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复习试题:福建省2010届高三年级阶段考试历史试题(必修一二)[人民版]

11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89500953
  • 上传时间:2019-05-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7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福建省三明一中2010届高三年级阶段考试历史试题2009-11-18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1、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2、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图一太庙图二祠堂嫡长子继承制.神权与王权的结合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国”与“家”结合3、有史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 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废丞相,设内阁4、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据此,下列判

      2、断不正确的是 A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 B.陆羽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C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D唐朝时期白瓷开始出现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6、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那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应是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7、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3、8、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宜言”中郑重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上述材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不再照搬苏联的经验 B改变了对国民党的认识C改变了斗争目标 D以民族利益为重9、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刻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10、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A电影电视 B电报电话 C报刊杂志 D铁路交通11、某历史教研网站设计了一个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物质生活及习俗变化的网页链接,其中包括服饰、社会习俗、饮食居住、礼仪、大众传媒、交通通讯。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A.流行语言 B.网

      4、络普及 C.自驾旅游 D.两岸三通12、现代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日趋完善,“依法治国”这一理念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在A. 1954年B. 1978年C. 1982年D. 1999年1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当时对实现和平统一的最有利条件是 A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B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C中美建交,美国断绝与台湾的正式外交关系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4、胡锦涛主席于2009年2月12日前往马里进行国事访问,随后访问塞内加尔、坦桑尼亚、毛里求斯三国,此次非洲四国之行是胡锦涛主席农历新年后的第一次出访。新中国成立后,为中非交往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D第26届联合国大会15、希罗多德在雅典政治中提出:“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他按地区划分它的国民。第二个不同点是公共权力的设立”反映材料所说的变化的改革是:A梭伦改革B克里斯提尼改革 C伯里克利统治前期的改革D伯里克利统治后期的改革16、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

      5、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政权发生更替 国力对比变化 社会形态转变 文化途径迥异17、2009年1月20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将手按圣经宣誓就职,根据美国宪法第条第款规定,总统宣誓就职的誓词如下:“我谨庄严宣誓(或郑重声明),我必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根据美国民主制度的精神,总统A.对圣经负责 B.对宪法负责 C.对各州负责 D.对国会负责 18、在近代西方建立民主政治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选项中的国家元首可根据宪法规定,有权解散或部分解散议会(国会)A.美、法 B.美、英 C.法、德 D.英、德19、从下图可以读取的信息有蒸汽机车 蒸汽船蒸汽机已运用于交通运输 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有利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AB CD20、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A实施的条件

      6、B所有制结构C经济管理模式D产品分配方案21、“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之口 ,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弗里德曼理论的提出及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不包括A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B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C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22、 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A. 马歇尔计划B. 布雷顿森林体系C. 关贸总协定 D. 杜鲁门主义23、2008年9月10日,俄罗斯两架战略轰炸机在委内瑞拉“解放者”军用机场降落。这是1991年后,俄罗斯战略轰炸机第一次在西半球着陆。此间有舆论认为这类似于上世纪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对这两个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体现了社会制度的对立斗争 B都发生在“冷战”时期 C都导致两国关系紧张 D都导致两极格局的瓦解24、 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区域

      7、一体化组织非欧盟莫属,它起步于欧洲煤钢共同体,发展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从发端来看,对欧盟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的因素是A. 美国力促西欧联合B. 苏联咄咄逼人威胁C. 法、德政治家远见卓识D. 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5、观察下列两幅图片,造成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因素,不包括A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B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加强 C欧、日、中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D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0分。要求: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要点明确、条理清楚、卷面整洁。26.(13分)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的60岁华诞,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探究新中国成立和发展中的相关问题。 材料一 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建设与改革的历程同样光辉而艰辛。从初掌国家之舵到带领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我们党又奋斗了58年。多少危急时刻,多少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一次次伟大的历史转折。不朽的业绩,定格在一个又一个历史的关节点上。新华社特稿

      8、在历史的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86年回眸(1)上述材料将中国共产党86年的奋斗历程依次定格在一个又一个的关节点上: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艰辛探索、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下列关节点的对应标志事件。(3分)日出东方标志:; 星火燎原标志:;力挽狂澜标志:; 艰辛探索标志:;拨乱反正标志:。(2)西柏坡是全国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请结合史实论述作家阎涛同志在其创作西柏坡纪实文学东行漫记时概括出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一观点。(2分)材料二 以下列三副图片作为主题探究的背景资料,请细心阅读并完成探究问题。(3)请为材料二中的探究活动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1分)并分析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和由此带来的影响。(4分)材料三 透过服饰的变化,人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女孩子喜欢穿带有俄国风情的“布拉基”,花布衣衫或花布袄是中青年女性的衣装。“文化大革命”时期,从红卫兵小将到女民兵,都以着军装、戴军帽为荣,绿色成为流行色。当时大力提倡艰苦朴素,加上衣料要凭布票购买,人们的衣服很少,衣裤多洗得发白,补了又补,成为“时尚”。衣服式样和衣着习惯在“文革”时期一度成为思想是否进步的一个标准,有的爱美女性就因穿着时新鲜艳,被指责为资产阶级情调。蓝、黑、灰、绿色调充斥中国街头。改革开放以后,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根据人教版历史2(必修)改编(4)根据材料三,概括影响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3分)2

      《复习试题:福建省2010届高三年级阶段考试历史试题(必修一二)[人民版]》由会员小**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试题:福建省2010届高三年级阶段考试历史试题(必修一二)[人民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