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日咳,2007年8月,2006年11月,概况,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 cough)是由百日咳杆菌(Bordetella Pertussis)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作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伴高音调鸡鸣样哮吼声为特征。 多发生于儿童,病程较长,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之久,故名“百日咳”。,病原学,博代菌属(Bordetella)的重要致病菌 革兰阴性的短小球杆菌 凝集原、丝状血凝素、粘附素:粘附 百日咳外毒素(PT):粘附、细胞毒性、组胺致敏、激活胸腺和胰岛细胞、及促有丝分裂等。 气管细胞毒素(TCT):损害宿主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使之变性、坏死,并能阻断基底细胞群的分化增殖,使感染持续。 腺苷酸环化酶毒素(ACT):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杀菌活力,使百日咳杆菌能持续感染。,流行病学,本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惟一传染源。 传染期主要是从潜伏期末至发病后3周,尤以第1周卡他期传染性最强。 呼吸道飞沫传播。人是百日咳杆菌的惟一自然宿主。 百日咳是世界性疾病,多见于温带或寒带。虽然计划免疫接种早已推广,其发病率明显降低,但百日咳仍未能在全球得到控制。全世界每年患该病
2、的人数超过6 000万,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其中病死者绝大部分是婴幼儿。,发病机制,百日咳杆菌不侵入血循环,只在局部释放各类毒素,损害局部组织并影响全身 。,病理改变,百日咳杆菌不侵入呼吸道黏膜下层,细菌及粘液脓性排出物缠绕在柱状上皮纤毛上。 感染主要引起支气管、细支气管黏膜的损害,但鼻咽部、喉和气管黏膜亦可见病变,并有支气管周围炎症及间质性肺炎。,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224日,平均710日。 卡他期 从发病开始至出现痉咳前的阶段。一般710日。 初始症状类似感冒,出现咳嗽、流涕、喷嚏等卡他症状,伴有低、中度发热和全身不适、乏力等。有的患者只有轻度干咳而无其他表现。 起病初期为单声干咳,发病34日后发热自行消退,其他症状亦逐渐缓解,但咳嗽却日益加重,尤以夜晚为甚,此为本病一大特点。此期由于大量细菌通过咳嗽飞沫喷出,因而传染性也最强。,痉咳期,一般见于发病714日后,持续24周或更长。出现特征性的痉咳为进入本期的标志。 已不发热,主要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其特点是在原先的单声咳嗽的基础上,逐渐演变成典型的痉咳。发作时为连续1030次短促痉挛性咳嗽,继以一次深长吸气,发出“鸡鸣样”哮
3、吼声。 在连续的短促痉挛性咳嗽时,患者处于持续呼气状态,面红耳赤、两目圆睁、结膜充血、涕泪交流、张口露舌、嘴唇紫绀、弯腰曲背,表情极为痛苦;严重时因腹压增高可致大小便失禁。咳至终末出现深吸气时,因声带仍处于紧张状态,吸入的空气通过狭窄的声门,发出高调的哮吼音,声如鸡鸣;紧接于鸣声之后,患儿出现屏气,然后又是一连串阵咳。,每次痉咳发作时,均如此反复多轮,直至粘稠痰液咳出。痉咳终止时,呼吸道排出的大量粘稠痰液刺激咽部及舌后部,可引起反射性呕吐。轻者一日发作数次,重者20次左右,以夜间为多。痉咳常因进食、冷空气刺激、注射疼痛,咽部检查等非特异性刺激诱发。痉咳发作前可有喉痒、胸闷等不适,患儿可预感痉咳来临而惊惧不安。患者亦常因恐惧下次发作而情绪紧张。,新生儿和幼婴常缺乏典型痉咳发作。但因其声门狭小,常因声带痉挛而使声门关闭,加之粘稠的气管内分泌物阻塞,即使不发生痉咳,也可发生呼吸暂停,引起面部及口唇紫绀,甚至可因脑部缺氧而发生惊厥、抽搐,称为窒息性发作。此类发作常出现在夜间,若不及时抢救,可导致窒息死亡。百日咳杆菌感染是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原因之一。,恢复期,本期持续约23周。患者阵发性痉咳发作次
4、数逐渐减少至停止,鸡鸣样吸气哮吼声消失,咳嗽终止时不伴呕吐。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但数月内若呼吸道发生其他病原体的感染,又能诱发痉咳。若有并发症,则恢复期相应延长 。,并发症,支气管肺炎 肺不张 肺气肿及皮下气肿 百日咳脑病 其他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发病第1周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开始升高,至痉咳期达高峰。多数为(2040)109/L。一般淋巴细胞分类在60%以上,亦有高达90%以上者。 细菌培养 常以拭子取鼻咽部标本或吸管取鼻咽部分泌物作细菌培养,也可用咳碟法。,诊 断,由于本病早期传染性最强,治疗效果也最好,而进入痉咳期后治疗已无法缩短其病程,故应强调早期诊断。不过百日咳的早期并无特征性症状与体征,临床诊断有一定难度。凡春季或春夏之交,对有呼吸道症状的儿童要注意询问百日咳的接触史,若体温下降后咳嗽反而加剧,尤以夜间为甚,且无明显肺部体征者,应考虑百日咳的诊断;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与淋巴细胞明显升高,临床诊断即可成立;细菌培养阳性可确诊,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展PCR检测。,治 疗,隔离、支持、营养 抗菌治疗宜早。若在卡他症状发生4日内开始抗菌治疗,疗效更佳,可以减轻甚
5、至不发生痉咳。倘若进入痉咳期后才使用抗生素,只能缩短排菌期及预防继发感染,而不能缩短百日咳临床过程。 抗菌药物首选红霉素,可渗入呼吸道分泌物而直接作用于感染局部,且其毒性小。用法是3050mg/(kgd),分4次给予,数日内病原菌将被清除。为防止复发,应持续用药714日。 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其中含TMP 8mg/(kgd)、SMZ 40mg/(kgd); 氯霉素3050mg/(kgd),分次口服、肌注或静滴,连用14日。,中医药,胆汁类制剂对百日咳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 将新鲜鸡苦胆用针刺破,胆汁滴入杯内加白糖调成糊状蒸熟后服用。 15月婴儿每3日服1个,5月2岁2日服1个,25岁每日1个,57岁每日2个(若以羊或猪胆代替时,胆汁剂量加倍);多用于痉咳期,直至痊愈。 大白菜根3条,冰糖30克,加水煎服,每日3次。,预 后,成年人及年长儿童并发症少,几无死亡者 3个月以下幼婴免疫功能不健全,并发症较多且严重,故病死率高,预后不良。常见的死因为支气管肺炎、百日咳脑病和窒息。,预 防,管理传染源 应用红霉素治疗后,34日就能消灭呼吸道的百日咳杆菌,可明显缩短隔离期。 切断传播途径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充分利用日光照射,避免与百日咳患者接触,流行期间儿童宜尽量减少涉足公共场所。 保护易感人群 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百日咳全细胞菌苗混合制剂(DTP)推广已有数十年,发挥了显著的预防效果。,
《《百日咳》ppt课件》由会员tian****1990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日咳》ppt课件》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