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马原考试资料-原著理解

5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90314783
  • 上传时间:2019-06-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原著理解第一章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要点: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2、“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而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的本身的。”要点:马克思强调实践是人的感性的物质活动,是人的能动性的表现。3、列宁指出:“物、世界、环境是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的。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意识只是外部世界的映象;不言而喻,没有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但是被反映者是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的。 要点:列宁指出意识的对象和内容是客观物质世界,客观物质世界是第一性的,意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4、恩格斯:“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究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要点:这是恩格斯关于普遍联系的经典论述。联系的普遍性具有三层含义:一是任何

      2、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二是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中;三是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第二章1、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答案要点:毛泽东指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恩格斯:“在思维领域中我们也不能避免矛盾,例如,人的内部无限的认识能力和这种认识能力仅仅在外部受限制的而且认识上也受限制的各个人身上的实际存在这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究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的,是在无究无尽的前进运动中解决的。”答案要点:恩格斯论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统一。恩格斯认为,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人们都要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对客观世界不可能认识无余,所以人的认识能力是非至上的。但是,在人类世世代代连绵不绝的延续中,人们对无限广大的物质世界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入越全面,从这一点而言,人类的认

      3、识能力是至上的,这种至上性是在无穷无尽的前进运动中表现出来的。3、恩格斯:“真理是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而科学从认识的较低阶段向越来越高的阶段上升,但是永远不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这样一点,在这一点上它再也不能前进一步,除了袖手一旁惊愕地望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就再也无事可做了。”答案要点:这是恩格斯论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他认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在人类认识的长河中,无数相对真理的水滴构成了绝对真理的长河,但是这一过程是无止境的。4、列宁:“人类思维按其本性是能够给我们提供并且正在提供由相对真理的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的。科学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在给绝对真理这一总和增添新的一粟,可是每一科学原理的真理的界限都是相对的,它随着知识的增加时而扩张、时而缩小。”答案要点:这是列宁论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他认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在人类认识的长河中,无数相对真理的水滴构成了绝对真理的长河,但是这一过程是无止境的。5、马克思:“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

      4、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答案要点:这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论述,明确提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决定的。6、恩格斯:“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按照它的条件把它生产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那么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结了。”答案要点:恩格斯重申了马克思的观点,认为实践即实验和工业是驳倒不可知论的最好方式,即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7、列宁:“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种观点必然会导致唯物主义,而把教授的经院哲学的无数臆说一脚踢开。当然,在这里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双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

      5、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如果我们的实践所证实的是唯一的、最终的、客观的真理,那么,因此我们就得承认:坚持唯物主义观点的科学的道路是走向这种真理的唯一的道路。答案要点:这是列宁关于实践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统一的经典表述。列宁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划分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真理标准论,区分了不可知论与可知论。同时,列宁又指出真理标准的不确定性,承认这一点,就会在无限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检验真理,直理是一个过程,检验真理的实践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样就不至于使认识凝固,就不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第三章1、马克思:“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答案要点:这是马克思在中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经典论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他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基本问题,创立了唯物史观。2、马克思:“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

      6、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答案要点: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历史上的各种生产关系都是适应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3、“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7页答案要点:这是恩格斯关于历史合力的论述。他把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形象地比喻为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的“合力”所产生的结果。从社会范围来看,每个意志和愿望是不同的,甚至相互冲突,历史的结果只能在单个意志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合力下产生。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不依任何单个意志和力量为转移的,但也不否认单个的意志和力量在形成总合力的过程中都起了作用。4、“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响。他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力学和互相交换其

      7、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因此,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4345页答案要点:这是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的论述。他认为生产关系具有两重性,它既是社会生产中人与人关系的体现,也是社会生产中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体现。两者间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的关系,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不能割裂的对立统一关系。因此,马克思将生产关系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方面,既体现了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中的所有关系,也是对人们生产过程中生产力的直接表现。5、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答案要点:马克思认为作为历史主体的人,首先是有生命的存在物,在历史主体身上具有自然的秉性,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必须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必须依赖外部自然界而生活。其次,历史主体是从事实践活

      8、动的人,作为实践的人不是孤立的纯自然存在物,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最后,历史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社会存在物,历史主体是有意识进行生产实践的生命体。人在相互交往中形自己的本质,并且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和社会运动变化规律的制约。第四章1、“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0页答案要点: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作为具体劳动,它与生产要素结合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它又是抽象劳动,构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2、“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15页答案要点:劳动是劳动者的劳动力的支出,它是构成价值的唯一源泉;但是它不是构成财富的唯一源泉,劳动和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结合,共同构成财富的源泉

      9、。3、“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量会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如果会缩减生产这个使用价值量所必需的劳动时间的总和,就会减少这个增大的总量的价值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0页答案要点: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4、“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引,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2页答案要点:这是马克思有关意识形态的论述。他的论述表明,意识形态是对物质生产关系的反映,而且是对统治阶级物质生产关系的反映,统治阶级通过对物质生产的统治也支配着意识形态的生产,并使得意识形态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5、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4页。 答案要点: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则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虽然总是通过各种物品表现出来,但并不是物本身,而是体现着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第五章1、“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

      《马原考试资料-原著理解》由会员小**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考试资料-原著理解》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