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青玉案-元夕》教案

5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57319474
  • 上传时间:2018-10-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5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1青玉案青玉案 元夕元夕教案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理解作品思 想内涵; 二、理解、品味词中的千古名句,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手法; 三、把握“那人“的形象;体会词人的情感,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通过研读文本,理解文中“那人”的寓意,体会词人情感。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千古名句的理解及形象之外所给人的丰富联想和深刻的启示。教学时数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课前探究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青玉案元夕 , 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词作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 辉煌、车水马龙、通宵欢乐、热闹非凡的景象,下片开头,又描绘了观灯女子 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但这一切仅仅是陪衬而已,作者最后点出“灯火 阑珊处”的“那人”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托灯火阑珊 处的冷落;那些笑语盈盈的女子,是衬托“那人”的孤独寂寞。全篇反衬手法 的使用,可谓别具一格。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 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

      2、了那一个意中 之人而设,倘若没有“那人” ,一切的存在便失去意义。梁启超说:“自怜幽独, 伤心人自有怀抱。 ”其实,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有着作者自身的影 子,或者说这简直是作者人格的化身。于是理解、品味词中千古名句的含义, 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写法便是学习的主要目标。二、新课导入 1.导入:辛弃疾名句知多少?展示课外查询结果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 词以寄之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丑奴儿书博 山道中壁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2、朗读全词,说说印象最深的词句。 三、师生互动,赏读文本 1.解读文本。 这首青玉案元夕 ,是辛弃疾的名作,它以寻找

      3、情人为线索,用元宵节 的盛况,烘托出一个孤高、忧郁的“那人”形象,表现出作者对这个形象的执 意追求。 2.问题设计 (一)初读 (1)读全词(播放配乐朗诵) ,说说你印象最深的词句(学生解说) 。 (2)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千古名句来 看,也就是从字面看我们初步可以把这首词定位为咏史词还是爱情词?为什么?这是学生初读文本能够感觉到的印象,顺理成章提出这样的问题,为后面 分析理解词中的千古名句以及该词风格蓄势。 (二)品读 (3)词句着力刻画的形象是谁?那人。 (4) “那人”是怎样一个人?诗人是怎么描写的? “那人”是词人着力刻画的抒情形象,她寄寓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情感。作者为 什么要刻画这个形象,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应该引导学 生理解。 相关问题显示,让学生从阅读文本中去寻找答案: 诗人说“众里寻他千百度” ,怎么寻?在哪里寻?时间地点有没有交代?请找 出相关语句。 诗人当然是在人堆里寻。怎么写的?先写什么?请读出相关语句。 学生回答,明确:元宵节的景象:夜、花、星、车 元宵节的气氛:声、光、色、舞 元宵节的人群:宝马雕车、雪柳黄金、

      4、笑语暗香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表 达作用? “花千树、星如雨” ,把烟火比喻成花、星,形容烟花之盛。这写出了元宵 夜彩灯的繁华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化用了谁的诗句?在此起什么作用? 化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赋 予新意,形象飞动,极其创意,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用了借代的手法, “香”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 耍的女子,这含蓄而又生动。 总结上片:元宵佳节的盛况烟火璀璨、车水马龙、张灯结彩。 元宵节盛况的描写中既写景,也写人。上面我们看了热闹的景,下文中又出 现了两类人,主角是谁? “那人” 。那人在哪里?在极尽狂欢闹元宵的人堆里吗?作者为什么要写极 尽狂欢闹元宵的热闹场面?渲染,烘托,反衬。写景写人都是为了反衬女3主人公。 A.景越热闹,越见“那人”处境的寂寞与孤独。 B.他人越高兴,笑语欢快,就越见“那人”的脱俗与淡泊。 总之,这不是喧宾夺主,通过对宾的着重描写,正起到了加强突出主要人物形 象的作用。 请想象一下诗

      5、人寻找那人的焦急情态(学生思考回答) 词人在火树银花的热闹人堆里寻:华丽的香车宝马来来往往,然而“过尽千帆 皆不是” ,诗人焦急的目光追随戴着亮丽饰物的美人们的脚步,她们个个面挂微 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曲中人尽, “那人”还是不见。词人简直要 绝望了。正在伤心绝望之际,词人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零落、 人群稀疏的地方。 此刻词人的心情狂喜、欣慰。从词人寻他千百度的焦急里,我们不难看出 词人对那人倾注了无限深情。 小结:“那人”是怎样一个人? 她是词人的意中人。她是一位高贵的女性。她与众不同、非同一般。她躲 开了狂欢极乐的人群,独自一人在灯火稀疏的冷僻处,有一点孤独,又自甘寂 寞,不同流俗。写出一位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独在“灯火阑珊处”的女性 形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 论 “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 ,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认为本词有所寄托,可谓知音。本词 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女性形象。她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 身。作者追慕的是一个不同凡俗,自甘寂寞,而又有些迟暮之感的美

      6、人。这反 映的正是他自己在政治失意后,宁愿闲居,不肯同流合污的品格。 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赋 ) 这首词着力用反衬法。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 景象;下片开头,又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这一切都不 是本篇要写的主要对象,而只是陪衬。最后点出“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 , 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 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三)研读 (5)词人为什么对“那人”如此一往情深呢?这首词真是爱情词吗? 启发:既然说“那人“与众不同、非同一般,那么当时众人、流俗又是怎样的 呢?词人对这位冷美人如此倾心,有没有寄寓别的什么意思?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鉴赏呢?(难点之一,点拨)知人论世品诗词。 (6)这首词作于什么时候?(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诵其词、知其人、论其事 起义南归时期。曾率领 2000 多人起义抗金,后投奔耿京为首的抗金农民义军。 辗转任职时期。南归后,在历任地方官期间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 凡的军事

      7、和政治才干,但遭到主和派的打击,被罢职。 被贬家居,反复起用时期。被罢职,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前 后近 20 年。到了晚年,朝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 辞世。 这首词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4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洞察形势的辛弃 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 夕求索图。国难当头,朝廷只顾偷安,人们也都“笑语盈盈” ,有谁在为风雨飘 摇中的国家忧虑?作者寻找着知音。那个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 火阑珊处,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美人,正是作者所追慕的对象。有没有这个 真实的“那人”存在?我们只能猜测,与其说有这个人,不如说这也是作者英 雄无用武之地,而又不肯与苟安者同流合污的自我写照。在这首词中,诗人寄 托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社会现 实的批判,既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 杭州作卞州” (宋林升题临安邸 )的谴责,又有杜牧诗句“商女不知亡国 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的忧虑,更有“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

      8、心亭 )的痛苦。辛弃疾是宋代的 一个文能治国,武可杀敌的人才!郭沫若的对联对辛弃疾做了很好的概括: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只可惜生在 朝野萎靡泄沓的南宋時代,报国杀敌雄心无法实现,只有借诗词以抒发愤慨愁 恨,借“那人”表达自已不愿隨波逐流,自甘寂莫的孤高性格。 到此,我们终于明白, “那人”就是抒情主人公的意中人,实际上就是作者 的一种理想人格的化身不同流俗、志怀高远。 (7)以美人自喻,这种托寓的写法我们是否熟悉?原来学过类似的诗歌吗? (联系旧知,形成知识链) 张籍节妇吟 、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中还珠垂泪的节妇和妆罢问夫婿的 新娘就是自喻。这种写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屈原,以香草美人自喻,喻高洁的品 性和与众不同的理想追求。 (8)诵读小结: 上片写元夕之景;下片写元夕之人。 元夕之景:花灯火;星烟花;宝马雕车车马。 凤箫(音乐、花灯) ;玉壶、鱼龙花灯 元夕之人:盛妆艳服、笑语盈盈的美人; 灯火阑珊、孤独寂寞的那人。 (9)再读全词,你觉得这首词应该划归婉约词还是豪放词呢? 兼具婉约、豪放两种风格。从文本的行文方式看,与传统的婉约词并无二 致。但

      9、从所寄托的内容主题看,这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深含着一股阳刚之气。这是豪放词的特点。此词寄劲于婉,寓刚于柔,婉约其 表而豪放其中。在元夕中,诗人描写了节日之夜的热闹景象,描写了“他” 苦心寻找情人的过程,但当意外发现情人后,便戛然而止,对“他”和“那人” 的情怀,却“不著一字” 。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词的境界超出了 具体事件的描绘,飞腾出去,达到了“涵盖万有”的高度,不仅把诗人千头万 绪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也能使不同的欣赏者得到各不相同的感受, 正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司空图诗品含蓄 ) 。 (四)拓展延读 (10)王国维读此词得到了什么感受?(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领悟 作品以及作品以外的艺术魅力) 学生展示课外分组收集的资料,教师小结:联系辛弃疾的身世,我们知道了作 者描写这样一位孤独者的用意,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 身的影子在,词人被罢职闲居,政治上投闲置散,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通 过“那人”显现, “那人”或者简直就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于是, “众里寻5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成了千古名句。 一篇文学佳作的艺术魅力,常常不止于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本身所具有的 感染力,还表现在它又可以在形象之外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示。 王国维读此词得到了什么感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王国维从元夕 词联想到了做学问的境界,把这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 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即经过艰 苦奋斗,目标终于达到。这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当然也是辛弃疾所未曾 料到的。这首青玉案元夕 ,读了之后能使人神驰遐想,并从中领悟出深奥 的哲理来,正说明了辛词内容之丰厚和辛弃疾写词功力之精深。 (11)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 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 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

      《《青玉案-元夕》教案》由会员小**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玉案-元夕》教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2022年小学体育教师学期工作总结 2022年家长会心得体会集合15篇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