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7届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讲义课件:+2《中国地理+章末》(湘教版)

50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60863375
  • 上传时间:2018-11-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3MB
  • / 5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章末整合创新,建立联系网,连线关键词,解读主旨句 1.高考四项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2.目前,缺水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一般可分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3.长江经济地带是兼顾自然地理、人文、脉络、经济区的整体功能和行政区的完整性等诸多因素的一种经济区形式。 4.地理试题常以地图的形式呈现,必须先读懂地图才能根据问题所涉及的知识或技能要点去组织答案,所以审题要注重层次性。 5.低一级区域的发展以高一级区域的发展环境为背景。,热点多维突破,近年高考地理的考查几乎逢题必图,基本上以区域地图为主要题材,综合考查高中必修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高考四项能力的考查要求。具体区域地理知识以图示内容和高中地理涉及的相关知识为主,不强调死记硬背地理常识,但区域定位能力必须具备。“四项能力”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的核心,在每年34月份考前高考说明都做介绍,为了一轮复习的需要本章末特作说明,平时复习可以随时翻阅研究落实。,高考地理技能三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一、点击考纲,二、解能

      2、释义 (一)正确理解、把握“能力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考核目标 1“概念”的理解:“描述”是指对有关事物进行细致、全面、 准确的表述;“阐释”则是指对有关事物进行理解、分析和说明等有意义的解说。“阐释事物”最基本的思维活动是分析,它是与综合相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因此,阐释事物的能力,可以通过考生对问题理解、分析和说明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2“目标”把握 (1)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准确描述或说明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发展过程、 基本观点等。 (2)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并把握相关事物的本质和基本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3)分析、比较试题所涉及的事物、现象,作出科学的综合阐释。,3“能力”应用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是考查考生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的能力。这一考试目标的着眼点是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使用地理学科术语来正确表述地理事物和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具体包括:,(1)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定性概括。必须掌握足够数量的地理语汇,如地理基础名词

      3、和短语、基本数据、基本图形语言等,并能在需要的时候恰当地选取和运用这些语汇说明问题。 (2)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从试卷上提供的信息中解读出定量的信息并加以应用;同时要熟记一些终生有用的地理数据,如绝对数据、相对数据、比例数据、顺序数据等。,(二)提高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的方法 正确阐释地理事物要善于概括归纳,要抓住实质、形成主线、把握要点,把繁多的内容进行化简,讲究逻辑清晰。要以地理原理、规律为依据,由因果、由大小、由前后等,环环相扣、层层分析,将要点整理成逻辑顺畅、层次分明的论述,切忌思路混乱、语无伦次。,1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这是正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前提。 重要的地理事物包括教材和考试大纲中所涉及的大洲、 大洋,主要山脉、河流,主要国家、城市、交通线、人口等。对地理事物的认识要通过揭示其特征来进行。构成地理事物的众多地理要素中总有一个占据主导地位,抓住这一主导因素,就可以得知其特征。例如我国部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可分别概括为:东北地区冷湿;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西南地区地形崎岖;西北地区干旱;青藏地区“高寒”。,2理清知识联系,整合知识

      4、点,构建知识网络,这是全面、客观、动态地描述和阐释事物的根本所在。 复习过程中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立体化,理清各个知识点的纵横关系,形成“知识网络”,就能拓展思维,形成学科能力,从而达到应用自如的程度。在描述和阐释事物时就能做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主旨明确、逻辑严密、语言准确,而不会顾此失彼、东拉西扯。 3理解地理原理和规律,做好“理”字文章,这是正确阐释事物的关键。,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构成地理规律和原理。地理原理不清,地理规律不明,阐释事物时就可能张冠李戴、生搬硬套。高考中常考的地理规律和原理有:经纬度变化规律、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包括直射点移动规律、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四季变化规律、水平运动物体偏转规律等)、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气压垂直变化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及移动规律: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规律、水循环规律、河流径流季节变化规律、洋流分布规律、火山地震分布规律、城市化规律、地球上存在生命现象原理、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原理、农业区位原理、工业区位原理、人口增长模式原理等。对这些规律和原理决不能“含糊不清”,而应弄清其“来龙去

      5、脉”。,(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问题的对策 1立足课本,熟悉教材,夯实基础。 2总结规律,全面思考, 掌握解题思路,提高概括能力。 3发散训练,知识迁移,加强能力创新,增强应变能力。 4要点全面,正确细致,训练语言规范,把握表述技巧。 5辩证分析,综合应用,加强文综观念,锻炼综合阐释能力。,典例赏析 (2014安徽合肥高三质检三)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巢湖上游主要支流发源于大别山区,经巢湖由裕溪河注入长江,巢湖上游较大支流有杭埠河、丰乐河、派河、南淝河等。,材料二 巢湖流域水系局部图,材料三 巢湖1、4、7、10月份白天、夜晚风向频率(单位:%),(1)阐释裕溪河和杭埠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2)说出甲地白天和夜晚风向的变化规律,并探究7月风频变化最大的原因。,解析 本题以巢湖流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考查为背景,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与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第(1)题,描述河流水文特征,可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进行。由材料一可知,裕溪河位于巢湖下游,其余各河位于上游。由于巢湖的调蓄与过滤作用,与巢湖流域上游河流相比,裕溪河径流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与含沙量

      6、都较小。,第(2)题,注意题设时间是 “7月”,解题信息来自材料三,解题时不能因为江淮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就武断7月受东南季风控制,实际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频变化由湖陆风主导。题设“探究7月风频变化最大的原因”,应该从湖陆热力差异与副热带高压影响两方面去考虑,显然7月上旬巢湖汇聚了梅雨期上有大量的来水,湖面最开阔,加上伏旱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湖陆风最强。,答案 (1)流量:裕溪河流量较杭埠河大,因为巢湖汇集上游水系(包括杭埠河)的大量来水,故径流量更大。水位变化:裕溪河水位(季节和年际)变化较杭埠河小,因为巢湖对裕溪河的径流具有调节(或“削峰补枯”)作用。流速:裕溪河流速较杭埠河小,因为裕溪河位于巢湖下游,落差较小,流速较慢,而杭埠河发源于大别山,落差较大,流速较快。含沙量:裕溪河含沙量较杭埠河小, 因为巢湖支流进入巢湖,流速减慢,部分泥沙沉积。,(2)风向变化规律:甲地白天盛行偏西风,夜晚盛行偏东风。 7月风频变化最大的原因:7月处于丰水期,湖面更宽广,湖水更深,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更大。7月中下旬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以晴朗天气为主,陆地昼夜温差更大,湖陆风更明显。7月中下旬大气环流

      7、整体以下沉气流为主,冬夏季风和锋面系统等对风向影响小。,高考地理技能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一、点击考纲,二、解能释义 (一)正确理解、把握“能力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考核目标 1“概念”理解 “能力四”是高层次的考核目标。“论证”是指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真实性的论述过程。这一过程,在应试中主要表现为完成题目要求时的论述和证明能力,主要包括:一是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二是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等。“探讨”是指对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探讨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立论的过程,即对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2“目标”把握 (1)结合所学知识,从试题提供的信息中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问题。 (2)运用借鉴、引用、比较、归纳等方式,对有关现象、问题或某些观点进行论证、评论,提出的论据要充分,结论要合理。 (3)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二)提高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方法 1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坚实基础深入理解和把握核心地理概念 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基本要求是用确切的、已知

      8、的、低层次的事物、原理、规律等来说明尚不明确的、未知的、高层次的地理问题,考查考生“运用”概念的能力。扎实的地理主干知识,特别是重要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坚实基础。因此,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是学习和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中心环节,也是进一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入场券”。同时,考生在深刻理解地理概念的基础上,还要对相近的地理概念进行准确、快速地区分。如:天气与气候,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 地形与地形区,水资源与水能资源,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等。,2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理论底蕴构建高质量的地理知识结构 论证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对学科知识总体的把握程度, 而对学科知识的总体把握程度主要体现在构建高质量的学科知识结构上。例如,在理解主干知识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一定的线索把相关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既体现主干基础知识,又反映主干基础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知识网络。遇到新情景、新问题时,能根据具体要求,重新迁移、重组,甚至是创造性地应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由“学”知识到“用”知识的过程。,3论证和探讨问题的高效率把握地理图形语言 地理图形语言

      9、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在高考试题中,各种地理图像、表格等在表达试题立意、设置问题情景、启发设问等环节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准确理解和把握图形语言,再结合图形语言的空间想象、逻辑思维能力等,可以提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的效率。,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技术训练提高答题技巧 “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主要有三个基本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密,追求论证观点、表述和内容上的有机结合。对于地理考试来说,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密地论证问题主要靠用词清晰贴切、层次逻辑关系紧凑、用语简洁等来实现。如在“大气”部分的学习中,经常用到“高温”“炎热”“温和”“寒冷”“暖温带”“亚热带”等与“气温”有关的地理术语,而与“降水”有关的地理术语有“干旱”“少雨”“多雨”“干燥”“伏旱”“春旱”“干旱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等。熟记和深刻理解这些术语的含义(内涵与外延)是用词清晰的前提,在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积累并领会这些术语的使用范围。,5掌握一定的论证技巧 (1)针对性论证:主要是针对“区位因素的分析”“采取的对策”等的论证策略,这类问题在论证类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2)解释性论证:这类试题的特点是有结果,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在试题中往往以分析“原因”“成因规律特征”等形式出现。,(3)判断性论证:这类试题没有直接呈现结果,需要考生对结果先做一个判断,然后论证判断的理由,形成论点、论据相结合的完整的论证过程。 (4)评价性论证:主要对“利弊”“优劣”“重要性”“影响”等的评价。 (5)比较性论证:主要是对不同地域、不同事物、不同现象特点、过程和原因的辨析、对比。 (6)推理性论证:对于某些内容并不是很熟悉,但试题中又提供了充足的地理问题,考生可以根据试题信息进行推理论证。,(三)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能正确使用地理术语答题,语言随意,大白话多,答题效率低。 2答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差,语言叙述前后矛盾,或同一要点重复叙述等。 3以原理代替答案,语言不具体,不能结合具体的区域问题来进行具体分析。,4答题要点不全面,“漏”知识点。 由此可见,语言表述技巧是答题的关键。实现层次逻辑关系紧凑、用语简

      《2017届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讲义课件:+2《中国地理+章末》(湘教版)》由会员小**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讲义课件:+2《中国地理+章末》(湘教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2022年小学体育教师学期工作总结
     
    收藏店铺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