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2)课件

88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88281683
  • 上传时间:2019-04-2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10MB
  • / 8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是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 种系 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 广义 种族 民族心理学 个体 个体发展心理学(从出生到衰亡) 狭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以年龄为主线的两部分 人的认知过程发展的年龄特征,(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人的社会发展的年龄特征。(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尤其是人格的年龄特征) 社会认知,如何理解发展的概念,首先,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发生在个体之外的变化不能称之为发展。,例如,当你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空间位置和房间里的家具肯定变化了,但你本人并没有得到发展。因为空间变化纯粹是外部的。即使是非空间变化,凡属于外部的关系也不够成发展。例如,当儿童入学后,他们的父母成了学生家长。我们并不认为这些家长发展了,其次,不是所有的内部变化都可以称为发展。,例如,当你从明处走入暗处,使视觉感受性大大提高了,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暗适应。反之,从暗处走入明处,才会发生过程相反的明适应。这

      2、种内部变化是为了重建机体的正常平衡,其最终结果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类似的情况还有激素变化等。这些也不能称之为发展,尽管它是内部变化过程。,一个三岁儿童会唱“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这并不说明这孩子懂得了数的序列。一个四岁儿童会背乘法口诀,也并不说明这孩子懂得了数的组成。所有这些内部的、持久的、稳定的变化,只是靠模仿和强化,一种机械的学习积累,并没有进入意义的理解水平。只有当儿童把所学习的知识与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相互联系起来,才能说这种变化导致了结构变化,才可称的上是发展。,再者 即使是内部的、稳定的、持久的变化,也不能一概称为发展。,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1、什么是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从出生到死亡的年龄划分阶段,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划分: 01岁:乳儿期; 13岁:婴儿期; 36、7岁:幼儿期; 6、7岁11、12岁:童年期; 11、12岁14、15岁:少年期; 14、15岁25岁:青年期; 25岁65岁:成

      3、年期; 65岁以后:老年期。,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少年期: 1、是指11、12岁14、15岁年龄阶段的个体。 2、这一时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 3、主要特点: 半成熟与半幼稚、半独立与半依赖并存。 (二)青年初期: 1、是指14、15岁17、18岁年龄阶段的个体。 2、是个体在生理、心理、社会化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3、主要特点: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和人类的高级情感得到高度发展、自我意识水平高,个性趋于稳定。,*初中生面临的心理危机*,生理发育高峰;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11.1214.15岁,是生理发展的又一个显著加速期 身心发展中有种种矛盾和一些特殊表现,面临心理危机。 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与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一、 生理发育高峰 (一)身体外形的变化 1、身高;2、体重;3、第二性征的出现;,(二)生理机能的变化 脑成熟,兴奋与抑制趋于平衡 (三)性的发育和成熟,二、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4点),身体上的成人感和心理上的半成熟是矛盾产生的根源.,(一)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

      4、他们产生了成人感。 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 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1、反抗性与依赖性 2、闭锁性与开放性 3、勇敢和怯懦 4、高傲和自卑 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二)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三)青春期容易出现的心理及行为的偏差,1、心理生物性紊乱 主要表现在:主体对自己身体机能的异常关注以及对某些正常疾患的过分夸大。 2、自杀的倾向及行为 自杀行为从青春期开始呈上升趋势 3、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症状主要表现为,思维紊乱、歪曲现实或脱离与现实的联系、不能控制情绪以及人格混乱等。,一、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抽象逻辑性 (一)运用假设 例如,有“地球是平的”和“地球是圆的”两个命题,要儿童做出是非判断。 小学儿童思维受具体事物或知觉资料的支配,他们所看到的地球是平面的,因而无法理解为什么地球是圆的。 初中学生不受眼前具体事物的支配,可依据假设进行推理。他们可能

      5、会这样思考: 如果地球是平的,那么太阳就不可能每天都从东方升起,在西边降落,只有是圆形的,才能解释这一现象。由这一假设演绎的过程,得出了地球是圆的这一结论。 (二)逻辑推理 (三)运用逻辑法则: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初中生的智力发展*,(一)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 创造性: 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少保守性,常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等。 批判性: 在不愿意轻易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思想、态度及意见要进行审查,并对此持怀疑和批判态; 开始严肃地对待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能有意识地调节、支配、检查和论证自己的思想。,二、思维品质的矛盾性,(二)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片面性: 在思想的偏激与极端,不能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抓住一点不计其余。具体表现为:狂热的明星崇拜;分析问题常钻牛角尖,经常陷入思想的死潭而不能自拔; 在思想上缺乏严谨性及全面性,对一些问题的处理虽有新意,但不准确。 表面性: 在分析问题时还经常被事物的个别特征和外部特征所困扰,难以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尤其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评价往往失之表面化。,(三)思维中自我中心再度出现,少年们思维中的自

      6、我中心表现为,虽然他们早已能区别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但他们有时不能区分自己所关心的焦点与他人所关心焦点的不同,其具体表现如下: 1、假想的观众 2、独特的自我,*青春期个性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表现在: (一)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 (二)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三)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 二、情绪变化特点 (一)不能自我控制情绪的波动 (二)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 (三)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三、第二反抗期 主要指儿童对父母的依赖与自主之间的纠葛,以及由于对立而造成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 第一反抗期:主要在于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24岁) 第二反抗期:要求是全面的,从外部到内部,从行为表现到人格独立。如,希望成人尊重他等,*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同伴关系的特点 择友标准发生变化 志趣相同、性格相近、烦恼相似、能相互理解. 朋友关系日益重要,好朋友范围缩小,但较稳定 男生和女生关系的变化 (二)与父母关系的变化特点 对父母依赖减少(依恋、行为、观念等脱离);同时能全面评价父母(榜样作用削弱) (三)与教师关

      7、系的变化(从多方面评价教师),最显著的特点:逻辑思维的成熟 (一)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 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 抽象逻辑思维:撇开具体事物、运用概念和假设进行思维活动。,*高中学生的智力发展*,(一)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 (二)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三)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 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基本成熟,(二、高中生抽象思维发展的总特点:,(二)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 主要表现: 概念、推理、逻辑法则的运用能力 (三)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辩证思维:是反映客观现实的辩证法,是主体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辩证法所进行的思维。,个性品质趋于稳定和成熟。 一、自我意识高度发展 (一)基本特点:独立意向、成分分化、关心自己的成长、自我评价成熟、强自尊 (二)自我概念(稳定的自我形象) (三)自我评价(全面、客观、辨证、主动、深刻),*高中生个性的发展*,二、价值观的确立 小学阶段:对人类、自然和社会现象产生兴趣和疑问,但尚未形成价值观; 初中阶段:价值观开始萌芽 高中阶段:初步形成 1、确立价值观的主客观需求

      8、 2、价值观的特点 三、自治需求 1、表现 2、影响青年初期个体产生自治需求的因素,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一)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纵向的:是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成熟、心理发展水平的学习准备; 横向的:是指每一年龄阶段中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作用水平的学习准备。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需要、知识结构等。,(二)关键期:教育的关键期是指心理对教育影响的敏感期。教育要适时、适当。 1、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鸟类的自然属性时,发现了“印刻”现象。提出了关键期理论。 2、心理学家在研究儿童行为学习时引入了“关键期”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同样存在着关键期。 3、教育意义:依据学生的学习准备水平,抓住关键期,进行适时、适当的教育。,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对内外条件极为敏感且发展迅速的时期。 生理关键期:胚胎 动物“印刻”行为或“早期学习” 恒河猴的社会性发展 哺乳动物的双眼视觉 人类心理:儿童学习语言、听觉、视觉形象和智力、攻击行为、音乐学习、人际关系建立、探究行为,动物“印刻”行为,奥地利的生态学家劳

      9、伦兹首先提出这一概念。 小鸭子在破壳后不久,鸭妈妈会带着它们四下走动一圈。从此以后把这个母鸭当作它们的妈妈。科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为“印刻学习”。劳伦兹在小鸭子出生后的1016个小时,不先让它们看到母鸭,而首先看到劳伦兹自己,so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出生后的24小时内,“印刻”行为的关键期,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超过这一时间,“印刻”现象就不再明显。 小鸭的“印刻学习”的关键期在出生后的1016个小时。 小狗的“印刻学习”关键期在出生后的2050天。,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6个月: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 8个月: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02岁:亲子依恋关键期 1-3岁: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 0-4岁:形象视觉发展关键期 3岁:识字的关键期 3-5岁: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 4-5岁:学习书面语言、数字概念形成的关键期; 3-6岁: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期; 10岁以前 外语学习的关键期 ,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 心理发展的结构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适应 心理发展是在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下,通过同化、顺应、平衡过程,心理图式不断产生量变和质变的过程。,一、认知发展的 阶段性理论(皮亚杰),皮亚杰将儿童对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t),末期出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感知运动阶段,(1)反射练习阶段(01个月)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外部环境。如感觉饥渴会哭喊,看见奶头会吸吮。并且通过反射练习使先天的反射结构更加巩固(如使吮吸奶头的动作变得更有把握),还扩展了原先的反射(如从本能的吸吮扩展到吸吮拇指、玩具,在东西未接触到嘴时就作吸吮动作等)。 (2)习惯动作形成阶段(14个月)在先天反射基础上,把若干个动作联结起来形成某种习惯动作,以便更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如听见声音,立即用眼睛寻找声源并用眼追随运动物体。,感知运动阶段,(3)有目的动作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2)课件》由会员F****n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2)课件》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