康状况的不确定性方面,如老人身体健康报告变更、老人生故、老人住址迁移等;其余数据变更情况较少,如子女亲属信息变更。
平台支持多种数据采集方式,包括网上直报、离线填报、excel导入、外部数据文件导入、异构数据库导入、主动数据抽取等多种数据采集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用户的数据采集需求二、移动数据采集解决方案移动数据采集系统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结合 3G/4G 等移动通信网络,建立起一套可移动化的信息系统,通过将企业、政府的内部办公、业务系统扩展到移动终端的方式,帮助用户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用户随时随地关联内网系统,获取所需任务与信息,按照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快速执行采集任务的填报工作,完成对文字、表单、图像、声音和位置信息的采集和实时传递,保证采集任务的快速构建和及时传输、摆脱地域性和网络资源设备的限制,实现精确、快捷、高效、可视化的数据采集模式通过整合移动数据采集、信息查询、第三方系统等,形成一套完备的移动应用平台,终端应用可完成数据录入、查询展示等功能,后台管理系统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采集数据、管理任务分类和派发、查看任务进展、信息反馈、数据统计、分析和展示以及工作监督等相关工作同时对所有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分层次的集中式管理,遵循“分级建设、集中管理、全网服务、升级”的原则,为参与移动应用的终端设备提供状态监视、信息推送、文件推送、软件推送、终端控制等操作,支持相应的统计工作。
1、设计原则基本原则如下:1.突出重点以摸清采集对象基本情况,查实数据为主,辅之以其他必要的内容2.优化方式核对与登记一次完成,多种采集手段相结合,以提高效能,减轻中间环节与工作负担3.统一组织在集中管理下,统一设计方案、统一布置培训、统一实施调查、统一处理数据、统一发布数据4.创新手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采用手持电子终端设备和电子地图,实现数据的采集、报送、处理等手段的自动化、电子化,提高信息化水平2、系统组成采用 B/S 架构组建后台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通过政府或企业的信息专网与互联网之间安全认证以及协调工作,保证内外网之间信息交互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时性,为用户提供丰富、可靠的管理和数据支持;移动终端采用 C/S 架构组建前端数据采集系统,提供录入、拍照、定位等多种手段采集数据,通过有线网络上传下载业务流程所需数据其核心是移动终端上的数据获取与采集,对业务数据、表单和基础信息数据库导出的信息进行核查,同时全面采集业务流程中的所有数据此外,在抽取一定比例的数据,通过对填报率、主要指标的填报情况,如差错率等进行质量抽查,由其结果评估基础数据质量3、部署方案本系统分为内网和外网两部分。
内网用户主要是政府/企业,以及其分支机构的员工;外网用户主要是不常在办公室的管理人员及外勤人员,及其他有权限用户等部署的服务器分为内网服务器和公网服务器,属于并行关系各类业务数据可以分布在直属\分支部门和各地方通过 Web 浏览器录入和查询,不同网络环境下的用户分别访问其分配的服务器内网服务器和公网服务器的数据将通过安全网闸定时实现同步,最终实现所有数据的集中管理其拓扑结构如下图:4、简要流程5、主要功能• 移动终端采集子系统功能:• 登录认证• 获取权限• 数据同步• 日常与应急任务的采集、核查• 数据校验• 数据查询• 数据修改• 进度追踪• 系统设置后台综合管理平台主要负责采集、应急、核查任务的管理和下发、接收终端上传的数据、统计分析、终端设备注册等功能通过终端核查任务的方式,建立相应的数据检查审核功能,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相应的二次审核,也可以通过浏览查看的方式对数据验收的结果进行浏览• 用户及权限管理• 终端认证管理• 终端状态监管• 采集、应急、核查任务的管理和下发• 接收终端上传的数据,并验收数据• 数据汇总,统计分析采集的数据• 认证和管理• 通知通告三、移动终端数据采集的特色特色 详细说明表单 电子表单 1.无需大量印刷纸制表单,避免下发后无法变更表单;2.无需大量的数据录入工作,减少中间环节;3.数据加密,确保信息无泄露、涂改等风险4.数据实时上报,实现进度监控与过程管理。
通知公告 自动推送 及时、准确的一对一、一对多的信息发布清查 与核查同时完成核查 一次完成 位置管理 电子地图 1.有利于区域划分和工作组织,有利于成果和知识的积累;2.通过 GPS 模块可以准确的实现单位地理位置采集,有助于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自动识别 OCR 识别 拍照扫描,自动识别文字信息,减少录入工作的错误与速度存储 大数据量存储 1.及时发现现场的对应关系2.现场核实,现场查遗补漏,不需要多次比对,节省返回现场的次数和上门时间,节省大量文字数据录入时间培训 易于培训 可装载丰富的培训资料,避免大量培训书籍印刷,可减轻培训工作量,提高培训质量,最终提高数据质量审核 1.即时审核2.流程科学1.大大减少填报的逻辑错误,减少数据录入的再生错误同时,可减轻使用人员的数据录入工作量和数据审核工作量2.流程更合理,工作重点更明确数据 成体系,清查和核查区域划分电子边界将部门行政记录数据、基本单位名录数据、清查结果、结果很好衔接在一起,共享信息,减少重复工作,减轻工作量档案编号: 所属区域: 乡镇、街道 社区(村委会)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婚姻状况 民族 文化程度联系 政治面貌 医疗支付方式身份证号 老年证 □已办理 □未办理户口所在地照片现住址 (很重要,请务必详细填写)政府补贴 □高龄补贴 □低保补贴 □其它补贴 □无补贴主要病史过敏史本人信息血型 常用药物 是否独居 □是 □否日常生活活动等级划分□能力完好 □轻度受损□中度受损 □重度受损 精神状态等级划分□能力完好 □轻度受损□中度受损 □重度受损感知与沟通等级划分□能力完好 □轻度受损□中度受损 □重度受损 社会参与度□能力完好 □轻度受损□中度受损 □重度受损能力评估总评情况 □能力完好 □轻度受损 □中度受损 □重度受损(以《四川省养老服务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为准)自身收入 □0~500 □1000 □2000 □>2000 家庭成员支持情况 □0~500 □1000 □2000 □>2000 外界支持情况 □0~500 □1000 □2000 □>2000住房情况□商品 □安置□廉租 □棚户□租住 □寄宿主要照顾者 情 况□无 □子女□配偶 □保姆□养老院 □其它参加老年活动情况□经常 □偶尔 □无条件评估总评情况 □完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以《四川省养老服务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为准)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配偶信息联系 身份证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