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文献综述

  • 资源ID:90747299       资源大小:45.0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文献综述

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文献综述摘要: 我国对音乐心理学思想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无不伴随着各时期文化思想的发展轨迹,从孔子的仁学、中庸之道到道家的自然无为,从魏晋的玄学到宋明理学,每一时期的文化思潮,均极大的影响着并悄然改变着古代先贤们探索音乐心理学思想的脚步。关键词: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 音乐心理学思想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思想理论成果颇丰,非寥寥数语就能将其穷尽,因此亟待进一步的挖掘、整理、归纳、总结,以丰富和充实我国音乐心理学学科理论体系,为今后音乐,心理学的实证和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一、国内研究现状及笔者观点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音乐学界的一些学者开始陆续发表介绍西方音乐心理学的文章,出版了若干音乐心理学专著和译著,一部分音乐院校开设了音乐心理学相关课程,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成果纷呈叠出,发展较为迅速,使该学科在国内音乐学界占有一席之地,并为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莫定了基础。但是,纵观所呈现的研究成果,有关音乐心理发展的本土化特点的研究尚显薄弱,对中国古代论著中的音乐心理思想进行比较完整而系统研究的成果也不多。其中刘兆吉的论文(乐记)中的心理学思想研究较全面地构建与发展探讨了乐记中论及的音乐与心理、音乐与情感、音乐与意志、音乐与性格的问题,系统地分析了书中的美育心理学思想。陈丹的论文<乐记>中的音乐心理学思想探索则挖掘了乐记中的音乐心理思想。目前尚无对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思想进行全面梳理、分析的研究成果,而从文化与古代音乐心理学思想关系的视角进行研究的成果更有待挖掘。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思想是构建我国音乐心理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音乐心理学研究的趋势之一是将研究放置于文化语境中进行探索,着眼于把音乐心理学的研究作为构成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加以研究,或者将其作为一种文化进行探索;罗小平教授在论文中阐明了其同样的观点,即跨文化心理学研究预示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向。我们选择或者赞同上述哪种观点,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对音乐心理学的研究不应忽视其形成与发展所赖以生存的文化形态。正如民族音乐学家布莱金所说的:“音乐是内在的结构活动和特定的文化形式二者的综合,所以分析音乐结构最有利于理解人的心理结构以及它如何在特定的文化内产生,音乐的转变揭示了普遍的自然过程与某种文化特定过程之间的关系。”文化是一个民族心理的反映,音乐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作为具有社会性的个体,本身就是某种特定文化和环境的产物。所以在承载着人类各种情感的音乐中必定受到这一特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纵多研究试图梳理古代论著中的音乐心理学思想,并将其放在古代文化的大背景下加以分析研究,挖掘产生具有本民族音乐心理思想的文化观,以及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不同的文化形态对其发展进程的影响。二、音乐与人的关系(一)、音乐与人的心理主要着眼于音乐是反映人们心理、社会风貌的结果,并未从理论上深入探讨音乐与心理相互作用的机制或过程。例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了季札对周朝乐舞的评论,从中可见:其一表明音乐反映了社会的风貌以及人民的情绪、情感,如“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其二,音乐所表达的情绪要有节制,合乎道德的标准,如 “乐而不淫”、“忧而不困”等,其三,涉及到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欣赏主体通过音声,把握情感;通过联想,把握曲意的心理过程,如在季札在欣赏乐舞的评论中的多次感慨,表明其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不仅仅限于音乐音响,而将其作为一个依托,感受音声的特征,想象其表达音乐形象,从而把握音乐的意蕴,这一认识在韩诗外传分析孔子学琴的心理过程中得以丰富,并且莫定了我国古代音乐欣赏心理思想的雏形。通过分析可见,季札认识到音乐反映了社会风貌以及人民的心理,音乐中所表达情绪、情感反映个体心理状态,因此听赏音乐可以洞察到某一社会风貌和人民心理,从而肯定了音乐与人心理的关系。(二)、音乐的美育效能之音乐与社会道德的培养儒家经典之一周礼中春官宗伯·大司乐着重阐述了音乐道德教育的作用:首先,“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替宗”(替宗:乐人的宗庙)。教者有才有德,被给予极高的地位,例如为乐人专门设置宗庙,死后供人祭祀;其次,教育的内容“以乐德教国子”即忠和敬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以乐舞教国子”六代乐舞;“以六德为本”;第三,音乐的标准:“禁其淫声、过声、凶声、慢声”,倡导“中、和”之声;“以六律为音”。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情感因素贯穿于教育者、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整个教育过程。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国语之周语下记载了州鸡关于“政象乐,乐从和”、“道之以中德,咏之以中音,德音不葱,以和神人”的思想,不仅提出了和与同、中德与中音的重要思想,还提出了乐教思想,指出必须用中德来引导,用中音来咏唱,用德、乐兼备的音乐敬神、谐和民众,神才会安宁,人民才会听从的乐教思想。三、古代各家学说与音乐心理学此时期先贤们一方面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不断拓宽研究领域,提出了音乐心理学中一些重要的研究命题, 极大地拓展了我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思想的研究领域,从而确立了我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思想的风貌。主要音乐著述:论语孟子乐论墨子老子庄子管子吕氏春秋,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庄子、墨子、管仲、吕不韦。儒家继承并发展了周代礼制的社会伦理思想,创立了以仁学和中庸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体系,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社会,规范着中国人的生活行为、心理情操与是非善恶的观念。这种观念极大的影响了儒家音乐心理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突出强调了音乐的美育效能、音乐的社会作用,成为我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思想的主流之一。墨家代表小生产者政治利益的学派。代表著述墨子由墨子的弟子整理而成,主要反映墨子的思想,也包括后期墨家学派的思想。墨子论述音乐的论说不多,但其音乐心理学思想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首次提出了个体的情欲是外在行动的动力之说。墨子·经上“为,穷知而悬于欲也。”即个体行为的发生虽然依靠认知、理智,但归根结底是由情欲决定的,故而人的情欲是行为的强大动力。墨子认为情欲无好坏之分,在于使用的是否得当。情感的损益效果取决于人们对待情感的态度和使用的方式,如果情感使用得当,则损化为益;反之则益转为损。现代心理学按情感的效能将之分为:增力情感和减力情感”,与墨子的情感损益说是完全一致的。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是先秦诸子中与儒家并驾齐驱的一大流派。道家尊天道、向往自然、无为、醉心于个人对社会的超脱。“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其所谓的“自然”是一种超功利的境界,带有玄思的品格和自适的情趣。老子·四十一章认为好的音乐不在于多么的悦耳动听,激励人们超越音乐表现出的外在的音响层面,深入到音乐的内在世界,感受来自宇宙和人类内心中无声的音乐玄妙世界,追求一种超然于世俗之外的音乐。相传春秋时期管仲撰写管子,实际是战国人采其言行,杂以各家著作汇集而成的。管子中的音乐心理学思想受到儒、道、法家的影响,一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音乐心理观,另一方面由于其思想来源于三家之说,不免有自相矛盾之处。其在音乐心理学认识中表现为受道家文化的影响,认为人性本无喜怒哀乐,否则就丧失了本性,因此需要节制情欲,使之恢复本性。音乐可节制人的情感和欲望,但是节制人欲最好的途径则是保持内心恬淡和平。一方面肯定了音乐可使人返归本质,并且要在礼的范围内,与儒家论点相一致,但不像儒家那样将音乐的教化作用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管子认为保有人的本性最重要的还是自然无为,显然深受道家内心清静无为,顺应自然思想的影响。总之,各家学说各有特色,且相互交融。结语:通过对文献的梳理,音乐心理学本土化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学科的构建与教学、研究的工作,有利于学科间相关领域的交流、互补、互动,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发展。尽管,这方面的研究力量还较薄弱,成果仍不够成熟,但已受到很多研究者的关注,更可喜的是年青学者也撰写了相关论文,积极参与音乐心理学的建设。对这种趋向音乐学界同仁以热情的态度予以支持,可以预见这一领域的研究将呈现良好的态势,为中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参考文献: 1张静. 我看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思想及其文化观参加第二届音乐心理学年会后的思考. 【期刊】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6.2 毛建明. 先秦时期的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思想  .【期刊】乐器, 2010.3 罗小平. 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思想发展的特征 . 【期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64 黄君. 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思想的研究现状与前瞻 . 【期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75  张静. 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思想的构建与发展 . 【硕士】首都师范大学. 20066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文献综述)为本站会员(jiups****uk12)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