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兴安岭城镇体系文本(2004-2020).doc
41页大兴安岭地区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文 本图 集大 兴 安 岭 地 区 行 政 公 署2006年4月29 《大兴安岭地区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技术鉴定:黑龙江省城市规划技术鉴定委员会组织编制: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目 录第一章 总 则 1第二章 区域与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第三章 区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5第四章 区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6第五章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11第六章 区域社会设施规划 17第七章 区域环境保护规划 21第八章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2第九章 区域旅游规划 24第十章 区域文物保护规划 25第十一章 区域近期建设规划 26第十二章 区域发展协调与管治 31第十三章 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对策与措施 33第十四章 附 则 362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协调大兴安岭地区城市和区域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全地区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实现城镇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黑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及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特制订本规划。
第二条 本规划是宏观引导和调控大兴安岭地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法律性文件,全地区城镇发展与布局、区域与城市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配置、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土地利用等均应遵守本规划本规划同时指导全地区各级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大中型建设项目选址★第三条 规划期限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4~202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2004~2010年★第四条 规划范围大兴安岭地区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大兴安岭行政公署管辖的3县4区范围,总面积8.35万km2第二章 区域与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一节 区域发展战略第五条 区域经济发展目标近期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6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8亿元远期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1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6亿元第六条 区域社会发展目标社会进步:近期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4‰,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2.3%以上,消除文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学入学率达到28.6%,每千人拥有医生达到2.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2.6岁,城镇化水平达到86.4%。
远期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4%以上,大学入学率达到30%,每千人拥有医生达到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岁,城镇化水平达到90%人民生活:近期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9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00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31.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41.2%远期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6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2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35%第七条 生态环境发展目标近期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9.2%,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57.4%和68.3%,城镇绿地覆盖率达到27.6%远期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9.9%,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60%和70%,城镇绿地覆盖率达到29%第八条 产业发展战略继续坚持“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的总体思路,抢抓天保工程、西部大开发、生态示范区建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政策机遇, 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先发展特色养殖业,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重点发展绿色食品业,稳步发展林产工业,积极发展兴安北药业。
第一产业发展思路:优化第一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植业,高效、特色养殖业和绿色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走农业产业化道路第二产业发展思路:全区工业发展的总战略是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以现有工业生产能力和产品品牌效应为基础,以林产工业、绿色食品加工和北药加工业作为发展重点注重优化调整第二产业结构,强化市场调研和分析的作用,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工业产品,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探索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加强工业的主导地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第三产业发展思路:一是充分利用自身的经济区位和周边市场,迅速打造成为黑龙江省西北部的商贸物流中心;二是挖掘生态旅游资源,把大兴安岭地区打造成为重要的生态旅游中心地;三是努力发展房地产业、咨询、信息服务业等现代第三产业,激发并引导市场需求,满足不同层次的主体;四是要把第三产业作为大兴安岭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脉,实现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第二节 城镇发展战略第九条 城镇发展战略大兴安岭地区城镇的发展应以“壮大和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扶持小城市和重点小城镇发展”为指导思想,城镇的发展要借鉴生长极核理论和核心边缘模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非均衡战略,优化城镇化内部结构,提高城镇化质量,创造具有聚集效益的优化组合空间,从总体上提升区域竞争力。
大兴安岭地区城镇体系应成为以加格达奇为发展重点,以综合性区域副中心城市为支柱的由四级城镇组成的职能分工明确、规模结构合理、空间地域分布协调、社会经济联系紧密的城镇体系规划各级城镇分类控制发展全地区城镇按重点发展、一般发展、完善功能控制规模和控制发展4个类别进行分类控制首先,应重点推进加格达奇经济结构优化和基础设施的高标准现代化;其次,重点发展西林吉镇、塔河镇、呼玛镇等二级城镇;第三,要大力发展区域重点小城镇,使其成为促进市场经济发育、发展县乡经济的依托;第四,对于规模小、设施不完善而且对森林资源破坏严重的乡镇、林场、居民点坚决实行控制发展的政策,加快小规模居民点的淘汰速度,实行撤并、搬迁至附近重点城镇的政策第三节 城镇经济区规划第十条 城镇经济区将大兴安岭地区划分为四个城镇经济区:1.西北部林业、极地旅游综合开发保护区:包括西林吉镇、兴安镇、图强镇、劲涛镇、漠河乡2.南部综合开发保护区:包括加格达奇、白桦乡、加北乡、小扬气镇、劲松镇、古源镇3.中部林业资源综合开发治理区:包括塔河镇、盘古镇、瓦拉干镇、依西肯乡、开库康乡、十八站乡、新林镇、翠岗镇、塔源镇、宏图镇、碧州镇、大乌苏镇、塔尔根镇、呼中镇、碧水镇、呼源镇、宏伟镇。
4.东部农矿资源综合开发保护区:包括呼玛镇、韩家园镇、兴华乡、北疆乡、三卡乡、欧浦乡、金山乡、白银纳乡 38 -第三章 区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第十一条 区域总人口规模预测预测大兴安岭地区区域总人口2010年为55.0万人,2020年为60.0万人第十二条 区域城镇化水平预测预测2010年区域城镇总人口数为47.5万人左右,2020年为54.0万人左右规划期末大兴安岭地区区域城镇化水平达90%,规划期内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重点在于城市化内涵质量的提高第十三条 城镇化战略对策1.中心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增强加格达奇应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所带来的政策机遇、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市场机遇2.形成多元化的城镇化推动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多元化的市场竞争主体,构筑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的微观基础3.构筑圈层城镇功能互补协调体系在现有城镇体系内,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协作,避免各地产业结构趋同所带来的不必要的内耗,促使整体最优化在推动经济特色化的同时,要实现区域资源共享4.加快区域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适应城镇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速各中心镇和重点镇快速交通运输体系的形成,加强临近城镇之间的通讯、电力、燃气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避免资源浪费。
5.促进城镇协调发展的体制创新初步建立区域协调制度,加强各城镇之间在产业分工、市场开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的协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区域内部利益协调机制第四章 区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第一节 等级规模结构规划第十四条 等级结构优化原则1.促进城镇的集中布局:以加格达奇为战略重点,带动和促进全地区城镇化和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加快人口和产业向中心城市的合理集聚,提高城镇发展的集约程度,走集中型农村城镇化道路2.控制一般小城镇发展,培育重点城镇,扩大重点城镇的发展规模与经济集聚规模3.积极扩大各县区城镇的发展规模,加快各县区城镇发展速度第十五条 等级规模结构规划一级城镇:人口规模>20.0万人以上,加格达奇;二级城镇:人口规模5.0~10.0万人,包括塔河镇、西林吉镇;三级城镇:人口规模1.0~5.0万人,包括呼玛镇、韩家园镇、十八站镇、图强镇、劲涛镇、小扬气镇、新林镇、呼中镇;四级城镇:人口规模0.5~1.0万人,包括盘古镇、瓦拉干镇、劲松镇、翠岗镇、塔源镇、碧水镇、呼源镇、漠河镇;五级城镇:人口规模〈0.5万人,包括兴安镇、三卡镇、金山镇、北疆乡、白桦乡、白银纳乡、依西肯乡、开库康乡。
第二节 城镇职能结构规划第十六条 城镇职能规划思路结合五大产业在区域的空间落实以及中心城市职能转化和产业有机疏散,确定区域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思路为:中心城市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业规模,进一步在城市中集聚发展一些现代第三产业;将中心城市的林产工业和与之配套产业有机疏散到区域各次级中心城镇,作为这类城镇的职能定位主体;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业、生态旅游业和特色养殖业,使各城镇建立起分工协调的外向型职能结构第十七条 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建立以加格达奇为中心,以塔河镇、西林吉镇、呼玛镇为区域发展副中心,其余各乡镇围绕其发展的城镇体系新格局:1.一级职能中心——综合性区域中心城市:加格达奇; 2.二级职能中心——综合性区域副中心城市:塔河镇,西林吉镇,呼玛镇; 3.三级职能中心——区域重点发展小城市:小扬气镇、新林镇、呼中镇、图强镇、劲涛镇、韩家园镇、十八站镇、漠河镇;4.四级职能中心——一般建制镇及集镇:塔源镇、翠岗镇、碧水镇、呼源镇、盘古镇、瓦拉干镇、兴安镇、劲松镇、三卡镇、金山镇、开库康乡、依西肯乡、白桦乡、北疆乡、白银纳乡部分重点城镇职能规划:加格达奇:国家重要林业基地,大兴安岭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以林产工业、绿色食品工业、旅游服务业和北药业为主导的园林城市塔河镇:大兴安岭地区中部区域中心城市,以发展林业生产和多种经营为主的城镇和区域交通枢纽西林吉镇:大兴安岭地区西北部区域中心城市,是以森林工业、旅游业、采掘业和绿色食品工业为主的旅游城市呼玛镇:大兴安岭地区东部区域中心城市,以发展农业、边境旅游业为重点的生态型边境口岸城市小扬气镇:以木材加工业等综合利用为主的林业城镇新林镇:以林木产品精深加工业、旅游业为主的城镇呼中镇:以森林工业、林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城镇图强镇:以绿色食品加工业、林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城镇劲涛镇:以林产品综合利用和商贸集散为主的城镇韩家园镇:以矿产采掘加工业、木材精深加工业和特色养殖业为主的城镇十八站镇:以林产品综合利用和商贸集散为主的城镇漠河镇:以旅游业为主的中国最北端的旅游胜地第三节 城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