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浮力教学设计方案

5页
  • 卖家[上传人]:206****923
  • 文档编号:90870366
  • 上传时间:2019-06-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浮力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浮力科 目物理年级九年级教学时间45分钟学习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学习了一年的物理知识,对物理研究的现象有一定识识。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特别喜欢从已有的经验入手去解决问题。学生已有力学知识的基础,前两章学习的力和运动、力和机械的知识。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三、知识与技能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3、知道浮力的应用。4、练习用浮力知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教学重点、难点1、 探究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2、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教学程序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媒体应用 媒体媒体设计意图及分析 效果与评价 通过复习,引入新课 通过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课件播放 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一、导课 教师用人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看书(趣味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1、人浮在海面上看书;2、气球为什么会腾空而起(动画);3、乒乓

      2、球为什么能从水里升起(动画);创设情境。 录像展示,建立框架 首先让学生形成表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浮力的探究教学。 用多媒体展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预测,教师演示 二、新知探究: 1、 什么是浮力 (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一石块的重力,记下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G,用手托住石块,分析石块的受力情况,看到什么现象?分析变化的原因?手给石块的托力多大?如何求? (学生实验)(1)明确实验目的:判断浸没在水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2)石块要用细线拴牢。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实验完毕,组织讨论,教师总结。 (1)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是怎样的?说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多少牛。 小结: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竖直向上的拉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细线二力的关系是彼此平衡此时弹簧秤的示数就是石块所受的重力。 (2)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的读数是多少牛?此时,浸没在水中的静止石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

      3、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两次弹簧秤的读数之差说明了什么?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视频) 进入情境:通过对主题图的渲染,将学生引入实际生活的问题当中,并鼓励学生运用解决问题,再进一步引导发现问题,进入浮力概念的探究情境之中。 独立探索:学生个体先运用本身的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探索,通过思索、解惑、存疑的过程,达到对浮力概念的认知。 协作学习: 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内容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展示了浮力概念建立的事实基础,说明了引入浮力概念的必要。扩大了科学探索的作用范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 问:人能浮在死海里看书,轮船能在海面是航行,都是因为液体对浸入的物体有浮力的作用。那么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点击“实验”按扭,再点击“开始”进行课件展示。) 启动思维,自主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浸没在水中的正方形木块,放手后竖直向上浮,它为什么不

      4、向左或向右、向前或向后运动? (2)浸没在水中的立方体(木块)上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是否相等?哪个大?为什么?立方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如何计算?是否相等?哪个大?为什么?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1)启发学生答出:立方体木块浸没在水中,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相对应的部位,距液面的深度相同,水对它们的压强相等,因而它的左右两侧面和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木块不向前后、左右运动以上讲解可结合下图进行。 (2)根据下图说明浸没在水中的立方体,由于上表面距液面的深度小于下表面距液面的深度,所以它们受到水的压强不同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大于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上下表面面积相等,所以下表面受到水的竖直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水的竖直向下的压力。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课件:1、浮力产生的原因(动画);2、浮力的大小(视频) 独立探索:学生个体先运用本身的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探索,通过思索、解惑、存疑的过程,达到对浮力概念的认知。 协作学习: 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

      5、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内容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 可使学生加深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所以,要判断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是否受浮力,关键是看清这个物体是否受到来自液体向上的压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这个压力差方向是否竖直向上。 营造了乐学的氛围,而且多媒体的方便快捷唤起学生的直觉思维,使学生在探求新知中,注意力特别集中,效果好。提高教学效果,突破重难点。 2、 物体的沉浮 既然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为什么物体有的上浮、有的下沉、有的还可停留在液体中的任何地方? 实验:提示同学观察物体在水中运动情况。 把铁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铁块下沉。 把木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木块上浮。 把装有少量水并用胶盖盖严的小瓶(可用装青霉素的小药瓶,用注射器仔细调整瓶内水量或调整装入的细砂,直至可悬浮在水中为止)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小瓶可悬浮在水中。 学生讨论:浸没在水中下沉的铁块、上浮的木块、悬浮的小瓶各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大小关系如何?说明力的方向。 教师结合实验,边讲边画出浸没下沉的铁块、上浮的木块和悬浮的小瓶受力分析示意图,总结出浮沉条件

      6、。 让学生观察实验:浸没在水中的木块放手后上浮,最后浮出水面,漂在水面不动。教师指出,木块漂在水面上时,只有一部分浸入水中,叫做漂浮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关系如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下沉:F浮G (2)上浮:F浮G (3)悬浮:F浮=G (4)漂浮:F浮=G(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特别说明: (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 (2)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不动但漂浮是物体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在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4、自由提问,答疑解难 教师回答学生的提问。也可由教师向学生提问。 独立探索:学生个体先运用本身的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探索,通过思索、解惑、存疑的过程,达到对浮力概念的认知。 协作学习: 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内容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

      7、,提供了达成目的多种途径,扩张了学生进行操作、思维和创新的空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设计无论是在分组实验中,还是在概念的建立中,以及课件的展示中,都通过各种手段向学生提供了多条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有意识地供给学生过量的实验器材,为多方探索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如在交流时突出完成实验的多种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完成实验,对实验方法独特的学生予以大力赞扬。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课堂自始止终贯穿一种多向探索、勇于创新的积极氛围,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并且注意了研究方法的渗透,课堂气氛轻松,师生交流和谐,总体教学效果好。 三.互动评价 1. 填写评价表。 2. 同桌互出一道计算题进行知识评价。 1、课件出示:评价表格;2、课件出示测试题(自动打分、记数) 效果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作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应设计出让学生不感到压力、乐意去进行、又能客观地、准确地反映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 意义建构:通过相互间检测练习,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习自信心,使学生能明其义、懂其理,最终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评价表格的出示,既方便学生评价,又使评价具有针对性,提高了评价的质量。 四、反馈 讨论结果出现在网络课件“讨论区”中 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情况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信息来形成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强化协作精神,达到最终的意义建构。 板书设计 一、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 F浮=G-F拉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F浮=F向上-F向下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下沉 悬浮 F浮=G 上浮 F浮 G 漂浮 F浮5 / 5

      《浮力教学设计方案》由会员206****923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力教学设计方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