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与丧葬舞蹈

7页
  • 卖家[上传人]:简****9
  • 文档编号:95957357
  • 上传时间:2019-08-2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09.17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总第112期) 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与丧葬舞蹈 纪 兰 慰 丧葬是基于灵魂不灭观念和原始道德观念而产生的一种宗教性质的社会习俗。考古发掘 材料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灵魂不死观念即已形成。距今4万至10万年前的尼安德特 人墓葬和距今2万5千至5万年的周口店山顶洞人墓葬都表明,至少从那时起人们已具有明 显的灵魂观念和人死后灵魂继续生活的想象。在新石器时代的发掘材料中,反映灵魂不灭的 观念更比比皆是,如西安半坡遗址对儿童采用瓮葬,每个瓮棺顶盖上都有孔,作为死者灵魂 出入的通道。 灵魂观念始于原始宗教。人们认为灵魂能够离开实体不死不灭,灵魂可以随其意志而转 移,并能对世间的一切事物施加影响或变成各种东西等等,这就构成了整个原始宗教信仰的 基石。丧葬习俗反映了灵魂不灭的观念,即人们认为人的身体是生命的载体,人死只是尸体 与灵魂的分离,其灵魂在另一世界过着与他生前相似的生活,是生命载体的延伸,而且与活 人保持多种联系。灵魂具有更强的力量给生者带来幸福,也能带来灾难。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山区或半山区,由于民族历史、宗教信仰和社会发展

      2、的 不平衡性等多方面原因,直至解放初期,这些地区仍保留着古老的丧葬习俗。丧葬舞蹈是丧 葬仪式和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传统民族文化和习俗的历史积淀,涉及到宗教学、 考古学、民俗学和历史学等多种人文学科。本文通过综合研究,拟对南方诸民族丧葬舞蹈的 形式、风格特点和丧葬舞蹈的文化内涵及其功利目的做一初步探讨。 丧葬舞蹈的表演形式及其艺术特色 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舞蹈是丧葬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多已形成一整套程式化的 丧葬舞蹈形式和约定俗成的表演规则。因地区和民族的差别又各具特色。丧葬舞蹈一般在停 尸守灵期间或出殡下葬的前一天晚上表演,以及在安葬后的祭祀活动中作舞。 (一)葬前的娱尸习俗及其舞蹈 在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礼中,广为盛行“娱尸”习俗,其历史久远。文献古籍多有记 载。李思聪百夷传曰:明代滇南傣族“父母亡不用僧道,祭则用妇人祝于尸前,诸亲戚 邻人各持酒物于丧家,聚少年数百人饮酒作乐,歌舞达旦,谓之娱尸。 ”天启滇志卷三十 载:窝泥(哈尼族)人死,吊者头插雉尾,敲锣打鼓摇铃,忽泣忽歌,为亡人跳舞,名叫洗 鬼。如此三日后焚尸葬骨,葬时依然挥扇环歌,拊掌蹈足,以钲鼓芦笙为乐。 ”乾

      3、隆开化府 志卷九载:开化(今云南文山)阿嘎人(彝族)遇丧,“合寨老幼向尸前跳舞。 ”黑土僚 (壮族)“送葬,女婿吹芦笙跳舞尸前。 ”张 朝野佥载卷二云“五溪蛮(土家族 ), 父母 死,于村外阖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路歌,亲属饮宴舞戏一月余日。 ” 峒溪纤志载:苗人 亲死,则聚亲族哭呼歌舞,谓之闹尸 。 ”云南马关县志载:“斫头倮猡之怪俗,该族父 71 母死,即将头斫下。婿至,则持头跳舞。腐臭则弃去,另编蔑头合颈上而葬之。 ”此种持死者 头颅而舞的丧俗,的确罕见。这些历史文献对各民族停尸期间的歌舞活动称作“娱尸” 、 “洗 鬼”或“闹尸”,此种以舞治丧的古俗,直至近、现代在土家、彝、水、哈尼、傈僳、景颇、 苗、傣、阿昌、瑶、壮、纳西等民族中仍普遍流行。 土家族跳丧舞,流行于湖北、湖南两省交界的清江流域,在长阳、五峰、鹤峰、巴东、 石门、凤凰、桑植、大庸等地广为流传。当地又称其为“跳丧鼓” 、 “闹丧堂” 、 “跳禀”等。早 在隋唐时期,樊绰蛮书卷十记载,土家先民其父母“初丧,击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 众必跳。 ”清道光年间施南府志卷三十载:“丧葬前夕,绕棺歌唱,谓之打丧鼓,盖 即挽歌之遗。

      4、 ”同时期的巴东县志 、 长阳县志 、 竹溪县志等亦记载了土家族的这一丧 礼习俗。可以看出土家族跳丧舞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土家族老人正常死亡,不仅其亲属前往吊唁,邻里乡人也踊跃参加,故有“人死众家丧, 一打丧鼓二帮忙”的俗语。在出丧前的晚上,于亡者灵柩前由鼓师击鼓发歌,亲朋好友、邻 里乡人随着鼓点节奏应歌接舞以兴哀,边歌舞边宴饮,多达数百人。群众性的跳丧活动,不 仅是尊重死者和丧家的礼俗,也是乡人自娱的需要,跳丧的群众中走上几十里山路,去“热 热闹闹跳一夜”者为数不少。从“跳丧舞” 、“闹丧堂” 、“打丧鼓”的称谓中,不难看出 “跳” 、 “闹” 、 “打”这三个动词准确地表达了该舞的性质和特征。 跳丧舞已形成较为固定的套式化动作,如“四大步” 、 “风夹雪” 、 “凤凰展翅” 、 “滚身 子” 、“武打丧”等。舞中有许多模拟动物形态、劳动生产的造型,动作对称、均衡、严谨, “文打丧”姿态多变活泼优美,“武打丧”动作刚健有力。其动作特点是顺拐、屈膝、悠颤,整 个舞蹈过程没有静止停顿,当地土家艺人的口诀为:“头儿摆两摆,身子歪两歪,屁股甩两甩, 脚步踹两踹。 ”全身配合、连续不断才能灵

      5、活。 跳丧舞有较固定的曲牌,音乐曲调高昂,欢 畅不悲。唱词除开头两句悼念死者外,多为劳动生活或情歌内容。 居住在川滇交界、泸沽湖东岸的四川省盐源县左所地区,古称“摩梭”(今纳西族 ), 其 丧葬仪式别具特色。纳日人认为人体虽死却灵魂不灭,必须把四处游动的亡灵送到祖先曾居 住的地方。因此人死后要为其送魂,请达巴(巫师)诵开路经。在送魂的夜晚,丧家要举行 隆重的歌舞祭奠,俗称跳 牦牛尾巴舞 。舞者为青年男子,他们像古代武士 一样,头戴钢盔, 身着皮甲,甲片上系有小铜铃,随着身体的运动而发出轻脆的响声。据说铜铃的用途一是为 舞者伴奏,二是能吓走鬼怪起避邪作用。土司或贵族举行的送魂祭奠,临近的村寨都派舞队 前来参加。各个舞队都有一名领舞,舞者手持长刀、木矛,边跳边唱,模拟牦牛、老虎的各 种动态,或互相撕打、或彼此追逐、或和平团聚、或分离散开。通过表演,舞队之间互比舞 技、道具,竭力显示自己的财力和艺术才华。各个舞队在为死者送亡灵的旗号下,争强好胜、 一比高低。为此丧家对其中表现突出的舞队还要给予奖赏。纳日人曾以游牧为生,在送魂仪 式上跳牦牛尾巴舞,反映了他们对牦牛的崇拜和对往日游牧生活的追思。

      6、 在贵州都柳江和龙江上游,苗岭山脉以南,水族人民依山傍水聚居在这里。水族是古代 岭南百越一支,后来水族逐渐北迁,进入贵州三都境内。至明代,水族已是黔南三都的主要 居民。旧时水族的丧葬习俗繁杂,厚葬风尤盛,水族古墓葬画像石墓突出的反映了这一 问题。画像石墓工艺精湛,刻有铜鼓、人物以及射猎、耕牛、花鸟等多种图形,年代约当清 以前至清末、民国。水族厚葬的另一方面表现在给死者举行规模隆重的“开控”(设祭堂开 吊)丧礼,为时两三天。在出葬前的晚上设歌堂,请歌舞能手唱歌、跳铜鼓舞 芦笙舞, 还要唱花灯戏,耍狮子。岑家梧先生水家仲家风俗志记载 水族出殡时还要“燃爆竹,放 81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 火炮,吹喇叭,击铜鼓。 ”水族传统观念认为,举办“开控”是对老人表示孝道,开销再大也 在所不辞。为此倾家荡产者不乏其人。 在广西西南地区的龙州县金龙乡壮族村寨,流行一种擂鼓舞,它是老人百年归寿入殓 出殡前,在丧家门前或庭院中跳的丧葬舞蹈。四名身着黑色民族孝服的舞者,在一字排开的 四面大鼓前,手持鼓槌,时而急剧擂鼓,时而跳跃点鼓,动作刚健有力,鼓点丰富多变。主 要动作有“顺拐单击

      7、鼓” 、 “交叉单击鼓” 、 “双击鼓”等。舞时有八名乐手伴奏,其中“啵口 列” (形似唢呐的民族乐器)手工人吹奏。关于擂鼓舞的历史沿革,当地广为流传一则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人死后要由亲属和族人分食其肉。一年轻后生,十分孝敬母亲,见母牛产仔 痛苦不堪的情景,醒悟到母亲的养育之恩。为此在母亲寿终正寝之时,为保全母亲的完整尸 体,在同伴的帮助下,吹起啵口 列,跳起擂鼓舞 。并杀鸡宰猪,欢娱设宴款待众乡亲。此后 食人习俗革除,擂鼓舞流传至今。此种传说在南方少数民族中多有传播,这是古老的尸宴 葬俗的反映。在古人看来,长辈去世,子孙和亲族食其肉,便可继承发扬祖先的勇敢、力量 和智慧,这显然是一种巫术的心理与行为。 在娱尸丧俗的舞蹈中,人们通过模仿所崇拜的某种动物的形态动作,希望借助它们的神 力,来祭奠亡灵,保佑家族的平安,这方面哈尼族的棕扇舞具有典型性。 居住在云南红河、元阳和元江一带的哈尼族,老人去世要举行古老而隆重的“莫搓搓” 葬 礼,“莫”为老者,“搓 ”为跳,意即为死亡的老人跳歌。 “贝玛”(负责送鬼魂的巫师)守在 棺木旁,边吟唱原始古歌和送葬歌,边用装有五谷、贝壳和碎银的竹筒,不停地

      8、舂击地板,恰 好成为贝玛歌声的伴奏。同时本寨男女老幼和外村亲朋乡人,身着艳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成 双成对,边摇棕扇边吆喝着跳棕扇舞,整个舞队围绕丧家房屋团团游转,彻夜不停。哈尼 族手持而舞的形式由来已久,清乾隆开化通志风俗卷九、天启滇志卷三十均记载 了哈尼人丧葬时“祭用牛羊,挥扇环歌,拊掌踏足,以钲鼓芦笙为乐”的习俗。 棕扇舞哈 尼语称“巴思搓”,民间传说是白鹇鸟挽救了哈尼祖先的生命,哈尼人才得以繁衍下来。为了 感激白鹇鸟,人们就采棕树叶仿白鹇展翅飞态跳起舞来。 由此看来哈尼人绕灵柩挥扇环歌,借 代棕扇舞这一仿生舞蹈,表达他们对吉祥的白鹇崇拜之情,意在以白鹇鸟的神力保佑族 人平安。 (二)葬后的祭祀活动及其舞蹈 在灵魂不灭观念的驱动下,南方少数民族认为,将死者送葬后这仅仅是送走了死者的躯 体,整个丧葬仪式并没有结束,还必须举行隆重的送魂、做斋、为死者超度亡灵、做功德等 祭祀活动。葬后的祭祀活动可与葬礼连续进行,也可于葬后的一个月、百天或数年后举行。要 由巫师占卜定吉日,歌舞场面仍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景颇族的鬼魂观念较为突出,他们认为人世间鬼魂无处不在,各种鬼魂不断支配世间的 事物,

      9、造成人们的凶吉祸福。人死后要将死者的亡灵送到祖先居住的地方,才能安魂。如果 死者是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送魂中人们要跳最富有民族特色的金再再送魂驱鬼舞。 金再再,又称“跳嘎”,舞蹈借祭奠亡灵向青年人传授生育知识和狩猎生产知识等。这个舞 只能在送魂当晚天刚黑时跳,舞者由8名男子表演。4个裸体男子身上画满黑、白、红三色相 间的花纹,下身系着用树叶做成的短裙,伴成有雌雄区别的花鬼,另有4人伴舞。在众人用 树条遮盖下,于死者院内跳此舞。花鬼手持花棍,其他4人手持盾牌,时而打斗,时而呼喊。 舞蹈中段,男女花鬼表演生儿育女过程的动作。舞蹈末段,有头戴兽类头盔的舞者数人出场, 表演战胜野兽的搏斗场面。花鬼在尽兴狂舞之中,做出许多引人发笑的滑稽动作。群众围成 91 纪 兰 慰: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与丧葬舞蹈 圆圈,手持长刀、扇子,在鼓和钅 芒的伴奏下,边舞边与花鬼的表演相呼应。跳金再再时间 不能过长,当送魂时辰到人们都要到墓地送魂,舞蹈须在天亮之前结束。如果死者是官家或 较有地位的人,在丧葬活动中要举行盛大的“目脑”祭奠,按照目脑牌上的路线图跳舞。方 圆百里的景颇群众都要来参加聚会,舞者多达数千,场面甚为壮观。 羌族极为重视丧礼。庄子说:“羌人死,燔而扬其灰。 ” 荀子卷十九大略篇载: “氐羌之虏也,不忧其系垒也,而忧其不焚也。 ” 可见羌族以火祭为主的葬礼习俗由来已久。在 古代火是生命的象征,举行火葬表示灵魂不灭。羌族丧俗,人死后要举行为期三天的葬礼,须 请端公(巫师)主持仪式。葬礼第一天要跳叶隆,第二天要跳皮鼓舞,第三天举行隆 重的葬舞,以军礼形式来纪念死者。 大葬舞源于羌族古代的祭祀仪式,其意是悼念有 功将士以鼓舞众人士气,由随军巫师主持。该舞分三段进行:一段葬礼开始的丧歌;二段盔 甲舞;三段安葬完毕的丧歌。如今完整的大葬舞仪式已失传,在民间仅存跳盔甲,亦 称盔甲舞,用于老人葬礼或农历七月初十的羌族祭祖日。届时壮年男子身着牛皮铠甲,头 戴插有麦草或野鸡毛的牛皮头盔,肩系铜铃,手持刀、长矛、弓、剑或筒铃等古老兵器手舞 足蹈。从哀歌开始,代之以“嗬嗬嗬”的吆吼,先围圈而舞,

      《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与丧葬舞蹈》由会员简****9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与丧葬舞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2022年小学体育教师学期工作总结 2022年家长会心得体会集合15篇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