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资料

4页
  • 卖家[上传人]:E****
  • 文档编号:93297849
  • 上传时间:2019-07-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有着延续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文化多元冲突和外来文化的入侵,探讨传统文化的血缘脉络,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文化安全,以及对当代人世界观、价值观的建立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当代价值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和文化元素丰富多彩,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国家传统文化的发展对民族的历史性和民族性有重要影响,跟关系着国家社会文明的发展。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其对于现实的指导作用,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意义。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究竟什么是传统文化呢?顾冠华先生曾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在一些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势、政治结构、意识形态作用下形成和传承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文化的具有生命力的中国古代文化”;也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是一种观念形

      2、态的东西,在经过不断地产生和淘汰的过程后,得以积淀、保存、延续下来的具有重要价值和生命活力的文化。在我而言,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思想、道德、风俗、习惯、典籍、宗教、艺术、科技、制度和思维方式等,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其核心和灵魂是精神文化。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连续古代、现在和未来中国人的时间之流和生命之流,是中国人的精神生命” 1,也是中华民族香火永续的生命活力。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也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推动和指导几千年中国文化发展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内涵同样丰富多彩。第一,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对于自强不息做出明确表述的是易经。象传中则进一步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即努力向上,绝不停止,是中华民族不断进取、奋发有为精神的写照。易经中所反映的这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并以此激励着数以千万计的仁人志士为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而终身奋斗。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孔子正是遵循了这种精神而奋斗了一生。他认为,君子应当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儒家的后继者对“自强”、“有为”的学说进一步做了发挥。曾子提出“君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的观点;孟子从人格修养、扩充到人性善的成分这一角度提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荀子则从天人关系角度“制天命而胜之”的著名论断。第二,以民为本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以民为本的精神。尚书夏书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孟子提出了影响中国几千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观点,成为历代开明统治者维护政治的座右铭。荀子也主张民为邦本,它的君舟民水的比喻,传之久远,是历代为政者必修的一课。唐代开明君主李世民更是深谙民贵君轻之道,认定“君依于国,国依于民”,朱熹则认为“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这一系列重民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思想的发展和演进,也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以民为本的精神。第三,天人合一的精神。“天人合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它既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以中国人代表的东方人的综合思维模式的最高、最完整的体现,因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

      4、精神之一。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天人合一”思想适应着我国古代以小生产为特征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要求生产活动顺应天时;重视自然对生产的作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天人合一思想坚持万物来源于天,又比照着人类。一方面,认为“君权天予”,天君合德,以德配天;另一方面,又认为自然的发展变化体现着、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尽管这种思想带有一定的宗教神学色彩,但在君权实际高于一切,极端的集权统治和民主意识淡薄的封建时代,借助于这种原始的宗教意识对统治者予以监督,就成为了当时社会的思想家唯一可行的选择。第四,孝亲敬长,厚德载物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其最重要的根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及其意识形态。孟子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的思想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实质。国家同构的宗法制度是形成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道德、倡孝亲敬长的根本原因。到了宋代,这种孝亲敬长的思想被进一步发展,形成“厚德载物”的思想。强调一个有道德的人,应以及其宽厚仁慈的爱心来对待自己的同类,以至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从崇尚伦理道德的精神出发,中国传统文化特

      5、别重视“内圣外王”之道,即在政治上要实行“王道”和“仁政”,要以德治国,并且要求执政者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完善人格,“圣人”为最高的理想境界。正因为如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贯穿始终,融汇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政治、历史、文学、教育思想中,并且与之紧密结合在一起,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最显著的精神之一。三、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文化传承,既有客观必然性,又有主观能动性,就犹如“基因”的力量和积极的选择一样。传统文化是“源”,现代文化是“流”。“源”是“流”的起点,“流”是“源”的发展。因此,新时期我们应该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针,以一种新的观念、视野、方法和逻辑去研究和弘扬传统文化,不断丰富现代文化2。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增强国家软实力,维护文化安全,以及推动对当代人世界观、价值观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一) 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奠定文化根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的大地上迅速传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思想、民本主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思想和唯

      6、物主义实践观等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有着相互融通的契合点,从而为马克思主义植根中国提供了优良的文化土壤。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其实是一个公正、平等的理想世界,这与中国“天下为公”的大同构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中国作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共产主义得以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为其所奠定的思想基础密不可分。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其核心内容就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科学的、革命的爱民重民的学说。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提倡“民惟邦本”的思想,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更容易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深刻理解和运用。实践证明: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深得民心,才取得了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这与传统文化奠定的民本思想基础息息相关。再次,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传统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阶级斗争思想契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有的誓死保家卫国的气概和不屈不挠的民族斗争精神使得中国人民取得了 历次革命的伟大胜利。而马克思主义始终

      7、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力图通过阶级斗争最大限度的去争取和维护广大群众的权益,这点与传统文化提倡的善于斗争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它也使得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的学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易于被国人认同。(二) 中国传统文化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文化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一种社会主义的观念体系。”这种观念体系的发展得益于优秀的民族文化环境。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来看,任何时代的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前人积累的思想材料。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其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气质和精神底蕴,它们贯穿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正是深受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得以形成和发展。中国自古以来就讲“格物致知、诚意正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个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身、修身十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3。为了顺应新时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并自觉以此行事的要求,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对其内容进行了精炼的概括。从国家层面上,是富强

      8、、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上,是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从公民个人层面上,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这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炼概括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并结合中国国情加以提炼而成的。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文化资源。(三) 中国传统文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文化力支持首先,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指导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既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所倡导的“无为而治”的理念减少政府干预的理念,更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其次,传统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在吸收中国儒家文化的大同思想和方圆、规则等精华思想的基础上,按照马克思所倡导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秩序精神“人们对于人类一切公共生活的简单的基本规则从必须遵守变成习惯于遵守”所造成的。再次,中国传统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思想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思想,是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的指导原则,在充分汲取中国传统

      9、儒家“小康”思想的精华和提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而形成的。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以德治国”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社会主义“以德治国”思想,是对刘少奇同志关于“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新的共产主义文化和社会道德”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是对中国儒家“为政以德”思想的升华。(四) 中国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文化先导力高占祥先生说过:“文化先导力,是探索力、是先遣力、是先行力,一句话是文化先驱力” 4。从发达国家看,他们非常注意利用文化的先导性来促进社会发展。“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个人的梦,其本质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要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生态伦理以及“养浩然之气”的道德修养等思想向我们展示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即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艰苦奋斗和坚韧不屈的精神、环保意识和和谐理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特质,这些都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广泛的思想基础,从而更容易凝聚人民力量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实现中国梦,也需要文化精神的旗帜,需要文化精神的自信,需要文化精神的激励。四、 结语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具有永恒的价值。当代,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然要继续总结和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不仅使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更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发展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锻铸民族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不仅应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更应该使其与全世界全人类的文明进行交汇与碰撞。党中央特曾提出要“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在如今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中国人不能只守着自己的传统文化闭门造车,还应预见2中国文化对世界未来的可能性贡献。唯有此,蕴藏着丰富价值观念的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在人类新一轮的道德价值规范的重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参考文献1朱美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批判【D】.东北林业大学.2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资料》由会员E****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资料》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2022年小学体育教师学期工作总结 2022年家长会心得体会集合15篇
     
    收藏店铺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