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唐朝的科举制度和明朝的

13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90762349
  • 上传时间:2019-06-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71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唐朝的科举制度和明朝的篇一:科举制度创立于。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

      2、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篇二:简析隋唐-两宋-明清的科举制简析隋唐两宋明清的科举制科举制度初创于隋朝,唐朝日益完善,宋朝通过改革获得发展,明朝达到鼎盛,清朝日益衰亡,1905年废止。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持续1300多年,对古代的政治、教育、人们的精神风貌都有较大的影响。现就上述各时期的科举逐一进行简析。一、隋朝科举制的初创时期南朝时期,高门世族把持中央和地方大权,他们崇尚清谈,没有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纵情声色,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士族制度日益腐朽。隋朝统一全国后,九品中正制已经不适应新的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充实到政府机构,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中央集权,是当务之急,于是科举制应运而生。 据隋书高祖纪载,开皇二年(582年)正月,隋文帝诏举贤良。开皇七年(587年)正月,“制诸州岁贡三人”。开皇十八年(598年)七月,“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志行

      3、修谨”是有德,“清平干济”是有才,以德、才分科取士,这是隋文帝想变更已往以文章取士惯例的措施。这些虽都是临时取人之法,尚未形成制度,但分科举人的特征,已经具备科举制的雏形。隋炀帝始建进士科,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进士科从创立开始取士就从以推荐为主转移到考试为主,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这标志着科举制诞生。篇三:明朝科举明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其利弊研究田佳懿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明朝时期科举制度的由来和发展情况,分析其“取之有序,进之有等”、 “兼用人才,南北并举”和“八股举业,士林标准”等特点,着重阐述了其对士人入仕、区域发展的利弊,提出了明朝时期科举制度带给古今中国教育的启示。关键词 明朝 科举制度 利弊 教育 启示1明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实行了1300多年, 其形式和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明朝时期,科举制度达到了极盛,完全臻于成熟,科举与学校教育的完1全合流,是其成熟的重要标志。科举制使选拔官吏包含着学校育才,科举选才、铨叙用才三个完整的环节,对清朝

      4、的科举制度以及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影响极大。 科举制度的由来及演变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从禅让制、世袭制到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的发展演变过程。经过历史的选择,科举制度逐渐成为占据封建社会选官制度主流地位的制度,也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份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在行政领域中对世界的重大贡献。2随着秦汉的统一,中国古代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政治开始主宰中国封建社会,由此产生了以官僚政治为基础的君主独裁制,而中央集权则需要不断强化官僚政治和控制意识形态,其中科举制度是达到人和思想双重控制的最有效手段,同时又能源源不断通过比较公平和激烈的竞争为官僚队伍提供新鲜血液。3经过汉朝察举制,以及汉魏六朝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探索,在公元605年,隋朝初年诞生了划时代的科举制度。隋唐是科举制度的草创阶段,虽然已经实行了严格意义上的考试,但仍保留了察举制的一些遗风,同时还有唐人自己的一些独特的创造,因为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唐人的气度和自信都让新近诞生的科举制度深深地烙上唐人的印记,在科目设置、考场规范和科举与教育等三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到了宋朝,虽然未能实现真正的大统一,但是两宋经济非常繁荣,

      5、文化十分发达,科举考试在各个方面达到了完全成熟。采取了锁院、别头试、弥封、誊录、三级评定等一系列措施,以健全制度,防范作弊,保障公正,整个宋朝所选进士超过其它朝代总和,甚至对于多次应试不中者,从太祖开始赐进士出身,后增加了对超过50岁举子的录取,文人地位之高空前绝后,极大的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完善和成熟。元朝时代,世袭制扰乱了科举制度的正常推行,其总共举行了16次科考,阻碍了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2明朝以后,科举制度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则成为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参加乡试的,除监生外还有科举生员。只有进入学校,成为生员,才有可能人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进入学校是科举阶梯的第一级。 明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科举制度在明朝科举制达到鼎盛时期。明朝科举考试分四级进行即: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童试三年两考,县试由县官主考,府试由知府主持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

      6、院,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这三次考试总称小考或童试应考者称“童生”。院试考中者称“秀才”,正称为“生员”。凡录之生员都送入府州县学。秀才是求取功名的起点,有资格参加下一级乡试了。可身穿蓝衫头戴银雀顶,清制见县官不跪,免去差役、田赋也就是不同于布衣百姓了。1乡试考试地点在省城贡院。三年一考乡试考中者称“举人”,头名称“解元”。会试由礼部主持,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举人在京师会试,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通称进士,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科举考试的内容也有一个变化过程。唐时科目繁多,考试内容也宽,明算主考算学,道举考老庄道学,进士以诗赋为主。宋代王安石罢诸科,并于进士一科,改考儒家经义,致使经学在科考中越来越重要,这与程朱理学地位的提高是相应的。明代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礼、春秋、礼记命题。其文略仿宋经义,代古人语气为之1,形成“体用排偶,谓之八股”2。1 续文献通考

      7、辑要选举考2 续文献通考辑要选举考从此,八股文一直支配着科举考试,或者干脆称之为“八股取士”。4 2 明朝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明朝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朝,进入到了它的鼎盛时期。这不仅是因为明朝在它统治的270多年间,三年一试,制度化、规范化地举行乡试90次,举行殿试89次;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明朝总结以往科举考试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改制创新,进一步完善了科举考试的规程,在洪武年间就颁行并实施了明清五百多年奉为“永制”的“科举之式”。“取之有序,进之有等”, 明朝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朝,进学读书成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所谓“科举必由学校”,就是必须经由学校之途,才能走向科举之路,换句话说,只有首先成为学校的生员,才有可能获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科举一律按照乡试、会试和殿试依次递进,所谓“非科举毋得与官”。5“兼用人才,南北并举”, 明朝科举对后世的另外一大贡献,是南北卷制度的正式确立,通俗地说,也就是确定了南北地区录取名额的分配问题。由于洪武年间的南北榜事件,朱元璋从政治角度开始实行南北分卷取士制度,虽然作为政治之本的科举制度,背离了最核心的公平和公

      8、正原则,但是对于地区平衡、振奋人心和激励士气等起了极大作用。6“八股举业,士林标准”, 从题目、内容、文章结构、字数等强制考试内容和形式,历代对八股文的嘲讽讥刺、攻讦痛斥。其中陈登原在国史旧闻中总结出来的七大罪状:一是沉溺滥套,未尝学问;二是渣滓细嚼,毫无滋味;三是依口胡说,重复沓叠;四是即使工巧,并非艺术;五是对于文学,反为阻碍:六是明知无用,聊以求官;七是即有法眼,准则无从。7明朝科举制度的利弊明朝时期的科举制度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大清入关以后,沿用了明朝时期科举制度,对于中国近现代的教育发展产生及其深刻的影响。 明朝时期科举制度对士人入途的影响科举制度在明朝时期到达鼎盛,但是中举之路十分漫长,十分艰辛。十年寒窗苫,就为了功成名就。士人进入仕途几乎都要通过科举这一条道路。它犹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者尤数人为之悬梁刺股,耗尽一生心血。在学生入学方面,根据洪武二年颁布的立学设科格式的规定,生员要“于民间俊秀及官员子弟选充,必躬亲相视。人才俊秀,容貌整齐,年及十五之上,已读论、孟四书者方许入学。其年至二十之上,愿入学者听。”在明朝,士农工商子弟均可入学,至于生员的入学年龄后来

      9、也不局限于十五岁以上,如大学士高谷“甫十岁,乃遣入邑库即能奋力于学。”成化三年朝廷颁发的修明学政十事中规定:“自今各处提调官,选择子弟年十五、十六以下,资质聪明俊秀者方许入学。”由此可见,在生员的选拔上就存种种限制,更重要的是,在古代女性是没有这些权利的。乡试,在命题、作文、搜检、誊录、校文、复核等方面设立了严格的制度,基本保证了考试的公正。举人是有资格做官的,而举人要当宫,难度很大,他们要参加三次会试,如果还是不能考过,就可以去吏部注册,一般要过几年,有的甚至要等十几年,等到现任官员退休或死亡后,有了空缺,这些举人就有官做了。而挑选的举人除了看背景就是看长相了,这叫做“大挑”。这个时候。长得丑的就很可能落选了。而且,举人能做的官的官阶是很低的,只能够保证衣食无忧。中了举人之后,想更进一步,就要通过会试。会试,不仅竞争激烈,而且考试条件差。在殿试过程中,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具有好的心理素质,最后听天由命。8由此,明朝的科举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促使整个士人阶层把中举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惟一追求,把读书作为追求功名的惟一方式。许多xx一生经营于此,皓首穷经,唐朝诗人赵嘏的“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的诗句就是对此的最形象的说明。历经宋、元四百余年的发展之后,明代的科举制度更为完善,对知识分子的笼络和钳制手段更为多样。朱元璋在洪武三年的诏书中说:“汉唐及宋,取士各有定制,然但贵文学而不求德艺之全。前元待士甚优,而权豪势要,每纳奔竞之人,夤缘阿附,辄窃仕禄。其怀材抱道者,耻与并进,甘隐山林而不出。风俗之弊,一至于此。自今年八月始,特设科举,务取经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实相称者。”3然而,他以及他的继承者只把四书和朱子的注疏作

      《唐朝的科举制度和明朝的》由会员F****n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朝的科举制度和明朝的》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2022年小学体育教师学期工作总结 2022年家长会心得体会集合15篇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