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生物考前三个月:解题技法2-对比分析法(含答案).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v****1
  • 文档编号:285785
  • 上传时间:2017-01-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87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对比分析法[技法概述]  通过对比分析题干信息之间(概念、结构、原理等)的关系、题干信息与选项之间的关系、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关系,以摒弃似是而非的选项,从而做出正确判断1.某研究小组利用能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实验设计如下关闭活栓后,U 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消耗的 B.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释放的 和消耗的 之间的差值C.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不变,说明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D.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技法导练  (1)装置对比:2)选项对比:选项 A、B 考查的是引起液面变化的原因;选项 C、D 考查的是依据液面变化判断细胞呼吸类型乙组液面不变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 吸收量与 —进行有氧呼吸,二是既不吸收 不释放 进行乳酸发酵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列物质或结构中,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是(  )技法导练 题干关键信息为“特异性”。

      A 中的 能运输的氨基酸为甲硫氨酸;D 为抗体,其只针对于一种特定物质——特定的抗原;C 为细胞膜,其功能特性为选择透过性;B 为吞噬细胞,可以吞噬所有抗原,没有特异性答案 图表示干细胞的发育途径,乙图表示人体某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其中①~⑦为不同的细胞,a~c 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图和乙图中都含有细胞整个生命历程中的所有变化: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B.如果甲图中的Ⅳ细胞是乙图中的 ⑦细胞,则分泌物最可能是神经递质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如果甲图中的Ⅱ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则其在增殖分化成 B 细胞和 T 细胞的过程中要选择表达不同的基因D.如果甲图和乙图表示的是发生在同一个人体内的过程,则甲图中的Ⅳ细胞和乙图中的⑤⑥⑦细胞相比,基因数目在分化过程中要减少技法导练 对比分析甲、乙两 图,乙 图中因通过 a 过程细胞数目增加,而通过 b 过程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所以 a、b 分别为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因神经细胞的功能 为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递兴奋,在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完成的;细胞分化的实质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此过程中基因的数目没有改变。

      答案 表所示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与血浆中的 K+ 和 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单位:   )处理前 用鱼滕酮处理后 用乌本苷处理后细胞内 血浆中 细胞内 血浆中 细胞内 血浆中K+ 145 5 11 5 13 535 5 + 的载体的生理功能有抑制作用,也抑制了 的载体的生理功能B.鱼滕酮可能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影响 K+ 和 运输的C.乌本苷抑制 K+ 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 的载体的生理功能D.正常情况下血浆中 K+ 和 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技法导练 由表中数据分析,在没有 进行处理的时候细胞内的 K+ 和 的浓度都比较高,而在用鱼滕酮处理之后,K + 和 含量减少了, 说明鱼滕酮对 K+ 和 的载体的生理功能都有抑制作用用乌本苷处理后,K + 的吸收受到影响,而 的吸收没有受到影响,说明乌本苷抑制 K+ 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 的载体的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血浆中 K+ 和 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人体成熟的红细胞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答案 某种植物幼茎等长切段若干(无芽无叶) 均分为四组 a 组浸泡在蒸馏水中,其他三组分别放入不同浓度(其中有高浓度、低浓度和最适浓度 )的生长素溶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各切段的长度,实验重复两次进行。

      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实验前应将切段放入蒸馏水中浸泡以消除切段内原有激素的影响B.实验结果说明 3 种浓度的生长素均能促进切段的伸长C.b 组切段伸长最少,说明 b 组一定是使用了高浓度生长素溶液D.d 组伸长最多,说明 d 组使用的是最适浓度生长素技法导练 对比题干柱状坐标图信息, a 组浸泡在蒸馏水中,其为对照组,其他三 组分别是实验组,由图可知,三种浓度的生长素均能 促进切段的生长;实验前的幼茎切段 应浸泡在蒸馏水中以消除茎内原有激素对实验的影响;最适浓度下,植物切段的伸 长效果最好,d 组使用了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最适浓度两侧的生长素处理切段效果可能相同,不能(填“能或不能”)说 明 b 组使用了高浓度生长素溶液答案 C                    1.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如图中 a~f 所示装置,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若 a 装置液滴不移动,b 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B.若 a 装置液滴左移, b 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有氧呼吸C.连接 e→d→ c→d,并从 e 侧通气,可验证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 接 f→d,d 中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答案 情提供  A 中 收 滴未动说明没有消耗 O2,b 中液滴右移说明产生了 母菌只 进行无氧呼吸;若只进行有氧呼吸, 则 b 装置中液滴不移动;经过 e、d 装置可去除空气中的 经过 c后 d 变混浊,则可验证酵母菌 进行了有氧呼吸;f 为密闭容器,若 d 中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可证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2.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如图为几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细胞膜的 A、B 两种物质通常不是静止的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以图中甲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进行C.丙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对于维持活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D.胆固醇跨膜运输以甲的方式进行是因为 A 物质的缘故答案 题意可知,A 表示磷脂, B 表示蛋白质,甲表示自由扩散,乙表示协助扩散胆固醇跨膜运输以甲的方式进行是 A(磷脂) 物质 的缘故(相似相溶) ,葡萄糖分子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过程,所以 B 项错误3.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如图表示来自父母的 1 号染色体及基因若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据下表分析他们的孩子不可能(  )基因控制的性状 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红细胞形态 E:椭圆形细胞 e.正常细胞型 D:性 d:性产生淀粉酶 A:产生淀粉酶 a: 性的可能性为 1/2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有 3/4 能产生淀粉酶D.出现既有椭圆形又能产生淀粉酶的类型答案 由题意可以得出:亲本中控制 红细胞形态的基因型为 代基因型为 圆形)和 常);亲本中控制血型的基因型为 代的基因型为 为阳性;亲本中控制淀粉酶产生的基因型为 代中有 3/4 的可能性能产生淀粉酶。

      4.莱杭鸡羽毛的颜色由 A、 a 和 B、b 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其中 B、b 分别控制黑色和白色,A 能抑制 B 的表达,A 存在时表现为白色某人做了如下杂交实验:亲本(P) 子一代(F 1) 子二代(F 2)表现型白色(♀)×白色( ♂ )白色白色∶黑色=13∶3若 黑色羽毛莱杭鸡的雌雄个体数相同,F 2 黑色羽毛莱杭鸡自由交配得 (  )A.杂合子占 5/9 B.黑色占 8/9C.杂合子多于纯合子 D.黑色个体都是纯合子答案 由题干分析知,黑色个体的基因型 为 种,其他基因型全是白色个体 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及概率依次为 1/3,因此 色羽毛莱杭鸡自由交配得到的 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依次为 4/9、1/9以 杂合子占 4/9,黑色占 8/9,杂合子少于纯合子,黑色个体不都是纯合子,白色个体都是 纯合子5.假设某雌性动物的体细胞内有 4 条染色体,其基因型为 图为该生物个体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只有①细胞含有 4 个染色体组,图 ③是有丝分裂中期图B.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可发生在图②所示的细胞中C.图④细胞只能表示第一极体,出现 因组成是交叉互换的结果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该雌性动物发生的变异为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答案 ①和图③的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细胞进行有 丝分裂,分 别处于后期( 着丝点已分裂,含有 4个染色体组)和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含有 2 个染色体 组) ;图②和图④中的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其中图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含 2 个染色体组,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可发生于此时期;图④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经分开,含有 2 个染色体组,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又由于 细胞质 均等分裂,且发生在雌性动物体内,故图④细胞为极体。

      该动物的基因型 为 ④细胞中出现了新基因 m,这是基因突变的结果6.下面三种曲线是同种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图 1、2、3 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 1 中 a 点和图 3 中 e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 中的 c 点对应C.图 1 中 b 点和图 3 中 f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 中的 d 点对应D.图 1、2、3 中的 b、c、f 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答案 本题涉及种群数量增长 的三条曲线,首先要 对三个曲线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进行对比:图 1 和图2 的横坐标都表示时间,但图 1 的纵坐标表示种群个体数,图 2 的纵坐标表示种群增长速率;图 3 的横坐标表示种群密度,纵坐标表示出生率或死亡率通过分析曲 线可知,三个图中的曲线最终种群的个体数目都达到一个最大值,所以它 们都属于“S”型增长, 环境条件是有限的,A 正确图 1 中,曲线斜率最大的点(a 点)增长速率最大,图 3 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差值最大的点(e 点)增长速率也最大,这两个点对应图 2 中的 c 点, B 正确图 1 中的 b 点增长速率为 0,图 3 中的 f 点出生率=死亡率,增长速率也为 0,这两个点均对应图 2 中的 d 点, C 正确。

      图 1、2、3 中表示种群达到了 环境容纳量的点分别是 b、d、f 点,D 错误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如图 1 是“分泌细胞(甲)释放的某种物质(①) 与靶细胞( 乙)结合的示意图” ,图 2 是“突触模式图” ,A、B 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细胞释放的物质①一定是激素B.图 1 中的物质①在乙细胞表面或内部与相关受体结合C.图 2 中神经递质的释放所需要的能量可由线粒体提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