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化过程

8页
  • 卖家[上传人]:腾****
  • 文档编号:46508235
  • 上传时间:2018-06-2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08.2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化过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化过程 开场白开场白 从 1972 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到 2003 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 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 公约 ) ,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以下简称“教科文组织”) 的不懈努力下, 国际社会对口头/无形/非物质文化遗产, 尤其是文化表达与民众实践的功 能和价值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正是在长达数十年的曲折历程中, 人们关于“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认知、重视和共识,也随着概念化过程的不断拓展而得以深化。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由来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由来 今天已经广为人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 随着时间的嬗递, 在用词或术语上出 现过一系列明显的变化, 其中既有民俗(folklore)、 非物质遗产(non-physicalheritage)、 民间创作(culturaltraditionandfolklore)、 口头遗产(oralheritage)、 口头和非物质遗 产(oralandintangi鄄bleheritage),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intangibleculturalher

      2、itage)这一类总称性术语, 也有后来在“代表作”申报条例和申 报 书 编 写 指 南 中 解 释 为 “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 两 种 基 本 类 型 的 “ 文 化 表 达 形 式”(culturalexpressiveforms)和“文化空间”(culturalspace)这一类延伸性概念。 由 此可见,作为保护工作的第一步,概念的提出及其反复界定,不仅反映了教科文组织认真 审慎的工作步骤,也折射出国际社会对“人类遗产”的普遍关注。 日本堪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行国度。教科文组织文化部国际标准司的司长 普罗特(LyndelPrott)曾明确指出,“无形遗产”这一概念是由日语翻译成英语的,直接 来自 1950 年日本在这一领域具有前瞻性的立法中。早在明治四年(1871),日本政府就颁 布了太政官公告古器具保护方案和最早的近代法津古寺庙保护法(1897),对“文 化财”(即文化遗产)实行制度化保护。1949 年 1 月 22 日,奈良法隆寺金堂壁的大火成为 1950 年日本颁布文化财保护法的直接导因。后来日本的“文化财保护日”也定于每 年的 1 月 22 日,以警示世

      3、人。这是世界范围内率先将文化遗产纳入国家法规进行制度化 保护的重要举措, 在日本被视作“第一法规”, 不仅将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同时 作为并列的保护对象, 还将“重要无形文化财持有者”(即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置于重要 位置, 为此专门建立了“人间国宝认证制度”, 明确规定了“认定”及“解除认定”的权 限和程序。韩国在 1964 年借鉴并采纳了这一举措。 除了从日本直接引入“无形遗产”这一概念外, 教科文组织还在 1993 年接受并通过 了韩国提出建立“人类活财富”(LivingHumanTreasures,即“人间国宝”的英译)的建 议, 并于 1994 年发布工作指南和行动计划, 倡议会员国建立自己的“人类活财富”体系, 保护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传承人”及其技艺的传承。 迄今为止, 教科文组织已经在菲律 宾、泰国、罗马尼亚、法国、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六个国家加以推广。我国也作出了 回应, 使之与既有的保护“优秀民间艺人”的工作实践相衔接, 将“人类活财富”本土化 为“代表性传承人”; 相关认定工作及其制度化体系的建设正在有序地进行, 首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

      4、人”推荐名单已经上网公示。 虽然早在 1982 年教科文组织就成立了保护民俗专家委员会,并在其机构中建立起 “非物质遗产处”(SectionfortheNon-PhysicalHer 鄄 itage)。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两大基本类别“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作为一个框架性 的概念体系, 被逐步引入到教科文组织内部的工作制度中并加以国际化运作的过程却是举 步维艰,因此回顾其间一场长达 16 年的持续性辩论,在某种意义上也就回答了为什么在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出台 31 年后才有了保护“人类遗产”的姊妹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 2 文化表现形式:民俗保护与概念的衍化 2 文化表现形式:民俗保护与概念的衍化 这一论战实际上与教科文组织早期推进“保护民俗”(ProtectionofFolklore)的工 作计划有关。 “民俗”(folk-lore)一词, 是英国学者汤姆斯(W.J.Thoms)于 1846 年首创, 用于指称“民众的知识”。虽然这个概念从产生到现在已长达 160 年,但围绕民俗之 “民”或民俗之“俗”的定义及其争论可谓聚讼纷纭,长期以来也构成了民俗学

      5、(folkloristics)这一学科在发展中不断面临挑战的一系列基本的理论难题。 作为教科文组织文化部非物质遗产处的专员, 谢尔金(SamanthaSherkin)女士在一篇 长达五万多字的工作报告中,对保护传统文化与民俗建议案 (1989 年通过,以下简称 建议案 )出台之前的诸多历史事件进行了“编年记”式的总结,从中可见在概念上出 现的取向、 趋势和僵局等诸多因素的合力下, 最终促成这一国际准则(或叫“软性法律”) 的形成过程。报告指出,在教科文组织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研的最初几年中,一 个理论上的难题就已然悬置起来,而且一直延续到今天。也就是说,到底是在版权法之内 还是之外来保护民俗,这个难题导引了接踵而至的 16 年论战,而理论上的“偏好”在这 些事件的导向形成上扮演了一个意义深远的角色。 已故芬兰民俗学家杭柯(LauriHonko)曾几度参与建议案草案的专家讨论会,在 民俗与版权一文中他回顾道,将“传统文化”置于“民俗”之前,是因为后一个概念 带有西方人居高临下的“轻蔑”含义。 澳大利亚的班克罗夫特(RobyneBancroft)女士也在 一次评估会议上直言不讳地指出

      6、, 原住民不喜欢“民俗”和“神话”这样的术语, 因为在 澳洲这些术语都带有负面的涵义。 因而她建议坚持使用“本土文化遗产”这一概念。 普罗 特也指出: “对人类学家来说, 民俗是艺术的一个技术性词汇, 即使他们也不能对民 俗给出一个精确的定义。 很多群体认为, 对这个词限定一个共同的理解意味着一种倒退, 是应该避免的。所以,在美国使用民间生活(folklife)这个词。在民众文化和 高雅文化的追随者之间也有一场辩论。” 教科文组织推动“保护民俗”的初衷是力图从国际法的角度来保护传统文化。而与 “民俗”这一棘手概念纠缠在一起的理论难题就是“版权”(Copyright)。1952 年,教科 文组织召开的一次政府间会议通过了世界版权公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 里,该公约使版权保护扩展到众多尚未加入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 (1886 年签 订,后经多次修订)的国家。但这两个国际公约都没有覆盖到后来由 folklore 逐渐演绎 出来的“民间文学艺术”、“民间文学表达形式”、“民间创作”等概念所指称的范畴。 20 世纪 60 年代以降,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最初立法努力出现在一些发展中

      7、国家。而这背 后则有着极其深刻的殖民记忆和创建民族国家认同的强烈诉求。1973 年,玻利维亚政 府率先向教科文组织提出为世界版权公约增加一项关于保护民俗(Folklore)的议定 书 。虽然此举并未成功,但在教科文组织的工作框架中直接引发了一系列举措,因而列 入该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事记”。在谢尔金报告的第 13 个注释中记录了这项 “议定书”提出的直接导因: 1970 年美国歌星保罗西蒙(PaulSimon)的一支单曲风行于 世,很快人们就发现这首名叫老鹰在飞(ElCondorPasa)的歌,实际上是一支玻利维亚民谣。 由于唱片的成功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人们认为至少应该有一部 分利润应该返还给民谣的故乡。 杭柯就此也严肃地指出, 民俗传统的版权问题及其间产生 的分歧确实主导着整个计划的方向, 因为它不仅关涉着许多前殖民地国家在文化上的独特 性和创造力, 而且关涉着发达国家对传统民俗的经济开发, 那往往是越过传统文化的本土 语境, 侵犯了传统文化所属社区和群体的利益, 而在表现或再现上的曲解则轻诋了维系这 一传统的群体,伤害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 在教科文

      8、组织后来的一系列文件中都或详或略地肯定了玻利维亚政府做出的这一历 史性贡献。因而 1973 年也成为“16 年辩论”开始计算的起始时间。接着,在教科文组织 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协助下,突尼斯政府于 1976 年 2 月至 3 月间召开了政府专家委员 会,正式通过了一部版权法,简称突尼斯样板版权法,为发展中国家规定了保护本国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条款。1978 年,教科文组织进一步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展开 不间断合作, 仅从 1980 年到 1984 年, 双方就联合举办过 4 次专家会议和 4 次地区性会议, 力图联手解决这一类的国际国内纷争。 1982 年,这两个政府间组织在日内瓦召开了专家会议,通过了后来颁布的保护民 间文学艺术的表达、禁止不正当利用和其他破坏性行为的国家法律示范条款(简称示 范条款)。第 2 条规定“民间文学表达形式”系指由传统艺术遗产的特有因素构成的、 由国的某居民团体(或该民营团体的传统艺术发展的个人)所发展和保持的产品。进 而还将“民间文学表达形式”划分为下列四种基本形式: 口头表达形式; 音乐表达形 式 ; 行 动 表 达 形 式 ; 有 形 的

      9、表 达 形 式 。 示 范 条 款 的 英 文 原 题 为 DraftTreatyfortheProtectionofEx鄄 pressionsofFolkloreAgainstIllicitExploitationandOtherPrejudicialActions,汉译 文件将关键字段“expressionoffolk 鄄 lore”译作“民间文学表达形式”,主要是为了 区别于一般书面文学创作中惯常使用的“作品”(work)概念, 亦即与“版权法”所保护的 “作品”相区分,以彰显保护对象的基本属性。 这场在“民俗与版权”之间左右颉颃、进退两难的立法努力,可谓历时长久、人力 物力耗费巨大、辩论不断,而且收效甚微,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是,失败乃成功之母。 这场论战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就是 1989 年 9 月在教科文组织第 25 届大会上通过的建议 案。其英文原题是RecommendationontheSafe鄄 guardingofTraditionalCultureandFolklore,又译作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 。文件第一 段为定义阐述:“民间创作(或传统的民间文化)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 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 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 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它的形式包括:语 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术及其他艺术。”同时 从“民间创作”的定义、鉴别、保存、保护、传播、维护和国际合作等 7 个方面作出了规 定。 谢尔金在其总结报告中指出,采纳建议案的整个过程被一场不可调和的辩论所 羁绊, 分歧主要来自对民俗保护与知识产权问题进行全面质疑的过程中出现在这两者之间 的对立看法,而建议案本身则力图调合这两个理论阵营。她还引述了杭柯教授的客观 评价: 建议案明智地强调了民俗保护的积极方面,比如以适当的方法维护和传播民俗; 同时避开了消极方面, 如“知识产权”及其运用中的棘手问题。 其结果是将民俗保护与知 识产权问题加以分别对待的取向日益清晰起来,以期绕开长期的困扰和最后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化过程》由会员腾****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化过程》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2022年小学体育教师学期工作总结 2022年家长会心得体会集合15篇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