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韩非子的管理思想.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496654540
  • 上传时间:2023-04-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8.27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非子的管理思想政法系 1103 班郭佳宝页脚非子的管理思想非是战国时国的贵族, 生活在战国末期, 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 各国都进行过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都已经初具规模 非的老师是儒学大师荀子非口吃,不善于言谈, 在游说之风盛行的时代这是制约个人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阻力非忧国忧民,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 屡次向王上书, 要求改革,但意见均未被采纳, 于是他发奋写作, 写出了《孤愤》、《说难》、《五蠹》、《外储》、《说林》等几十万字的文章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法、术、势的理论后来王嬴政读到了非的文章,非常赞赏,为了得到非就发兵攻,于是王就派非出使国,这样非到了国在国非不但向王讲解自己的学说, 还劝国攻打国保存国 这一观点为斯、贾等人陷害非提供了口实, 使得很敬重非的王也产生了疑心, 于是把非投入狱中,不久非就在狱中被毒死了非认为,儒家推崇的仁义道德已经过时了, 统治者要从人自私的本性出发寻求新2的治国方法春秋战国时期,在新兴地主阶级的争权夺利的斗争当中, 法家学说逐渐成熟起来其中的代表人物有三位:商鞅重“法” ,主用法作为富国强兵的工具;申不害重“术”,推崇循名责实,以各种秘密的手段驾驭群臣,达到统治的目的;而慎到重“势”,主君尊臣卑,上下有别,令行禁止。

      非将这三人的学说融合在一起,又参考了儒、道的主,从而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法、术、势”的理论:非子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法与术相结合 他说“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难三》),“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 (《定法》)术”包含以下几个容:一是因能授官,也就是说依据下属的能力授给人官职二是“循名责实”(《定法》),这是术的要点 法家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非常注重实物, 循名责实是法家考察干部的一个基本原则, 强调表面情况和实质要互相加以验证,综合来考察一个人,这就是所谓的“形名之术” 非子说君主要驾驭约束好臣子, 就一定要考察形和名是否相符, 一定要看臣下说的话跟他做的事是否一致三是“叁五之道”(《八经》),这是法家考察群臣言行的一个具体方法,主要意思是利用多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 以追究责任人的过失, 利用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找到取得成功的原因不分析成功的原因,臣下就会轻慢君主,不严厉追究过失,臣下就会相互勾结四是在领导谋略上,要使用“七术” ,也就是说七种策略(《储说·七术》)这七种策略是:(1)众端参照,也就是通过多方面的观察来验证臣下的言行; (2)必罚明威,就是一定要惩罚那些犯错误的人来树立威信; (3 )信赏尽能,在奖励方面一定要守信用, 鼓励那些有才能和取得成果的人; ( 4 )一听责下,就是一一听3取臣下的意见然后进行评判; (5)疑诏诡使,就是指君主表面上和一些人亲近,让他们长期在自己身边工作, 但是不给他们任务, 别人感觉这些人是受了秘密指令,所以做坏事的人就会害怕,心里疑心不敢胆大妄为; (6)挟知而问,这是考察下属忠诚度的有效手段, 就是用已经知道的事情来询问下属, 看看下属怎么说,用以对照核查下属的态度, 从而举一反三地了解许多隐情; ( 7)倒言反听,就是本来想说一件事情,但却说一个与本意相反的事情,以获得下属的真实态度。

      五是在管理过程中,非子强调要防微杜渐,从细节上消除消极因素 《储说》中提出了要查“六微”管理中有六种微妙而隐蔽的情况: (1)“权借在下”,要防止权力分散和被架空,核心权是不可以借给别人的,它是领导者的专利 (2) “利异外借”,就是防备外勾结,组织的人由于和领导利益不同会借助外力来削弱和反对上级的领导 (3)“托于似类”,这是一种用相关的事情欺骗上级、掩盖事实真相以达到个人私欲的手段, 必须要加以防 非子讲了一个齐国的故事, 齐国的大夫夷射陪齐王喝酒, 醉了之后坐在门廊上, 守门人请他赏一点剩下的酒, 结果被拒绝了夷射走后,这个守门人就在门廊下泼了一点水 第二天齐王出门后看到水,愤怒地问:“谁把尿尿到这里 ”守门人回答说: “没见谁,可是夫夷射昨天喝醉了酒曾在这里站过一会 ”齐王就把夷射给杀了这是典型的小人栽赃陷害的例证,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明查4)“利害相反”,就是利和害总是同时出现,有利必有害, 有害必有利, 所以若国家受害就要看谁从中得到了好处, 如果下属受害也要看谁从中得到了好处, 通过这种审查利害就会找到事情的前因后果, 找到处理事情的关键所在5 )“参疑争”,权力斗争不可避免, 而臣下争权夺利是产生变乱的根源, 领导者对此要给予关注和控制。

      (6 )“乱国废置”,敌对国家插手本国重要人员的任免这一点要极力避免,一旦中了圈套,后果不堪设想4势是法家的一个概念, 和兵家的有所不同 广义的“势”指客观形势,狭义的“势”是指权势非子非常重视 “势”,认为“抱法处势则治, 背法去势则乱”(《难势》)这里谈的势,就是领导者通过法和术造成的一种权力状态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种势的重要,非子做了一个比喻, 说千斤重的东西在船上就可以漂浮自如, 而小小的一个铜钱,如果掉到船下就会沉入水底,它们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分量的多少,根本原因在于有势与无势 同时的道理,治理一个国家能否树立权威、 行使职权、获得下属支持,重要的在于他的地位与权势是否巩固得势的主要方法:一是依靠术驾驭局势,管理下属非子说: “人主使人臣虽有智能,不得背法而专制;虽有贤行,不得逾功而先劳;虽有忠信,不得释法而不禁,此之谓明法人主有诱于事者,有雍于言者,二者不可不察也” (《南面》)二是靠制度权力,领导者只有牢牢把握赏罚的权力,才能确保势的稳固 “刑赏不察,则民无功而求得, 有罪而幸免, 则兵弱主卑《饰邪》)所以非子说:“势重,人君之渊 赏罚者邦之利器也在君治臣,在臣则胜君” (《喻老》)。

      正确的方法就是要“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扬榷》)圣人执要是说要抓住要点、核心问题,而“四方来效”就是要善于授权,把细节的东西交给下属去做,自己牢牢把握核心权力从总体上讲,非子的法、术、势实际上就是告诉领导者,要管好一个组织的核心问题是权力的问题法是权力的表现形式,术是权力的手段,势是权力的归属要制定严明的规章制度、 清晰和强有力的奖罚措施 规章制度和奖罚措施要明确,让每个人都看到,而且每次奖罚也要公开,这样,领导者下的命令才有人服从,权力才能有效行使同时领导者要有一些技巧和计谋, 这些计谋要做得恰当周密,不能让下属知道, 以此保证其实施的效果 这样才能够控制局面, 掌握下属的言5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确保管理顺利进行 同时一个领导者一定要懂得树立自己的权威,牢牢地把核心权力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确保自己的领导地位, 要善于利用环境去造势,然后因势利导,去管人做事从而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想“法”、“术”、“势”是非子著作中三个最重要的概念,它们有机结合构成了非子治国理论和管理思想的核所谓法, 就是以法治国, 不以君主的个人意志为转移,而是“以法为本”,做到“矫上之失”、 “一民之轨”、 “法不阿贵”、 “令行禁止”,它与“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儒家思想相比,无疑是历史的重大进步。

      非子在其一篇中指出 “圣人之治民, 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刑胜而民静,赏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也 ? ? 故法者,王之首也;刑者,爱之首也在此,非子特别指出,制定、实施刑、法,不是因为憎恨老百姓,而是爱老百姓表现因为唯如此,才可以使民静,并防奸于未然在一篇中,非子更是对法的地位、作用、原则进行了全面阐释 首先,非子对法的地位进行了论述 如:“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有励 )又如:“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则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 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 加以群臣之上, 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在非子看来,奉法强几乎成了国强的充要条件所谓术,是指君主驭臣之术在非子看来,术和法一样重要, 二者缺,一不可术者,因任而授官, 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法者,宪令著于官俯,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此臣之所师也君无术则弊于上, 臣无法则乱于下,6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定法》 )在该篇中,非子还分析了申不害佐和公鞅治不能获得完全成功的原因, 申不害是“虽用术于上,法不勤饰于官之患也。

      ”公鞅则是“法虽勤饰于官,主无术于上之患也 (《定法》 )可见,君主治国,术和法是不可分离的 关于术的特点, 非予概括了其最大特点就是隐蔽性, 即所谓“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4K.管理的层面看,术也就是管理的技,虿因此,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和管理环境,所需要的管理技巧 (术)也是不一样的关于如何保住权势、 如何利用权势来治理国家, 非子认为最根本的就是两条: 赏和罚非子论述道: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 ?日: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