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课堂教学启发艺术

11页
  • 卖家[上传人]:l****
  • 文档编号:145339242
  • 上传时间:2020-09-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 . 课堂教学启发艺术一、教学启发艺术的涵义教学启发艺术思想及实践在中外教育史上是源远流长的。在我国,“启发”一词源于论语述而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朱熹对此注解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也就是说,孔子启发教学的涵义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启示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的表达。举出一个方面的事理启发他,而他却不能自动推知领悟其它与此相联的三个方面的事理,我就不再告诉他。其模式如下:由上可见,孔子的教学启发艺术具有以下特点:(1)强调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状态。因为对学生的学来说,教师的“启发”这个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真心动”这个因才能起作用。否则,就会像王夫之所说“若教则不愤而启,不悱而发,喋喋然徒劳而无益也”。(2)强调教师掌握最佳教学时机。即当学生心愤求通、口悱难达,急需教师启示开导的时候,教师适时而教,便如“时雨化之”,可收到良好效果。所谓“不待愤悱而发,则知之不能坚固;待

      2、其愤悱而后发,则沛然矣”。(3)强调教师要具备高超的启发技术。启,是“开其意”,指打开学生的思路,而不是直接告诉结论;发,是“达其辞”,指提示学生如何通畅语言表达,而不是代替学生去表达。教师的作用,在于通过巧妙的“启”、“发”,使学生破“愤”而通、变“悱”为达。(4)强调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思维与语言紧密相联,思言外,相互转化。常常是“悱”因“愤”而生,心因“达”而“通”。“举一隅而以三隅反”,也不仅指思维的发展,也包含语言的优化。中国教学史上最早系统总结教学理论的著作学记,对教学启发艺术也有精辟的论述。所谓“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即:优秀教师教学总是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使之晓明事理: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强迫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达成结论。道而弗牵,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强而弗抑,学习起来才感到轻快;开而弗达,才能使学生独立思考。师生融洽、学习愉快、又能独立思考,这就叫做善于启发诱导。其模式如下:由上可见,学记的教学启发艺术具有以下特点:(1)对教师启发艺术提出三

      3、条纲领性要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明确地倡导“道”、“强”、“开”,而不取“牵”、“抑”、“达”。前者是积极启发,后者则是消极注入。(2)提出的三条纲领性要求都有理论依据。因为“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说明教师善教直接影响到学生乐学。(3)明确了衡量和评价教学启发艺术效果的指标。“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也就是说只有做到了师生关系融洽、学习起来轻松愉快,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才可以称得上是高超的教学启发艺术。(4)是对孔子的教学启发艺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二者相互补充、相映生辉,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教学启发艺术的经典论述。在国外,教学启发艺术的思想也受到历代教育家的重视。古希腊教育家格拉底就经常采用谈话、问答的方法,来使学生获得知识。例如,他向学生提出什么是“正义”等问题,要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说明自己对“正义”等问题的理解。然后他用反诘等方法,使学生陷于自相矛盾之中,承认自己想法的不全面性,这样步步追问,最后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认识。这种教法,后世人称为格拉底法,又称“产婆术”。它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结论教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把教师

      4、比喻为“知识的产婆”。格拉底说:“我不是授人以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后来,人们奉格拉底为西方教学启发艺术的“第一人”。德国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也对教学启发艺术思想的理论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认为“教育就是引导”,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是他启发性教学的首要原理,也是他教学成功的基础和标志。他说:“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他又说:“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他主实行启发性教学,认为:“在学校里必须使思维的工作高于一切。”他还认为:“只有在教师起领导作用的条件下,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儿童的主动性。”他建议:教学要采用发展的方法,即“是一种归纳的或诱导的、分析的、回归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能激发学生的智力,使他们能够“探求、考虑、判断、发现”。他的名言是:“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综上所述,教学启发艺术的涵义可以概括为;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而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

      5、助他们学会动脑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二、教学启发艺术的基本要求教师运用教学启发艺术应当注意些什么?有哪些基本要求?用什么样的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启发效果?怎样才能培养起学生热爱思维的品质?这些都是广大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教学启发艺术的理论应当对此作出回答。(一)启发思维应成为教学启发艺术的主旋律英国教育家爱德华德波诺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所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就成为教师教学启发艺术的主旋律,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核心。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思维,即把如何思维的方法授予学生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有人说交给学生猎物,不如教给学生打猎的方法,意思都是强调方法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有关的科学思维方法,教师启发思维才不是一句空话。思维的一些具体方法,诸如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概括法、抽象法、分类法等等,一旦被学生所掌握,便会大大加强其思维的科学性,使学生能更有效地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其主动学习的水平。正如赞科夫所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2、教师在启发思维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瑞士心理学家

      6、皮亚杰曾说过:“智慧训练的目的在于造就智慧的主动探索者。”可见,善于思考的人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在这方面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那也会有误人子弟之嫌。爱因斯坦就曾论述过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品质的重要性,他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其实,不单思维的独立性品质很重要,良好思维的其它品质,诸如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与思维的批判性等,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走向成熟,而少犯一些片面化、表面化、教条化和权威化的过失与错误。3、教师要通过启发思维,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师通过启发思维,应使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都得到应有的发展,诸如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聚合型思维能力、发散型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其中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因为创造性思维乃是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助于他们将来进行更大的创造。特级教师马芯兰就非常注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探求新的解题

      7、方法,如果某个学生对某题想出了新的解法,就用学生的名字“命名”,在班上宣布就是“解题法”,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创造的乐趣。(二)问题性教学是启发思维的有效手段问题性教学之所以成为教师启发思维的有效手段,在于它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1、问题性教学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因为人的思维活动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引起思维的第一步。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就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我国的朱熹则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通过置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自求自得、探索思悟。他们或用提问法,直接将问题摆到学生面前;或用激情法,间接激发起学生探求问题的热情;或用启趣法,使学生好奇愉快地去深究趣味事物的所以然;或用演示法,使学生因惊叹结果的微妙而去推理其原因所在;或用故错法,让学生在笑过之后再反思其中的乖谬,等等。这些做

      8、法,无不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兴趣,使启发思维的活动落到实处。2、问题性教学讲究“布白”艺术,追求启发思维的实效深得绘画个中三昧的画家,在一白纸上画一条鱼,则整纸的“空白”使人觉得是水。鱼以实出,水自虚生。如诸亮所施“空城计”,妙在以虚为实,“虚实相生”,使“无画处皆成妙境”。所以黄宾虹说:“作画如下棋,要善于做活眼,活眼多,棋即取胜。所谓活眼,即画中之虚也。”可以说,善于“布白”,乃是中国艺术处理空间问题的重要理论。而问题性教学所讲究的“布白”艺术,即指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让学生在利用想象填补空白的过程中,追求启发思维的艺术效果。从心理学和美学角度来看,“空白”易使人产生一种急于“填补”、“充实”,并使之匀称、完美的倾向,因此这种“空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一般说来,教学中过于“实”,往往只能使学生记住条条框框,囫囵吞枣地生搬硬套。唯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使教学中有问题可供学生思考、探索,才能形成无穷的意味、幽远的意境。但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布”的“白”太多,或竟是一片空白,让学生无从捉摸,则亦不能取得启发思维的效果。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所布之“白”,只

      9、有能引起学生联想和想象,生出“实”来,才是能启发思维的问题性教学艺术。(三)教师必须掌握课堂教学启发思维的“点金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启发思维的实效如何,还要看教师是否真正掌握并灵活地运用了启发思维的“点金术”。因为良好的方法乃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启发思维,应注意遵循以下三条原则性要求:1、适时合度实践证明,教师准确地把握好教学时机,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心灵的乐曲,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同时,教师启发思维的问题深度的难易要适中,速度的快慢要得宜,广度的大小要恰当,量度的多少要相应,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跳一跳,摘桃子”,使学生的思维提高到“最近发展区”的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启发思维时,要掌握好精到的教学艺术辩证法,适时合度地指挥学生的思维运动。2、因人循序教师启发思维应注意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思维类型是各不相同的,就决定了启发思维的重点难点、方式方法等必须因人而异。教师启发思维的这种个别性追求,正是使课堂教学与因材施教紧密结合,增强其针对性的关键措施。另外,教师启发思维还应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师循其“序”而导引,可以使学生课堂思维活动富有节奏感和逻辑性。不过,有时故意打破其序,使学生超越知识空白而跳跃前进,大胆设想猜疑,然后小心实验求证,也是发展学生直觉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必需。3、反馈强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各种途径和手段启发学生思维时,也应注意“听其言,观其行”,接受从学生身上发出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地做出相应的控制调节,使启发思维的艺术取得最优效果。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较好的注意分配能力,才能及时地捕获准确的反馈信息。同时,对于学生所发出的反馈信息,教师还应做出及时而准确的评价,强化学生的思维操作,调动学生课堂思维的积极性。教师恰到好处的表扬或赞许,会使学

      《课堂教学启发艺术》由会员l****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启发艺术》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