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97-03年湛江市中考出现过的文言文

22页
  • 卖家[上传人]:cjc****537
  • 文档编号:46207407
  • 上传时间:2018-06-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1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97-03 年湛江市中考出现过的文言文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 4 个字概括为: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2 分) 答题指导第 1 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与往年不同的是题型的改变,选择题型的设 置使得做题的难度大为降低,这恐怕也是中考课内文言文要求降低的一个信号;第 2 题考 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这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应该在备考中加以重视的;第 3 题 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生的概括能力;第四题是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领会,只要平 时的学习中稍加注意,应该可以应答如流。 参考答案 1.A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只要能 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4.旷达(答“豁达”也给 2 分;答“怀才不遇” 、 “愤愤不平” 、 “乐观”等给 1 分;答“闲 适” 、 “热爱自然”不给分)例题二(2002 年广东中考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民;处江

      2、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 阳楼记)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2)或异二者之为 或: (3)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在文中, “进”是指 , “退”是指 。 4、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答: 答题指导 1、考查对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这三个词语前两个为虚词,后一个为实词。 “尝”作为表 示过去时间的副词,在初中阶段的基本课文中多次出现,如陈涉世家中“尝与人佣耕” , 当曾经讲。 “或”在这里用在句首表示猜测,作副词用,当或许讲。 “先”在课文的下面注 释中有明确解释,与句中后面一个“先”的用法不同,作“在之前”讲。2、考查对文 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及翻译。第一句话是一个运用了“互文”修辞手法的对仗句,理解时 要把前后两个句子的内容交叉混合在一起理解,即“不以物或己,喜和悲” 。第二句是一个 倒装句,宾语前置, “吾谁与归”实际上正

      3、确语序为“吾与谁归”?只有了解了这两个句子 的特点,翻译出来的句子才是正确的。3、考查文言文句中的实词的指代作用。要弄明白 “进”和“退”具体指什么,必须联系上文的具体内容来思考。前文说“居庙堂之高忧其 民;处江湖之远忧其君”下文紧接着说“进亦忧,退亦忧” ,所以“进”自然指居庙堂之高, “退”指处江湖之远。4、考查对文言文语段内容的概括能力和对文章表达方式的掌握。前一个问是要求对此段内容的中心意思有明确的了解。此段内容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表达了作者的阔大胸襟,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表明了作者的政治抱 负。所以本段的主要内容就是上述两点的综合。本文主要运用了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等多种表达方式,具体到着一段主要是作者在上文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展开议论,表明自己 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所以以议论为主要表达发式,当然其中也有抒情的成分。 参考答案 1、 (1)曾经 (2)或许 (3)在之前 2、 (1)不因外界事物的好坏或自己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4、表达了作者阔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议论例题三(200

      4、1 年广东中考试题) 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一段,回答下列问题: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词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便要还家 要: (2)具答之 之: (3)咸来问讯 咸: (4)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 2、 用现代汉语翻译“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 隔。 ” 答: 3、 渔人临走时,桃源人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其用意是什么? 答: 4、在现代生活中,友人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茫然不知,他的朋友说:“你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竟成了桃花源中人了。 ”这个人说的话意思是什么?用简洁的话来回答。 答: 答题指导 1、考察对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掌握情况。 “要”是一个通假字,实词,课文下面注释里 指明是通假字。 “之”有多种用法,根据在本句中的位置,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词性为代词,代替上文

      5、 里出现的桃花源中人。 “咸”用在动词“来”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范围的副词,全、都的 意思。 “为”后面带宾语构成介宾结构,所以“为”在这里作介词用,后面紧跟动作行为的 对象,翻译为“对、向” 。2、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准确翻译。此句中有不少词语用法 特殊,古今意义差别很大,如果不能把握“妻子” “绝境” “复” “间隔”等词语的准确意义, 翻译出来的句子就不能达到要求。其中“妻子”作妻子儿女讲, “绝境”为“与世隔绝的地 方” , “复”作再讲, “间隔”作断绝往来讲。3、考查对重要语句的含义和文章主题的理解。 此题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联系这句话本身的含义和作者塑造桃花源这样一个理想社会的意 图来揣摩此题的答案。桃源人叮嘱渔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其目的是不想让外人知道 有桃花源这样一个地方,更不想让外人进入桃花源,破坏桃花源中宁静幸福的生活,同时 把外面世界一些不好的东西带进桃花源,改变桃花源的现状。这样来理解,此题的答案就 比较容易把握准确了。4、此题考查对文言文中语言联系实际的具体运用的理解和感悟。属于开放性试题,难度较大。此题答题的关键在于要弄清“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竟成

      6、 了桃花源中人了”的言外之意是说与外界隔绝,不了解外界的情况,对身边的事情孤陋寡 闻。再联系现实生活的实际来理解桃花源中人的特点是什么,就能较为准确地回答出此题 的答案。 参考答案: 1、要:邀请 之:他们 咸:全、都 为:对、向 2、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 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3、桃花源中人不想外人进来干扰和破坏他们目前和平、宁静的生活,不想把外面的人世纷 争带进桃花源。 4、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与世隔绝,孤陋寡闻,不问世事。例题四(2000 年广东中考试题) 阅读爱莲说一文,完成下列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藩。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也。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益: (2)植: (3)鲜: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一句。 答: 3、 “牡丹之爱,宜乎众也”一句照应了上文的“ ” 。结尾这一句感叹 表达了作者对的世风的鄙弃。 4、 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 情? 答: 答题指导: 1、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考查的 3 个词语,都是初中阶段学过的文言实词。其中“益” 在初一学过的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不治将益深”中出现过,当更、更加讲。 “植”在 课文下面的注释中有出现,当“树立”讲。鲜在文中作“少”讲,有一定难度。2、考查文 言文句子的准确翻译。这两句话是全文中最重要的解释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要抓住几个 重点词语:“予” 、 “独” 、 “出” 、 “染” 、 “濯” 、 “妖” ,只有弄清楚了这几个词的准确意思, 才能保证整个句子翻译的准确性。3、分别考察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结尾感叹句的作 用和含义。前一个空是要到上文去找与“牡丹之爱,宜乎众也”意思相关的句子,要准确 找到相照应的句子,就要弄清楚题干中的句子是说对于牡丹的西还人数很多,上文中“世 人甚爱牡丹”就是这个意思,答案自然就出来了。后一个空是考查是否了解作者在这句感 叹中所要表达的思想

      8、感情:对追求富贵、趋炎附势世风的批判。4、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和 主题思想的掌握。 “以花喻人、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手法,作者通过赞美莲的形 象,赞美莲的高贵品质,并以莲自况,借赞莲花为花中君子来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 寓了作者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文章的主旨。掌握了这一点,此题的答案就非常明确了。 参考答案: 1、 (1)更、更加 (2)立、树立 (3)少 2、我唯独喜爱莲花, (莲)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 妖媚。 3、世人甚爱牡丹 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 、趋炎附势 4、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思想感情。例题五(1999 年广东中考试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根据本文相关词语的意思,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虽: (3)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 (4)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或: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答: 3.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比喻什么人? 答: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从第自然段中找出一个句子作答。 答: 答题指导 1.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考查的 4 个词语,均选自初中学过的基本课文。(1)选自捕蛇 者说 ,(2)选自曹刿论战 ,(3)选自敕勒歌 ,(4)选自岳阳楼记 。这 4 个词语都是古 今异义的字词或通假字。食,解作“供养、喂养“,读作 si,不读作 shi。虽,古汉语中多解 作“即使“,一般不解作“虽然“。见,同“现

      《97-03年湛江市中考出现过的文言文》由会员cjc****537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7-03年湛江市中考出现过的文言文》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2022年小学体育教师学期工作总结 2022年家长会心得体会集合15篇
     
    收藏店铺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