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4.17.9《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17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86791120
  • 上传时间:2019-03-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3.65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十六国,淝水之战。北魏的建立极其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及历史作用。北朝政权的更替和北周统一北方。北方民族大融合。 (二)能力训练点 1 指导学生分析淝水之战中交战双方的情况,提高学生综合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评述北魏孝文帝这个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回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人心向背是淝水之战中东晋胜利和前秦失败的原因。战后,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2 北朝是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形成是重要时期,它对历史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3 从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凡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的改革,必能起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 重点 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的民族的大融合。 2 难点 对孝文帝改革评价。北朝的兴替。 3 疑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同为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做出过贡献 4 解决办法 (1)淝水之战的

      2、战前形势由教师进行启发式讲述交代清楚战争发生的原因。战争经过由学生阅读小字和教师提供资料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战争中前秦失败的原因。 (2)孝文帝改革。先由教师简介孝文帝,再指导学生阅读归纳改革内容,使用图示法教学,使学生对变法的各项内容、作用一目了然。最后组织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讨论、评价孝文帝及其变法。 (3)采用图示法讲解北朝兴替。 (4)北方的民族大融合的表现由学生读后再归纳。 三、课时安排 1课时,四、教具准备 1 投影卡片 (1)北魏疆域图 (2)孝文帝像 (3)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表 2 自制挂图 (1)北魏孝文帝迁都路线示意图 (2)南北朝朝代表 (3)十六国简易示意图 3. 教学挂图淝水之战形势图,五、学生活动设计 1 教学设计情景,学生置换角色,根据所学知识发表你的意见。如坚兼要伐晋大会群臣,你如果在场,将持何态度呢? 2 结合课本小字内容和教师提供的小黑板上淝水之战交战双方对比表,请一名学生讲述战争的过程。 3 组织学生讨论:你怎样评价改革家孝文帝?引导学生结合史实进行评价。 4 对可操作的教材内容,如孝文帝“南伐”过程,可在课上导演一场历史小剧,让学生分别

      3、扮演孝文帝及守旧鲜卑贵族,进行表演。这种“我是古人”的角色置换,一方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另一方面嫩加深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见“素质教育目标”。,(二)整体感知 北朝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单元的最后一课,由于这个历史时期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政权更替频繁,学生不容易理清头绪。为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系统,教师把这个单元名政权整理在表中,使学生有个整体印象。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自东汉末年以来,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谁还记得内迁的主要有哪几个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称他们?(五胡) 2导入新课 西晋末,内迁少数民族达几百万,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开始了民族间的融合。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贵族为了各自的利益,连年混战。少年天子北魏孝文融合起了什么作用?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能解答这些问题。(板书课题),3讲授新课 (板书)一、十六国 请同学们看课本103页第61段,回答什么是十六国?从4世界初到5世纪前期限(大约一百三四十年),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

      4、国家,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十六国时期限,各国连年混战,人民颠沛流离,北方面军经遭到严重破坏。但有一个国家却强盛起来,一度统一黄河流域,这个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有一位胸怀大志的皇帝苻坚,他重用汉族谋士王猛,精图治,国家强盛起来,在安定了北方这后,他要向南灭掉东晋,统一中国。 (板书)二、淝水之战 (板书)1.战前形势 (挂淝水之战形势图指图讲解苻坚灭掉了与之共存的其他各民族统一黄河流域后,接着又夺取了东晋的在片土地雄踞于东晋的北方。 328年10月,苻坚在长安的太极殿上大会群臣,他说:今四方大体已平定,只有工业区南一个角落了。吾将亲自率军去付,你们以为如何?“在这场廷议中,如果你在场,该有何见解呢?(学生讨论)。太极殿的廷议,苻坚以“投鞭于江,足断掉其流”的狂言,最后拒绝了大臣们对他的劝谏。,(板书)2.战争经过 383年,苻坚不顾上下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率领大军进攻东晋,企图统一中国。东晋宰相谢安主张坚决抵抗,派弟弟谢石、侄儿谢玄带兵迎击,双方在淝水展开决战(指图)。 (结合小字部分内容和幻灯片上交战双方对比表)请一名同学讲述战争经过: 前秦(80万) 东晋(8万) 苻坚

      5、谢石、谢玄 骄傲(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勇破秦军稍哨 失误(后撤) 请秦军稍退 溃败(风声鹤唳) 收复失地 (板书)战争结果: 东晋以以少胜多,击败前秦。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东晋乘机收复黄河以南的许多失地,此后仍是南北对峙。 组织学生讨论:淝水之战的胜负原因。(引导学生从双方统治阶段内部对战争的态度和军队态度和军队战斗力两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如下:,前秦方面:(1)内部民族矛盾严重,一些少数民族贵族反对打仗,因此决策者意见不统一。强征各族人民当兵,军心离散。兵虽多,战斗力不强。(2)苻坚骄傲自满,指挥失误。 东晋方面:(1)统治阶级内部主要将相意见比较一致,坚决抵抗。(看103页竖体文字:“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谢安和王猛这一南一北两位地主阶级的贤相,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作用,特别是谢安在淝水之战争中,坚决抵抗又镇定自若,稳定了军心军心,对前线不瞎指挥。(2)两位将领指挥出色,有一支能冲杀的精悍军队,主要由北方流亡的农民组成,人数虽少,但战斗力强。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经以少胜多的战争役,它说明“人心的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 大家想想

      6、: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处于什么状态?(前秦政权瓦解,北方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那么,结束北方混乱局面的正是五胡之一鲜卑族拓跋部建立起来的北魏政权。,同学们还记得五胡分布的位置吗?请翻开课本第97页,看一下西晋内迁各族的分布图,你们看,鲜卑族控制的范围很广,东起辽河,西到新疆东部,东西绵延万里;北面到蒙古草原,南面至黄河,南北有七千里。当时鲜卑族还停留在原始社会,他们过着什么生活呢?(指导学生看105页小字内容回答:游牧生活。)鲜卑族又分为宇文部、慕容部和拓跋部等,其中拓跋部比较落后。它发源于何地呢?请大家看104页注释2及插图:考古发现证明大兴安岭北段大鲜卑山的嗄仙洞是鲜卑拓跋部的发源地。自东汉未年以来,拓跋部从高山深谷走出,逐渐南迁,他们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开始学习农耕,逐步定居下来,4世纪后期拓跋部首领建立政权,国号为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史称北魏(因历史上有过三国时“曹魏”,故而将“拓跋魏”称为“北魏”)。北魏建国不久,就开始了统一黄河流域的战争,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征战,终于在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 (板书)二、孝文帝的改革 (板书)1.改革的背景 请大家看105页第3段

      7、,找出改革的背景。(教师分析指出):北方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少数民族逐渐汉化即封建化,如他们改变了狩猎畜牧的习惯,从事农耕生产,学习汉族先进的农业技术,逐渐成为以农业为主的民族。这些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进步。汉族人民也从少数民族那里学到了不少有益的东西,民族间的界限日益减小,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样一种大趋势下,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如何控制人口众多的汉族人民和一天天走向汉化的少数民族,对掌握了国家政权的鲜卑贵族来讲,确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任务。北魏统治集团中的一些有识之士,日益感到要想稳住政权,必须放弃旧的草原民族的统治方式,学习汉族先进的经验。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趋势,听取汉族大臣的意见,在北魏上下开始了一场改革,史称孝文帝改革(投影“孝文帝像”并简介)。 (板书)2。改革内容 孝文帝改革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学生阅读归纳后,教师逐条分析讲解:) (1)实行俸禄制,严禁贪污。孝文帝改革首先从吏治着手(冯太后主持)。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北魏建立以后,文武百官没有俸禄,战时掠夺,平时贪污和不受限制的搜括,成了官司吏发财的手段。因此大小官吏

      8、如同豺狼,对人民敲骨吸髓,贪污抢掠之风甚盛,这些加深了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造成北魏政治危机和财政危机。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一方面给官吏发俸禄,一方面严禁贪污,它怎么规定的?(指导学生看105页第三段回答:规定贪赃绢一匹即处死刑。)而且令下以后马上执行,当年就惩办了40多个贪污的官员。遏制官员腐化,为其他改革创造条件。,(2)分配给农民土地,并向他们征赋税。这项措施的实行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由于长期战争,人民流离失所,许多人成了无地的流民,这一方面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因为拥有土地的农户越少,国家所能收的土地税就越少;另一方面,大量流民的存在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可能性:分给农民的土地是国家掌握的大量荒芜土地,不触动地主利益。农民在得到土地时需向政府承担何种义务呢?同学们看书找出。大家想想:实行这一措施有什么作用呢?(学生议论回答后,归纳):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这实际是鲜卑统治者学习汉族统治者经验的一个突出事例,即通过控制农民和土地获得财富,以保证封建政府的收入。 (3)迁都洛阳。(挂北魏孝文帝迁都路线示意图,并强调)迁

      9、都洛阳是孝文帝改革的关键性措施,是他亲政以后的第一件大事。大家思考议论:孝文帝为什么要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启发学生)偏远落后的草原民族统治者,如何才能坐稳中原皇帝的宝座,统治比自己先进得多的汉民族?学生回答: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为了更好地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好,这是迁都的目的。下面请大家看图比较平城,洛阳两地为都城的优劣。(学生讨论后,作如下归纳) 平城不宜为都原因:位置偏北,不便控制整个中国北方地区;多为游牧区,耕地少,粮食产量有限;保守势力大,不利改革;北方出现强大少数民族柔然族,危胁平城的安全。,洛阳为都的优势:洛阳曾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等朝代的都城,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黄河流域政治、文化中心,而且周围地区农业发达,能给大都市提供充足的粮食。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看,对北魏统治者来说,以洛阳为都,要比以平城为有利得多。 迁都洛阳既显示北魏政权为中国政权所在,又有利于加速对汉文化的吸收和推动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因此,孝文帝迁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都城迁徙,而是具有重大文化转型意义的行动。孝文帝于494年把都城迁到洛阳。迁都在朝中激重大反响,受到层层阻力,于是上演了极具戏剧性的一幕:“名为南伐,实则迁都。”(课前准备有关“南伐”的资料,讲到此可让一个同学扮演孝文帝,找几个学生扮演守旧贵族、大臣,给大家表演这段精彩的“南伐”过程)迁都是孝文帝同保守势力斗争的一次胜利。迁都后,守旧的鲜卑贵族策动太子叛乱。对此,孝文帝毫不手软,他杀死了自己的儿子,之后严厉镇压了守旧派叛乱。 (4)汉化政策。孝文帝从小敬慕汉文化并得到很好的熏陶,490年冯太后死后,他更是大刀阔斧改革鲜卑旧俗:采用汉姓(看105页图表);改穿汉族服装(看105页图);学汉语;鼓励同汉人通婚(看105页第五段小字)以上政策的目的也是为了加强同汉族地主的联系,更好地吸取汉族先进的统治经验。,(板书)3、历史作用 孝文帝改革起了什么历史作用?请同学们看课本105页第六段。(教师小结)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汉化也即封建化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北

      《4.17.9《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由会员小**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7.9《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2022年小学体育教师学期工作总结 2022年家长会心得体会集合15篇
     
    收藏店铺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