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国情国力军力的比较中看中日甲午战争

7页
  • 卖家[上传人]:洪易
  • 文档编号:40492895
  • 上传时间:2018-05-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9.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从国情国力军力的比较中看中日甲午战争2014 年 05 月 23 日 10:11 新浪历史 作者:迟云飞 我有话说(1,158 人参与)1863 年左右,西人报纸上淮军炮队的图片。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炮兵部队。甲午之鉴:专家解析甲午战争甲午之鉴:专家解析甲午战争导读导读: :今年 7 月 25 日,是甲午战争爆发 120 周年的纪念日。这场战争对近代中国意义重大,既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的失败,又激发了知识界变革政体的要求。同时它也改变了东亚格局,乃至刺激了日本走向扩张道路。甲午战争,可以称之为近代中国的重大议题。新浪特邀请各领域专家,从国际、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解析甲午败局的成因,品评甲午战争影响。以史为鉴,启迪未来。本文为历史学家迟云飞先生撰写的论文,从国情、国力、军力等方面论证甲午战争双方实力对比。古往今来的战争史上,不乏以极少胜极多、以极弱胜极强的战例,但更多的是战争双方实力及各种条件的较量。1938 年,当抗日战争爆发还不到一年的时候,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就断言,这场战争中国不会速胜,也不会灭亡,而是一场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华民族。后来的战争进程证明毛

      2、泽东的判断完全正确。毛泽东据以分析的,有双方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有中日两国国情的对比,有国际关系的影响等等,总之是双方实力及各种条件。毛泽东就是从这些条件的对比,得出持久战的结论,他的分析方法,对我们研究甲午战争是很好的启示。不过笔者以为国际上对甲午战争的影响远不如抗战时大,因此本文主要就双方的国情、国力、军力展开分析。军力:中弱日强军力:中弱日强“战争是力量的竞赛”,首先是军力的竞赛。军队是战争的基本工具,我们不能不首先比较双方的军事实力。1893 年,日本陆军有 7 个师团,将近 7 万人。甲午战争中,日本动员了预备役,总共动员的兵力为 24 万人,另有伕役 15 万多。派到中国和朝鲜作战的兵力是 17 万多。中国军队名目复杂,很难找到确切的统计,但总数应有 100 余万。旧八旗、绿营不堪一击,有作战能力的只占军队总数的 l/3。日本参谋本部曾估计中国军队的有效实力是 35万人。甲午战后的 1898 年,兵部和户部曾统计各省练军防军为 36 万人。就数量而言,中国军队显然占优势,但是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单由数量决定,特别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军队的战斗力。装备、编制、训练、官兵

      3、素质和教育程度、士气、战略战术等方面影响更大。装备方面,大体上是日军优于中军,但并不是像许多人想像的那样相差悬殊。一方面,日军的装备还远远比不上西方列强;另一方面,中国在 30 年的洋务新政中武器装备也有很大改进。中国陆军武器装备的最大弱点是武器的种类、规格过于混杂,给后勤供应和实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其他方面,中国军队确实较日军相差甚远。甲午战争时,日本军事制度、组织都已近代化,但是中国军队却沿用原湘军的营制,兵种单一,这种编制适合于双方都没有多少新武器的湘军对太平军的作战,但用在对外战争上,指挥不灵、配合不好的弱点就充分暴露出来,与日军的师团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中国军队没有严密的指挥系统,没有司令部,没有参谋官,战斗部署只凭最高指挥官一拍脑袋。诸军平时各驻一地,互不隶属,缺乏训练,也从未配合进行军事演习。日本人事后总结:“清军指挥错乱,其龃龉冲突百出,而内部相摩擦,结局减弱对敌之战斗力几何,未可知也”。中日军人教育水平相差悬殊。日本陆军高级军官有一半或进过本国军事学校、或到西欧学过军事、或到欧洲考察过军事。而中国陆军高级将领没有一个进过新军事学校,他们大多是行伍出身的旧式武夫。中国武

      4、备学堂虽也培养出一些学生,却没有给他们指挥军队之权。日本教育普及率很高,因此日本士兵的教育程度也比中国士兵高得多。近代的战争不仅需要新的武器,更需要近代的战略战术,需要懂得近代战争的规律,而近代战争的知识要有知识的人并且要专门研究才能掌握。清军战术上策略上屡屡失误,决非偶然,是因为中国军官不懂近代战争,其受教育的水平太低。我们再看海军。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有军舰 32 艘,鱼雷艇 37 艘,总吨位 59000 余吨;北洋海军有军舰 22 艘,鱼雷艇 12 艘,总吨位 41200 吨;另外北洋战舰的功率、航速、舰龄、火炮等均劣于日本,只有定远、镇远两铁甲舰可对日军造成较大威胁。海军的编制、军官教育程度比陆军较为近代化,与日本差别不大,但与日本相比,尚有几个不可忽视的弱点。其一,是海军首脑部门的缺陷。虽然 1885 年成立了海军衙门,但该衙门的五大臣奕闇、奕劻、李鸿章、善庆、曾纪泽都另有要职,无一人为海军衙门专官,海军衙门几乎等于空设。不仅如此,海军大臣中无一人出身海军或受过海军训练,担任北洋水师提督的丁汝昌也没有受过海军专门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实在难以制定正确的战略,也难以与陆军协同作战

      5、。其二,海军不统一。北洋海军实力虽已逊于日本,但若加上南洋和广东的几艘能胜任海上作战的舰只,实力便可与日本海军接近。但海军未形成统一指挥,互不统属,结果力量分散。黄海海战后,李鸿章试图调南洋舰来加强力量,但没有成功。威海海军投降时,还发生了降将牛昶昞要求返还原属广东的广丙舰的笑话。其三,正是由于首脑部门的缺陷,使中国海军缺乏明确、周密的计划与战略,缺乏争夺制海权意识。事实上采用的是守势战略消极防御战略。日本则在开战前就按海军胜利、僵持和失败三种情况制定陆海军作战战略,明确争夺制海权。因此中国海军处处被动。人、武器、组织制度是军队战斗力的三个要素,缺一不可。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只偏重武器的更新、偏重军事技术,而忽视了制度和人的改变,这成为清军的基本弱点。中国军队不是真正的国防军,长期以来,它的作用是对内的而不是对外的。虽然自洋务新政以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但不是根本改变。当现实需要它转而对外防御侵略时,就远远不能得心应手。军队的许多间题,都与它的职能有关。日本学者藤村道生评论:“北洋陆军装备毛瑟枪和克鲁伯炮,所以,在武器方面,它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山炮的日军优越。但它不过是内战用的、示威用

      6、的军队。它完全没有近代战争所必须的给养、运输机构和兵站设备。因此,它不能把兵力集中到一个地方,并且机动能力太低,部队转移时总是发生很大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它不可能进行运动战,退守防卫就成了它作战的中心。”李鸿章的美国顾问毕德格也曾谈论:“中国素不以与外国战争为事,其兵皆散布各省,由各督抚主政兵部堂官并无调度会合之权。兵散则力分,故不能与外国争锋。日本改用西法,陆军、海军皆归部臣节制,故能通力合作,积健为雄。此中、东所以异也”。中日军队的差异,经过甲午一役,中国也有不少官员看出来了。李鸿章在谈判桌上就说,日本的胜利“证明欧洲式之陆海军组织及作战方法,并非白种之民所独擅,黄种之民亦可应用并取得成功”。袁世凯说:“此次兵务,非患兵少。而患在不精,非患兵弱,而患在无术,其尤患者,在于军制冗杂,事权分歧,纪律废弛,无论如何激励亦不能当人节制之师”。张之洞说:“德国陆军之所以甲于泰西者,固由其全国上下无一不兵之人,而其要尤在将领营哨各官无一不由学堂出身”。总之,军力是中弱日强,中国之弱主要不是在武器上,而是在组织制度、官兵素质、士气和对近代战争规律缺乏了解上。国力:中强日弱国力:中强日弱战争是实

      7、力的竞赛,是军力的竞赛,又是国力的竞赛,因为军力与国力密切相关。国力包括经济力,也包括人口、国土面积和资源等。人口:中国 4 亿多,日本 4 千万,中国为日本的 10 倍。国土面积:日本 37 万多平方公里,中国当时有 1 千多万平方公里,中国是日本的 30余倍。经济上,由于历史留给我们的资料太少,只能就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但这几个方面尚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铁路:甲午战争时,中国铁路不到 400 公里。日本 1890 年为 2753 公里,1896 年为4031 公里。日本仅 1894 年修建的铁路就达 423 公里。轮船航运:1893 年,日本有商轮 680 只,吨位共 110205 吨。1894 年,中国轮船招商局轮船 26 只,共 22900 吨,因为清政府的限制政策,民营轮船只有零星几只。棉纺业:1894 年中国机器纱厂 4 家,纱锭 13 万多枚;日本 1893 年有 40 家纱厂,纱锭 38 万多枚。1891 年,日本棉纱产量超过进口量,并开始出口,在中国市场上与英国和印度的棉纱竞争。生丝:明治政府推广机器缫丝,产品精美,出口日益增加,是中国丝的竞争对手。不过日本丝产

      8、量仍远低于中国(日 1891-1895 年平均年产量 3006 吨,中为 5403 吨)。煤:1894 年日本煤产量为 426.1 万吨。中国开平煤矿 1896 年煤产量为近 49 万吨,基隆煤矿年产量最高为 5.4 万吨。上海等地大量进口日本煤。但中国无煤总产量的统计,应较日本少得多。钢铁:张之洞筹建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已在湖北建立,不过 1894 年刚投产,未产生重大影响。日本当时还没有如此规模的钢铁厂(八幡制铁所 1901 年投产)。军事工业:甲午战前,日本有 4 大骨干军工企业,即东京炮兵工厂、大阪炮兵工厂、横须贺海军工厂、筑地海军造兵厂。中国除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金陵机器局四大骨干企业外,规模较大的湖北枪炮厂在甲午战争中部分投产,另外还有山东机器局等 16 个军工企业。企业规模方面,日本军工企业 1893 年合计雇用职工 10132 人;中国据零星资料,1891 年沪局 3592 人,1874 年闽局 2600 人,八十年代金陵机器局 700 余人、天津机器局 2500 余人,合计 21 个军工企业,雇用人数当大大多于日本。日本 1893 年陆海军工厂的机器动力

      9、共 2205 马力,江南制造局一厂 1891 年便有 4521 马力。我们再比较东京炮兵工厂和江南制造局,1887 年东京炮兵工厂有 6 个车间,发动机 15 个,马力 300。江南制造局刚建立就有机器厂、洋枪楼、汽炉厂、长工厂、铸铜铁厂、熟铁厂、轮船厂、火箭分厂等,后又设汽锤厂、枪厂、黑药厂、炮弹厂、水雷厂等。1891 年江南制造局有蒸汽动力机 361 台,总马力 4521。我们再比较造船。1884 年至 1890 年横须贺厂造军舰七艘,其中除高雄号外都不到二千马力。同期福州船政局也造船七艘,其中除广甲、广庚外都在 2000 马力以上,且有日本所无的钢甲兵舰平远。江南制造局虽停造轮船,但 1885 年制造的保民号(钢板暗轮)也有1900 马力,可见该厂的造船能力。除沪局和闽局外,天津机器局、金陵机器局和广东机器局也造过轮船。中国的造船能力实大于日本。总之中国军事工业的规模、生产能力应大于日本。不过中国的军事工业仍如军队一样,缺乏统筹规划,生产的武器规格也不统一。财政收入:据日本官方公布的数字,日本 1893 年预算收入为 8804.5 万日元,决算为11376.9 万日元。中国 1893 年为 8867 万库平两。若以一两白银约等于 1.5 日元计算,中国财政收入超过日本决算数 1000 余万两。进出口:日本 1893 年进口 8943.1 万日元,出口 9043.4 万日元。按经济史家的修正值,中国 1893 年进口 13506.5 万(关平)两,出口 12740.6 万两。关平两比库平两略重,合计中国进出口值是日本的两倍还多。如果考虑到进出口值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日大中小),那么这个比较反映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远远大于日本。综计本节资料,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日本在新式交通业、棉纺业等轻工业部门上远远超过中国,但大机器工业如军事工业及钢铁工业比不上中国。本节没有比较的农业、手工业总量中国肯定远远高于日本。总的说来,中国经济实力大于日本,如果再加上人口、国土面积、资源等因素,可以认为中国的国力远远大于日本。有些学者曾认为,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并超过中国,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由此而来。但实际上日本自 1868 年维新到甲午还不到 30 年。经济发展还有限,由于维新,日本的政治组织力和军事制度见效甚快,但经济发展却不是一朝一夕便能见效的。国情:中劣

      《从国情国力军力的比较中看中日甲午战争》由会员洪易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国情国力军力的比较中看中日甲午战争》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2022年小学体育教师学期工作总结 2022年家长会心得体会集合15篇
     
    收藏店铺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