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壳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27页方壳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校:****系别:****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指导老师:****姓名:***学号:***** 2015.12.151目录一、 设计任务书…………………………………………………………………2二、塑件的工艺性分析………………………………………………3三、分型面及浇注系统的设计………………………………6四、模具设计方案的论证…………………………………………9五、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计算………………………………………11六、成型设备的校核计算……………………………………………16七、设计小结………………………………………………………………………………18八、参考文献……………………………………………………………………………192一、设计任务书一、题目:方壳注塑模二、零件图:如图 1 零件二维图、图 2 立体图材料:聚丙烯(PP)批量:15 万件3时间:60图 1 4图 2二、 塑件工艺性分析1、方壳的工艺分析(1) 、方壳的原料分析分析项目 分析内容塑料品种 聚丙烯(PP) ,热塑性塑料结构特点 结晶型塑件使用温度 能在 107~121 C 下长期使用,脆化温度为-35 ~-10 C0 0化学稳定性 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氧、热、光的作用下,易分解、老化、需加防老化剂。
性能特点 不吸水,光泽好,易着色良好的介电性能,耐水性成型特点 流动性极好,易于成型,溢边值为 0.03mm,压力对流动性的影响比温度的影响比温度的影响敏感,宜采用高压成型结论1、 热容量大,注射成型模具必需设计能充足进行冷却的回路2、 低温、高压时取向更明显,注意控制模温成型的适宜模温为 80左右,不可低于 50 C,否则会造成塑件表面光泽差或产生熔接00痕等缺陷而模温高于 90 时,易于产生翘曲和变形3、 由于取向明显,故不宜采用直浇口,否则浇口附近残余应力大,会引起翘曲和变形2) 、方壳的尺寸精度分析该塑件标注的尺寸均为自由尺寸,所有的尺寸按 MT4 级公差查参考文献①表 3-1 取公差,即所有尺寸如下表所示:5外形尺寸: 、 、 、 、 、2.801416.05R5603.856.03R16.0、 、 、 、 、 、 、16.03R.64.728. 1.424..、 、 、 、 、4.736.05.090.76.0内形尺寸: 、 、 、 、 、 、186407360.1、 、 、 、 、 、 、 、160.5602. 160. 7209 6408。
50.2 、 、 、 、 、 、08 4203950R40305.16.、16..16孔尺寸: 、 、 、 、 、4.205.20116.018.08.2018.05孔间中心距尺寸: 、 、 、 、 、95435918.092(3) 、方壳的表面质量分析求外表面为哑光,且内表面无特殊要求4) 、方壳的结构工艺性分析1、从图纸上看,该塑件为方壳,属于盒类零件,外表面尖角处是圆角过渡,厚度均匀且满足最小壁厚要求2、塑件的型腔较大,B*L=70*104 有尺寸不等的孔且长边方向有一段半径为 53.5mm 的圆弧3、在塑件的内部有 4 个高为 2.5mm 的凸台、底部有凹槽,宽为 2mm,其尺寸为 74mm*26.1mm4、在塑件的底面有两个直径为 12.5mm 的凹槽,其内部还有一个箭头位,同时还有 4 个凹下去的台阶孔5、塑件的各边都有斜度,长边的为 4 度、短边的为 13.5 度这样有利于脱模6、方壳有 3mm 的孔,和内径 2.0mm、外径 3mm 的 O 行花纹需要侧抽芯装置结论:经过上述分析,该塑件可以注射成型加工2、确定成型设备选择与相关工艺参数(1) 、计算方壳的体积:三维造型得到方壳的体积 V=22.548cm³(2) 、计算 22.548 质量:据手册查得 PP 的密度 取为 0.9g/cm3g9.20.48.52wV6(3) 、计算用户要求时间内完成须采用的模腔:15 万件 60 天完成,一天必需完成 2500 件。
一模一腔:周期查参考文献①表 2-2,取 50s 算,一天按 22 小时生产件,由上可知采用一模二腔的模具结构,考虑外形尺寸及注射1584026时所需的压力情况,查参考文献②表 13-1 初选注射机为 XS-ZY-250(4) 、确定注射成型的工艺参数根据塑件的结构特点及 PP 的成型性能,查参考文献 ①表 2-2 初步确定塑件的注射成型工艺参数如下表所示:工艺参数 内容 工艺参数 内容70~80 0C注射时间 0-5预热和干燥温度 1h 保压时间 20-60后段 180-200 冷却时间 15-50中段 200-220成型时间/s总周期 40-120料筒温度/ 0C前段 160-170 螺杆转速 r/min 30-60喷嘴温度 170-190 方法模具温度 040-80注射压力/MPa 70-120后置处理(5) 、填写模塑成型工艺:车间 塑料注射成型工艺卡片 资料编号零件名称 方壳 材料牌号 PP 共 页 第 页装配图号 材料定额 设备型号 XS—ZY—250零件图号 单件质量 20.29g 每模件数 2 件设备温度/ 0C70~80材料干燥时间 /h 1h后段 180~200中段 200~220料筒温度/ 0前段 160~170喷嘴温度/ 0170~190模具温度/ C40~80注射时间 0~5保压时间 20~60成型时间/s冷却时间 15~50注射压力 1000~150见图 1压力 / aMP背压力7辅助后处理 时间定额/min 单件检验编制 校对 审核 组长 车间主任 检验组长 主管工程师三、分型面及浇注系统的设计1、分型面的设计为保证塑件能顺利分型,分型面应考虑选择在塑件在外形最大轮廓处。
故采用如图 3 的分型方式,保证塑件外观,同时也易清除毛刺飞边和侧抽图 32、浇注系统的设计(1) 、 主流道设计查参考文献②表 13-1 得 XS—ZY—250 型注射机喷嘴的有关尺寸喷嘴球半径:、SR 1=18mm 喷嘴孔直径: d1=4mm 定位孔直径:d0=125mm 再根据模具主流道与喷嘴的关系:SR=+(2~3 )mm, d= d1+(0.5~1)mm 取8流道球半径 SR=20mm,小端直径 d=4.5mm,球面配合高度 h=3~5mm 取 5mm为了能让主流道凝料能顺利地从浇口套拔出,主流道应设计成圆锥形,其半锥角 α 为 1o~2o,主流道长度初设 95mm,则主流道大端直径 D=d+2Ltanαmm=7.8~11.3mm 取、D=8mm浇口套与模板间的配合采用 H7/k6 的过渡配合2) 、分流道的设计为方便加工、减少热量损失和阻力损失采用 U 形截面宽度b 在 5~10mm,取 b=8mm,半径 R=0.5b=4mm,h=1.25R=5mm,斜角α=5 o~10o在这里取 8o(见图 4)图 4(3) 、浇口的设计由工艺分析可知不宜采用直浇口,且根据塑件外观要求和一模两腔要求选用测浇口,选择从底侧进料,如图 5 查参考文献①表4-1 取宽 a=0.7mm,高 b=3.0mm,长 L=1.0mm。
l 1=1.0mm9图 5(4) 、冷料穴的设计主流道:采用带 Z 形头拉料杆的冷料穴,如图 6 所示,将其设计在主流道的末端,既起到冷料穴的作用,又兼有开模分型时将凝料从主流道中拉出留在动模一侧,稍作侧向移动凝料便可取出的作用10图 6分流道:分流道端部沿料流前进方向延长作为分流道冷料穴,一般加长 3~6mm,5mm+ 圆弧长 4mm,即总长 9mm四、 模具设计方案的论证1、型腔的布置模具采用一模两腔应在保证浇注系统分流道的流程短、模具结构紧凑、模具能够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模具型腔对称、均匀、取件方便故型腔布置如图 7图 72、成型零件的结构确定(1) 、凹模(型腔)设计模具采用一模两腔的结构形式,考虑加工的难易程度和材料的价值利用等因素,采用整体嵌入式凹模2) 、凸模(型芯)设计为节省贵重模具钢,减少加工工作量,型芯结构设计采用组合11式3、导向定位机构设计模具采用 4 副带头导柱和导套,可满足合模导向及闭合后定位4、推出机构设计根据矩形方壳的形状特点,其推出可采用推件板或推杆推出其中推件板推出结构可靠,顶出力均匀,不影响塑件的外观质量但制造困难,成本高,推杆推出结构简单,推出平稳可靠,虽然推出时会在塑件内部型腔上留下顶出痕迹,但不影响塑件外观,所以采用推杆推出机构。
5、抽芯机构的确定塑件两侧有孔和 O 形花纹,采用最为广泛的斜导柱侧向抽芯机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动作可靠6、冷却系统的设计采用冷却水冷却,凹模冷却水道采用两直通型腔布置冷却水路,水道开设时注意避开侧向抽芯、滑块由于塑件较小,型芯不开设冷却水路,型腔水路如图 8 所示12图 8五、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计算1、成型零件的尺寸该塑件的成型零件尺寸均按平均值法,查参考文献①表 1-2,PP 的收缩率为 1.0%~2.5%,故平均收缩率 Scp=(1.0+2.5)%/2=1.75%=0.0175,根据塑件尺寸公差要求,模具制造公差取,成型零件尺寸计算见下表 3/Z类别 模具零件名称 塑件尺寸/mm 计算公式 型腔或型芯的工作尺寸/mm2.8014 27014.6.5R 50R39 6.56. 190541.0R 50R.86.3 2918.04 063.6.7 ZcpsmSL0)43( 2104 6.5240. 0814型腔 型腔 16 0)43(LZcpsmS52.7134.2051 0812.76.0 .16R2 05R3407。
2174.9360.1 0628.0ZcpsmSH0)32( 9017.2160.5 05.6 05.0.5 0)32(hZcpsmS2616.03ZcpsmSL0)43( 05.916.02 )(Zcps052.13测型腔 160.5 0)32(hZcpsmSh05.616.04202.9. 8116.03R 05R.4.7 210739636.02 5.5.9 ZcpsmSL0)43( 1904型芯 型芯 720 0)43(LZcpsmS20.3146408 21068.950.2 1905.10R 5R2342036.9 1407.8 14032.518.05 678.20 09.820.57 07.4116. ZcpssmSH0)32( 3025 91.78160. 052 0)32(hZcpsmSh.测型芯 0.1630)4(LZcpsmS053.149. 6型腔 285 9.82.型芯 1.0侧型芯、测型腔 1.05.4. 64中心距型芯、型腔 28351scpmZCSC)( 9..2、模具型腔壁厚的确定型腔侧壁厚 S:采用查表法。
查参考文献 ①表附表 E,在根据15经验取 S=15mm型腔底板厚度 T:采用经验法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由经验可取 T=17mm32cm701073、抽芯机构的设计计算(1) 、抽芯距 S 的计算S=h+5mm h 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