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标准 一 般 公 差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切削加工件、冷冲压件、管子弯曲件、焊接件及塑 压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的一般公差。适用于功能上无特殊要求的尺 寸和要素。 本标准不适用于下列情况; a) 参考尺寸; b) 装配后不再进行加工的组合尺寸; c) 构成基准体系的线或面间的未注明的 90角; d) 挤压成型、吹塑成型、烧结和泡沫塑料制品; e) 已有专门标准规定并在图样或文件中注明者。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 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 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800.1-1997 极限与配合 基础 第一部分:词汇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孔、轴的定义按 GB/T1800.1. 4、总则 4.1 标注 当本标准能够满足产品零件的要求时,在有关尺寸或要素上不单 独标注公差,而应在图样或有关的技术文件中注明: “一般公差按 HB5800-1999”. 对于切削加工件,当采用: “II”级时则应注明: “一般公差按 HB5800-1999-I
2、I”。 当本标准不能满足产品零件的要求或允许采用比本标准规定更大 的公差时,均应单独标注尺寸公差或形位公差。 4.2 公差原则 当图样中对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之间的相互关系没有特殊注明 时,遵守独立原则。即当实际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MMC)时,仍 允许有形位误差,其值控制在本标准规定的一般形位公差之内。 5、切削加工件 5.1 线性尺寸公差 5.1.1 孔 D 轴 d 及长度 L(图 1)的极限偏差按表 1 规定。 表 1 mm 基本尺寸 公差等级 长度 L 极 限 偏 差 I II 孔 D 轴 d 孔 D 轴 d 下 偏 差 上偏差 上 偏 差 下偏 差 下 偏 差 上 偏 差 上 偏 差 下偏差 0.10.3 0 +0.05 0 -0.05 0 +0.06 0 -0.06 0.05 0.30.6 +0.06 -0.06 +0.08 -0.08 0.10 0.61 +0.07 -0.07 +0.11 -0.11 0.10 13 +0.10 -0.10 +0.14 -0.14 0.12 36 +0.12 -0.12 +0.18 -0.18 0.15 610 +0.15 -0.15 +0.
3、22 -0.22 0.18 1018 +0.18 -0.18 +0.27 -0.27 0.21 1830 +0.21 -0.21 +0.33 -0.33 0.26 3050 +0.25 -0.25 +0.39 -0.39 0.31 5080 +0.30 -0.30 +0.46 -0.46 0.37 80120 +0.35 -0.35 +0.54 -0.54 0.43 120180 +0.40 -0.40 +0.63 -0.63 0.50 180250 +0.46 -0.46 +0.72 -0.72 0.57 250315 +0.52 -0.52 +0.81 -0.81 0.65 315400 +0.57 -0.57 +0.89 -0.89 0.70 400500 +0.63 -0.63 +0.97 -0.97 0.77 500630 0 +0.70 0 -0.70 0 +1.10 0 -1.10 0.87 630800 +0.80 -0.80 +1.25 -1.25 1.00 8001000 +0.90 -0.90 +1.40 -1.40 1.15 10001250 +1.05 -1.
4、05 +1.65 -1.65 1.30 12501600 +1.25 -1.25 +1.95 -1.95 1.55 16002000 +1.50 -1.50 +2.30 -2.30 1.85 20002500 +1.75 -1.75 +2.80 -2.80 2.20 25003150 +2.10 -2.10 +3.30 -3.30 2.70 注:用钻头钻的孔,允许有等于孔公差之半的负偏差。 5.1.2 钻孔深度 L1(图 1)的极限偏差按表 2 规定。 表 2 mm 钻孔深度 L1 0.10.3 0.31 110 10315 深度极限偏差 +0.10 -0.05 +0.20 -0.10 +0.50 -0.25 +1.0 -0.5 5.1.3 螺纹长度 L2(图 1)的极限偏差按表 3 规定。 表 3 mm 螺距 0.6 0.71.25 1.52.5 34 螺纹长度 L2 极限偏差 0.5 +1.0 -0.5 +1.5 -1.0 +2.0 -1.0 5.1.4 转接半径 r 和倒角 L3 及其角度 45(图 2)的极限偏差按表 4 规定。 图 2 表 4 转接半 径 r 或 倒角 L3m
5、m 0.1 0.1 0.3 0.3 0.5 0.5 1 1 3 3 6 6 30 30 120 r 或 L3 极限偏 差 mm 0.07 0.1 0.2 0.3 0.5 1.0 2.0 3.0 45角 的极限 偏差 5 注:转接半径系指图样中未标注定位尺寸并作为表面间连接过渡用的半径。 5.1.5 非转接半径 R(图 3)的极限偏差按表 5 规定。 图 3 表 5 mm 非 转 接 半 径 R 6 6 18 18 50 50 120 120 250 250 500 500 800 800 极 限 偏 差 凹 R +0.3 0 +0.4 0 +0.6 0 +0.8 0 +1.2 0 +1.6 0 +2.0 0 +2.6 0 凸 R 0 -0.3 0 -0.4 0 -0.6 0 -0.8 0 -1.2 0 -1.6 0 -2.0 0 -2.6 注: 1、 非转接半径系指图样上直接标注定位尺寸并非作为特定结 构用的半径(图 3、图 4) 。 2、 当宽度 A 为双向偏差时,相切半径 R(图 4)的极限偏差 按表 5 公差值之半冠以正负号,连接处应圆滑过度。 5.1.6 零件的内部和外部的棱角
6、, 当图样上未注明要求时 (图 5) , 按表 6 制成 45倒角或倒圆。 表 6 mm 直径 d、厚度、台阶高度 b 3 1 倒角或倒圆范围 0.10.3 0.10.5 注:倒角或倒圆范围应按有关的较小尺寸确定。 5.2 角度尺寸公差 角度(图 6,包括未标注的 90和等边多边形的角度)的 极限偏差按表 7 规定。当构成角度的短边为未给出尺寸的虚边 (图 6d)时,则按实际存在的边长确定。 图 6 表 7 锥体母线、 角 度 短 边 长 Lmm 10 1050 50120 120400 400 极 限 偏 差 角 度 值 1 30 20 10 5 线 性 值 mm 0.0175L 0.0087L 0.0058L 0.0029L 0.0014L 5.3 形状和位置公差 5.3.1 直线度和平面度公差按表 8 规定。 表 8 mm 基本尺寸 L 10 10 16 16 25 25 40 40 63 63 100 100 160 被 测 要 素 表 面 粗 糙 度 Ra 1.6 0.03 0.04 0.05 0.06 0.08 0.10 0.12 Ra 1.6 0.06 0.08 0.10
7、 0.12 0.15 0.20 0.25 基本尺寸 L 160 250 250 400 400 630 630 1000 1000 1600 1600 2500 2500 3150 被 测 要 素 表 面 粗 糙 度 Ra 1.6 0.15 0.20 0.25 0.30 0.40 0.5 0.6 Ra 1.6 0.30 0.40 0.50 0.60 0.80 1.0 1.2 注:表中基本尺寸 L,对直线度公差系指被测要素的长度尺寸,对平面度公差系指被 测平面轮廓的较大尺寸(图 7) 。 5.3.2 圆度公差等于该圆的尺寸公差值(图 8),但当该圆的尺寸 公差大于 IT11 时,其圆度公差按 IT11(表 9)规定。 表 9 mm 基 本 尺 寸 3 3 6 6 10 10 18 18 30 30 50 50 80 80 120 公 差 0.060 0.075 0.090 0.11 0.13 0.16 0.19 0.22 基 本 尺 寸 120 180 180 250 250 315 315 400 400 500 500 630 630 800 800 1000 公 差 0.25 0.
8、29 0.32 0.36 0.40 0.44 0.50 0.56 基 本 尺 寸 1000 1250 1250 1600 1600 2000 2000 2500 2500 3150 公 差 0.66 0.78 0.92 1.10 1.35 对加工后易变形而在装配时能重新恢复正确几何形状的圆柱面, 其圆度公差不作规定。在自由状态下,实际尺寸允许超出极限尺 寸, 但同一剖面内的最大和最小实际尺寸的算术平均值应在该圆 柱面的极限尺寸范围内。 5.3.3 圆柱度公差不作单独规定,由圆度、素线的直线度公差及 圆柱面的极限尺寸分别控制。 5.3.4 平行度公差不作单独规定,由平面度(直线度)公差值及 平行要素间的极限尺寸分别控制。 台阶表面(图 9)的平行度公差等于平行要素间的尺寸公差 值并以较长要素作基准;若两者长度相同时,可任选一个作基准 (其中一个合格即为合格) 。 5.3.5 垂直度、倾斜度公差不作单独规定,由平面度(直线段) 公差及角度尺寸公差分别控制。 5.3.6 同轴度公差不作单独规定,由径向圆跳动控制。 5.3.7 径向圆跳动公差按表 10 规定。 表 10 mm 被 测 直 径
9、(或宽度) 3 36 610 1018 1830 3050 50120 公 差 0.12 0.15 0.20 0.25 0.3 0.4 0.5 被 测 直 径 (或宽度) 120 250 250 500 500 800 800 1250 1250 2000 2000 3150 公 差 0.6 0.8 1.0 1.2 1.5 2.0 径向圆跳动应以轴颈、有足够长度的高精度表面、较长的圆柱面 之顺序确定基准;若两者长度相同时,可任选一个作基准。 (其 中一个合格即为合格) 。 当中心孔足以代表轴颈或其他高精度表面所构成的公共轴线时, 可优先作为基准。 5.3.8 对称度公差按表 10 规定。 对称度应以对称要素中较长的要素作基准,若两者长度相同时, 可任选一个作基准。 (其中一个合格即为合格) 。 6 冷冲压件 6.1.1 圆孔 D、 轴度 d 及长度 L (图 10) 的极限偏差按表 11 规定。 表 11 mm 基本尺寸 孔 D 轴 d 长 度 L 下偏差 上偏差 上偏差 下偏差 极限偏差 0.30.6 0 +0.14 0 -0.14 0.15 0.61 +0.16 -0.16 0.15 13 +0.25 -0.25 0.20 36 +0.30 -0.30 0.24 610
《一般公差标准hb5800-1999》由会员101****457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般公差标准hb5800-1999》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