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29页
  • 卖家[上传人]:san****019
  • 文档编号:86791409
  • 上传时间:2019-03-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5M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必 修 一,单 元 整 合,体系构建,一、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归纳拓展,二、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阶段特征和影响,三、中国近代各阶级的抗争,四、中共对国民党政策的调整,(1)中国学者认为,日本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中国抗击侵略者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看来只是作原则上的界定,或者说只对这次战争的普遍的性质进行确定,而未对其特殊的性质进行研究。正由于此,也就不存在什么异议。 (2)从日本方面看,争论却相当激烈。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种见解:第一,义战说。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初,义战说在日本甚嚣尘上。如声言日本此次是为了“长久地保证朝鲜的独立”,是“为了世界的文明进步,排除其障碍”,因此“日清战争是文明与野蛮的战争”“对于我们来说,实际是义战。,史学前沿,(一)甲午战争的性质问题,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伦理上也是无可非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舆论一致的义战说自然不时兴了,于是又有不同的说法先后提了出来。第二,防卫说。这是近年来流行的说法。如称:当时日本“对北洋水师的壮大感到强烈的威胁,因此基本上是着眼于国土的防卫”,所谓“日本早就准备对大陆采取

      2、攻势”的说法是错误的。或辩解说,日本为对抗清国而扩军,乃是出于对清国清军较日本处于优势而产生的危机感,并非积极地图谋与清国作战,而是准备万一发生不测而进行防卫。就是说,日本由于受到中国的威胁为了防卫才扩军备战,并不是有预谋地要发动甲午侵华战争。那么在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就制定了陆海军入侵中国大陆的作战方案,又当作何解释?防卫说主张者则避而不谈了。,第三,两重性说。两重性说也有两种:一种是说:“日清战争一方面具有国民主义的性质,另一方面也带有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另一种则说:“对各帝国主义国家来说,日清战争具有防卫的性质;而对后进国家中国来说,则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一种意见认为,孙中山让位主要是由于革命力量过于弱小。“武昌起义后,同盟会的迅速解体,内部矛盾、冲突的日益尖锐化,妥协潮流的出现,是迫使孙中山与袁世凯妥协的一个方面,而帝国主义列强、袁世凯从外部,立宪派从临时政府内部对革命派施加种种压力,则是迫使孙中山不得不与袁世凯妥协的又一个方面”。孙中山在认识上的弱点固然不无影响。“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力量之间的对比,即革命的力量过于弱小,反革命的力量过于强大”,这是“客观形势发展的

      3、必然结局,是不以孙中山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二)孙中山让位问题,一种意见认为,主要是由于主观方面的妥协退让。孙中山并不是根本上反对议和妥协,在他看来,只要能建立共和,实现民权,“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孙中山让位的根本原因在于“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企求“以和平收革命之功”,有的则谓:国内外反对势力的强大,是迫使孙中山让位的客观因素,但决定的因素是孙中山“不战而胜”的策略思想,从而使他以自愿让位、交出领导权为代价,争取袁反戈一击,迫使清帝退位。,(一)全球史观(又称整体史观) 1基本内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又称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形成。 2主要线索 (1)横向看,世界各地区由彼此分散到联系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2)纵向看,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学科素养,(二)典例展示 (2015山东文综40)(节选)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

      4、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第一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章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国家 第三章 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 第四章 法国大革命,第五章 法兰西第一帝国维也纳会议 第二编 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第三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 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 后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3)依据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思路引领】,【策略指导】 1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 2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

      5、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3全球史观主张超越国别、民族和地区的界限,以宏观的整体眼光来考察世界各国各地区历史演进,反对“欧洲中心论”,反对将世界历史当成国别史的汇编,强调世界各地区各国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以及世界各地区由分散到聚合的整体化趋势。,4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5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联系:伴随着世界市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经济全球化开始出现并不断加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形成、发展、运行的结果,世界市场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阶段,也是重要条件。,错点分析1 典例 学者裴钰认为中国近代文明应该从19世纪开启,并强调:“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且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这场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易错点 对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各阶层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

      6、的认识不到位。,易错防范,A,错因分析 对列强的侵华战争区分不清。 解析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从材料信息“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可知,该战争使清王朝被迫卷入到世界之中,中国被迫开放,被动地步入近代世界。故该战争是中国新的社会转型的开端。,即时巩固1 (2016绵阳二诊)民国学者蒋廷黻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故鸦片战争的发生,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更非两国所预谋。战争虽非偶然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下列观点与材料一致的是( ) A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 B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 C维护英国利益是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D打开中国市场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A,解析 据材料“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和“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可知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故A项正确;据材料“故鸦片战争的发生,非中、英两国所预料”可知国人未预料,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维护英国利益是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打开中国市场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易错点 对辛亥革命的本质认识不到位。,C,错因分析 没有辨证地看待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以及不能运用多种历史史观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反映了辛亥革命中保留了封建势力。 注解 A、B、C都是其局限性,要注意与题干表达意思相符并注意其最大功绩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即时巩固2 (2016汉中质检)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分析的能力,解题时抓住“辛亥革命”,由此可以判断出材料中“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指的是封建等级思想消失,“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强调了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影响,指的是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C项表述符合题意,A、B、D三项表述均与题干无关,故选C项。,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san****019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收藏店铺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