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传染病学--第一章--总论-2011年课件

84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88279947
  • 上传时间:2019-04-2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93MB
  • / 8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传染病护理学 第一章 总论,学习目的: 1、了解传染病学的一些名词、概念。 2、掌握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影响因素,传染病的特征、防治原则。,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 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所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许多传染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地危害人类健康。在旧中国广大民众缺医少药,致使多种烈性传染病如天花、霍乱、鼠疫等流行十分猖獗,造成重大灾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开展防治工作,使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病死率显著降低,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有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出血热等,每年发病率仍较高,有时还出现暴发流行;有些已被基本消灭或得以有效控制的传染病还有可能再度发生和流行。,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军团病、基孔肯雅热 、霍乱和埃博拉出血热等,其中以艾滋病最引人们注目,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第一节 感 染 与 免 疫,一、感染的概念,感染(infection),曾又称传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人体内的一种寄生过程,也是人与病原体相互作用和斗争的过程。 构成感染的必备条件是病原体、人体和它们所

      2、处的环境三个因素。,二、感染过程的表现,病原体在人体内寄生过程中,由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人体免疫功能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感染过程。 (一)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 (二)隐性感染 (三)显性感染 (四)病原携带状态 (五)潜伏性感染,(一)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在人体有效的防御作用下,如: 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 胃酸的杀菌作用、 多种体液成分的溶菌/杀菌作用、 血脑屏障、 组织细胞的吞噬作用等 均能使病原体在体内被消灭或通过鼻咽、气管、肠或肾排出体外,人体不出现任何病状。,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引起组织损伤或病理损害轻微,临床上多无症状、体征和生化改变,只有经免疫学检验才发现已被感染。 大多数隐性感染者,病原体被清除后可获免疫,使免疫人群扩大。但少数人未能形成足以清除病原体的免疫力,则转为病原携带者,而成为传染源。,(二)隐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通过病原体及其毒素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产生一系列的组织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多数病例在疾病痊愈后体内病原体被消灭,人体获得一定免疫力。 少数显性感染者转为病原携带者,成为传染源。,(三)显性感染,(四)病原携带状态,按病原体

      3、种类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 病原携带一般分为健康携带者、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 各种携带者都可因排出病原体而成为传染源。,在传染过程中,人体与病原体在相互作用时,保持暂时的平衡状态,不出现临床表现,一旦人体防御功能降低,原已潜伏在人体内的病原体便乘机繁殖,引起发病。 常见的潜伏性感染有带状疱疹、疟疾、结核等。,(五)潜伏性感染,在感染过程中人体免疫反应在抵御病原体致病方面起着主导作用; 病原体的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和病原体的特异性定位等在感染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人体的免疫反应可分为: 保护性免疫反应(抗感染免疫)-有利于抵御病原体入侵和消灭病原体 变态反应-促进病理生理过程及组织损害。 保护性免疫反应分为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两种。,四、传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作用,1、天然屏障:皮肤粘膜、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等; 2、吞噬作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包括游走性的大单核细胞、肝、脾、骨髓、淋巴结中固定的巨噬细胞和各种粒细胞; 3、体液因子:存在于体液中的补体、溶菌酶和干扰素等。,(一)非特异性免疫,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疫。

      4、感染和疫苗接种均能产生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通过细胞免疫(T细胞)和体液免疫(B细胞)作用而产生免疫应答。,(二)特异性免疫,T细胞被某种病原体抗原刺激后能对该抗原产生致敏,当再次与该抗原相遇时,则通过细胞毒性和淋巴因子杀伤病原体及其所寄生的细胞。 细胞免疫在对抗病毒、真菌、原虫和部分在细胞内寄生的细菌(如伤寒杆菌、布氏杆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的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T细胞还有调节体液免疫的功能。,1、细胞免疫,当被某种病原体抗原致敏的白细胞再次受到该抗原刺激后,即转化为浆细胞,并产生相对应的抗体,即免疫球蛋白,如IgG、IgM、IgA、IgD、IgE等。,(2)体液免疫,在感染过程中最早出现IgM,是近期感染的标志,有早期诊断意义。 IgG在感染后临近恢复期时出现,持续时间较长。IgG在体内含量最高,占免疫球蛋白的80,能通过胎盘,是用于防治某些传染病的丙种球蛋白及抗毒血清的主要成分。 IgA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倒粘膜上的局部抗体。,第二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 决定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

      5、群。,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一)传染源,是指有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如各种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及受感染的动物等 。,(二)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某些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 1空气、飞沫、尘埃 常见于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 2水、食物、苍蝇 常引起消化道感染的传染病,如霍乱、痢疾、伤寒等。 3手、用具、玩具 既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也传播消化道传染病(如伤寒、痢疾、霍乱等)。,4虫媒传播 经吸血节肢动物(蚊子、跳蚤、虱、螨等)叮咬后感染,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 5体液、血液、血制品 常见于乙型、丙型肝炎及艾滋病等。 6. 母婴传播 通过胎盘、产道、母婴密切接触等,如乙型肝炎及艾滋病等。 7接触传播 与传染源直接接触,如狂犬病、皮肤病。另外,当芽胞菌(炭疽、破伤风)、幼虫(钩虫)等污染土壤或水时,土壤和疫水便可成为这些疾病的传播途径。,(三)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易感者占某一特定人群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 易感者增多时易发生传染病流行。,自然因素:包括地理、

      6、气象、生态等条件,对流行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和生活条件以及文化水平等,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第三节 传染病的特征,一、基本特征,是传染病所特有的征象,也是用作确定传染病的基本条件。 1、有病原体 2、有传染性 3、有流行病学的特征 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 4、有感染后免疫,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的病原体所引起的,包括各种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 能够发现病原体有利于传染病的防治。 病原体也是构成传染的重要因素。,(一)有病原体,所有传染病都有一定的传染性,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最主要区别。 传染病患者能排出病原体、感染他人和污染周围环境,因此,隔离、治疗患者及提高人群免疫力(增强体质、预防接种)便成为减少传染病危害的重要措施。,(二)有传染性,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 按传染病的流行强度和广度可分为散发、暴发、流行和大流行。 许多传染病的流行与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人民生活习惯等有关。,(三)有流行病学的特征 -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夏秋季气候炎热,适于肠道细菌及媒介昆虫繁殖,肠道传染病

      7、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的发病率高; 冬春季天气寒冷,易患流感、百日咳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呼吸道传染病; 适于钉螺繁殖的水网地区易有血吸虫病流行; 嗜食生鱼者易患肝吸虫病等。,传染病痊愈后,能产生程度不等的特异性保护性免疫。 2. 感染后免疫属主动免疫。,(四)有感染后免疫,二、临床特征,(一)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可分为4个阶段。 1、潜伏期 2、前驱期 3、症状明显期 4、恢复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出现最初的临床症状时止的这段时间称潜伏期。 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 每种传染病潜伏期都有一个相对不变的限定时间。 潜伏期是确定传染病检疫期的重要依据,对一些传染病的诊断也有一定参考意义。,(一)潜伏期,是从起病至症状明显期之前的一段时间。 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四肢酸痛等轻微的、无特异性的毒血症症状,一般持续13天。,(二)前驱期,不同种类传染病各自出现具有特征性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所见。 病情多由轻转重,到达顶峰,然后随机体免疫力的产生,病情减轻进入恢复期。,(三)症状明显期,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征逐渐消退,体力和食欲恢复,直至完全康复。

      8、 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效价上升,并逐渐达到最高水平。 部分患者可转为慢性或留有后遗症。,(四)恢复期,复发:传染病已进入恢复期或在痊愈初期,病原体又开始繁殖,初发病的症状再次出现。 再燃:当病程进入缓解期,体温尚未降至正常时,发热等病初症状再度出现。,复发与再燃,(二)常见的症状与体征,发热: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等 皮疹:斑丘疹、出血疹、疱疹、荨麻疹等 毒血症:头痛、全身不适、关节肌肉疼痛等,1发热 是许多传染病共有的最常见症状。 常见热型有: 稽留热:高热,24小时内体温差在1之内,见于伤寒等。 弛张热:高热,24小时内体温差超过1,但最低点在常温之上,见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等。,间歇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常温之下,见于疟疾、败血症等。 回归热:骤起高热,持续数日后退热,间歇数日后发热再现,见于布氏杆菌病、回归热等。,2皮疹 是多种传染病的特征性体征。 常见皮疹有: 斑丘疹:多见于麻疹、风疹及斑疹伤寒,其中,玫瑰疹见于伤寒、红斑疹见于猩红热。,出血疹(瘀点、瘀斑):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 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出血热及败血症等。 疱疹:见于水痘、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 荨麻疹:

      9、多见于寄生虫病、血清病或食物、药物过敏者。,对发疹性传染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水痘、风疹多发于第1病日, 猩红热于第2病日, 天花于第3病日, 麻疹于第4病日, 斑疹伤寒于第5病日, 伤寒始于第6病日出现皮疹等。,皮疹的出现时间出疹顺序及分布状态,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繁殖过程中不仅可以产生菌血症、病毒血症,而且可由其毒素和代谢产物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 同时也可在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下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而发生肝、脾和淋巴结肿大。,3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根据传染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和病程经过,可分为: 急性、亚急性、慢性; 轻型、中型、重型、暴发型; 典型、非典型等临床类型。 临床类型的识别对估计病情、判定预后、确定治疗方案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有着重要意义。,(三)临床类型,第四节 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一、传染病的诊断原则 (一)临床资料 (二)流行病学资料 (三)实验室检查,全面、准确地询问病史,系统、细致地体格检查。 应力争在实验室检查结果报出之前作出初步诊断,并进行适当地隔离、治疗。,(一)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职业、籍贯、发病季节、居住与旅行地点、既往病史、输血史、密切接触史、不洁饮食习惯史及预防接种等,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传染病诊断。,(二)流行病学资料,三、实验室检查,1、一般常规检查 2、病原学检查 3、免疫学检测 4、其他检查,项目包括血液、尿液、粪便常规检验和生化检查。 血常规检验以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意义较大,如白细胞显著增多时多为细菌感染。,1、一般常规检查,2、病原学检查,(1)直接检出病原体 (2)病原体分离 (3)分子生物学检测,3、免疫学检测,(1)血清学检查 (2)皮肤试验 (3)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测定,活体细胞病理检查对确定诊断有重要意义,如慢性肝炎。 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显像、计算机断层摄影(CT)、磁共振显像(MRI)等也对多种传染病、寄生虫病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4、其他,强调早期隔离治疗,尽可能做到就近就地医疗。要加强护理,做好消毒工作。,二、传染病的治疗原则,治疗方法,(一)一般支持疗法 (二)病原疗法 (三)对症疗法 (四)中医中药及针灸治疗,第五节 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

      《传染病学--第一章--总论-2011年课件》由会员F****n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第一章--总论-2011年课件》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2022年小学体育教师学期工作总结 2022年家长会心得体会集合15篇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