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唐朝的科举制度

11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90762039
  • 上传时间:2019-06-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62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唐朝的科举制度篇一:试论唐代科举制度的利与弊试论唐代科举制度的利与弊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拨官吏的一种制度。魏晋以来,官吏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拨,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文帝时期正式设置分试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拨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由于采用分科取试的方法,所以叫做科举。到了唐代,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发展。唐代的科举分长举、制举两种。所谓长举是指每年分科举行的科举;制举是指有由帝临时下诏举行的科举。由于常举和制举选拨人才的目的不同、因此在考试内容、考生、考试方法上有很大区别,而常举以其长期性、固定性的优点成为了科举中最重要的部分。一唐代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唐代国运较长,政局相对稳定,这位科举制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唐王朝一方面要求地方官员向朝廷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另一方面积极推行科举考试制度、逐步扩大考试科目,增加考试内容,完善考试程序,从而使科举考试制度取代了以荐举为主的选士制度,成为当时领先于世界的用人取士制度。唐代科举制度是魏晋九品

      2、中正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官吏选拨制度。它打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第观念,采取公平竞争和择优录取的公开考试方式,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这对于前代的选官制度无疑是一大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从政治来看,科举制度实施以后, 满足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要求, 收到了集权中央、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第一, 它取代了汉魏以来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 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更有效地由地方士族和长官手里集中到中央,官吏选用大权由中央朝廷来行使, 这就加强了全国政权的统一和集中。第二, 它以考试为统一标准, 全国要想做官的人都全力以赴地去适应这些标准, 这就加强了思想的统一; 公开、平等的仕进之路, 刺激与网罗了大批中下层知识分子, 使他们有了参与政权的机会, 从而调和了阶级矛盾, 有利于政权的稳定。第三, 向各地方的庶族地主、平民打开了门路, 刺激、网罗了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 使他们有了参与政权的机会,这就满足了庶族地主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 从而调和了阶级矛盾, 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第四, 科举制度比较详明严密地开创了考试取士的规模, 具有一定的客观标准, 看起来好像是最公

      3、平不过的, 任何人只要读好书, 就有资格应考做官, 这样不仅掩饰了官僚政治的阶实质, 还可吸引全社会的知识分子, 使他们埋头读书, 养成极其驯服的性格, 不易发生不满封建统治的不稳思想。这也是科举考试制度之所以能在封建社会里维持一千三百年之久的根本原因。 从文化教育上来看, 科举制度实施以后, 促进了唐代文学的发展与繁荣, 推动了唐代文化教育的重大发展“科举”二字具有分别科目、举送人才之意。唐代科考包括制科与常科两种, 对文学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常科, 尤其是其中的进士科。进士科最初仅试“时务策”五条, 唐高宗时, 又加试帖经和杂文, 成为三场考试制。在这三场考试中, 最重要的是杂文。杂文泛指诗、赋、箴、铭、颂、表、论、议, 且以诗赋为主。总之, 唐代的科举考试以及“行卷”之风推动了唐代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唐代科举制度不仅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成为文化教育的有效指挥棒。唐时中央设国子监主管学校工作, 国子监统管京师六学, 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从理论上看, 唐代学校的任务是兴教化、育人才。但在实际上, 则成为官僚的培养基地。学校的全部工作, 归结为向尚书省输送

      4、参加科考的考生: 律、书、算学为明经、明字、明算输送考生, 培养的是业务人才;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及州县学则为进士、明经两科输送考生,培养的是统治人才。各类学校都学习儒家经典, 有统一的教材, 为的是统一思想, 培养符合国家需要的人才。科举考试中的明法、明算、明字、武举、医科举、童子等科目的设置, 对于重文轻武、重文轻算、重成年轻少年的陈规陋习,或多或少地进行了冲击, 从而促进了当时教育的发展。 从社会风气来看, 营造了一种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唐代的科举制度激励了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刻苦攻读,奋发向上, 从而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唐代的年轻人, 大都胸怀大志, 才情四溢, 富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未入仕前, 他们透过科举考试, 看到了人生的希望之光, 所以, 他们便很自然的意识到奋发攻读是实现理想所迈出的第一步。而随之产生的是一股强劲的社会好学之风, 被史家们所称誉的“盛唐气象”, 就是因这股风而形成。二、唐代科举制度的消极作用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 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下, 科举制度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科举制度是文化专制的手段, 使思想僵化, 脱离实际, 影

      5、响中国文化的发展。科举考试是唐王朝选拔人才的一种办法, 也是笼络和麻痹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在唐代, “化人、兴儒、登科”这三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封建统治者利用“儒学”以“化人”, 培养自己合格的爪牙。当时考试内容都以四书、五经为主, 假若不通经典, 不可能被录取, 同时, 统治者利用科举考试贯彻三纲五常, 加强思想统治, 使各族人民变成封建奴仆。另一方面, 知识分子为了争取及第, 只读死书, 不讲创造, 严重阻碍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著名史学家吴晗指出: “科举制度, 束缚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阻碍了科学的进步, 压制了思想, 使人们脱离实际, 脱离生产, 专读死书, 专写空话”。由于统治者改变考试内容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 使一些知识分子, 无法在学术上思想上进行创新, 从而导致了思想上的落后, 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停滞不前。 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育的发展科举考什么, 学校和社会也跟着注重什么。在学校教育完全成为科举的预备机关的情况下,科举考试制度本身的缺点与弊端, 也就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儒家几部经典、诗赋, 考试方法又注重死记硬背,

      6、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就重文辞少实学、重记诵不求义理, 充满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恶习。这既不利于选拔和培育有实际能力的人才, 又养成了空疏的学风。科举考试制度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来, 科举成了封建知识分子进入官场的阶梯, 成为他们取得高官厚禄的最好门径。因此读书进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十载寒窗, 一举成名, 富贵融化, 锦衣玉食”, 为了“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这种读书目的与人生哲学, 支配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 严重地影响着一般xx的思想。当然, 就科举制度的消极作用来说并不主要是制度本身的错误, 应该承认科举制度相对来说, 是一项比较好的选官、选才制度。许多论者把科场上的作弊如夹带、替考、贿赂考官、通关节等说成是科举制的弊端, 笔者不敢苟同, 这些弊端的出现和产生, 并不在于科举制度的本身, 而是由其施行者所导致的, 是属于管理科学上的问题。作弊是人的问题, 而不是制度本身的问题。只有如此, 才能给其作出公正之历史评价。总之, 尽管有利也有弊, 但总的来看是利大于弊的。它通过开放考试, 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

      7、的政治基础, 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族把持朝政的局面; 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 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 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 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 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 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 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如唐以诗赋取士, 促进了唐诗繁荣等。只是到了明清时期, 科举制发展为八股取士, 从内容到形式严重缚应考者, 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但在唐代, 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参考文献: 1 李艳丽. 论唐代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与影响.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XX. 2 胡火清. 略论唐代科举制度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时代文学, 20XX 3 王志彦. 论唐代科举制度对社会教育的影响.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XX 4 李良玉. 唐代科举与历史教育. 史学史研究, 20XX篇二:唐代科举制度有那些考试方法唐代科举制度有那些考试方法?常科主要设有哪些科目?简要说明最高级别科目及相应的要求。 1唐代科举制度有哪些考试方法?(1)唐代科举制度一般来说主要有帖经、墨义、口试、

      8、策问、诗赋五种。“帖经”就是将书本上的某行贴上几字,要求应试者将贴住的字填写出来,类似现在的填空题。“墨义”相当于现在的简答题,是一种简单的对经义的回答。如果考生用笔来回答问题,就称之为“墨义”,若以口来回答就称为“口义”。“策问”是比帖经、墨义高一层次的考试方法,大概与现代的论述题相近。 “诗赋”是为克服考生存在的多背诵经义和旧策,而乏真学实才的现象,在后来加试的一种方法。即在经义策问的基础上加试一诗一赋,当时称“帖诗”。 (2)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3)唐初最高级别科目是秀才,要求:才华绝等的宣国人才,名额极少,全国1-2个,要求地方官推荐和主动报考,若是考生未达到要求,还要向推荐的地方官和参加考试的人问罪。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不敢报考,地方官也不敢推荐,整个唐代大概也就十位秀才。后到高宗时被废止。此后,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最看重的是进士。明经考察对儒家经典的背诵记忆能力,相对比较容易。进士科“先

      9、杂文,次口试,次答第三道”。杂文即考生当场按考题内容作诗、赋各一篇。策问是指应试者当场回答主考官所出的各种方略和时务问题。此后,殿试是科举中最高级别的考试。学子成为贡士后,才可以进入殿试,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考状元”。殿试题一开始是策问,后来改为诗赋。殿试的文体,开始是骈体文,皇帝殿试时就时事政治或经义史事提几个问题,应试贡士须按照骈四骊六对偶工整的句式文体作文。2、简述唐代后期科举考试与学校教学之问的矛盾以及引起的社会问题。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和学校教育从综合素质上训练培养学生的矛盾。唐代后期科举考试与学校教学之问的矛盾突出,由于科举考试主要是从社会上一般xx里选拔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员,这个名额占的比例大之后,有的xx不到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里读书,以自学为主,一定程度上造成官学的荒芜。为了应试,按照科举考试的要求进行训练,应是情况极为严重,以至于某些及第的人,高分低能,不具备经国安邦的能力。学校本是培养人的机构。唐代中后期后,科举怎么考,学校怎么教。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学校培养人的职能淡化,成了科举的预备和附庸。唐代以后,学校教育与科举制之间的轻重存废,总是遵循着重学校轻科举一科举与学校并重重科举轻学校的一般规律。在变异的科举制度的樊篱之中,学校变成考试培训的基地,教育沦为科举进士的附庸。随着科举制的变异加剧,学校教育的独立性逐渐丧失,教育教学都围绕着科举考试来进行,社会也逐渐产生偏重科举、轻视学校的风气。考试内容侧重经典章句,追求华丽诗赋,方法机械呆板,多靠死记硬背。既不利于选拔和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又养成了空疏的学风。人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求知求真,而是为了获取功名 利禄。这种具有强烈功利色彩的教育观,长期支配着中国的学校教育。3、宋代在科举制度方面进行了那些改革和创新?宋代科举考试一般分为州试、省试、殿试三级。在考试的科目上,

      《唐朝的科举制度》由会员F****n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朝的科举制度》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2022年小学体育教师学期工作总结 2022年家长会心得体会集合15篇
     
    收藏店铺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