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5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精题细做: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双基题组 高考题组,含解析)

  • 资源ID:89119107       资源大小:517.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2015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精题细做: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双基题组 高考题组,含解析)

A组双基题组1.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右图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4个营养关系图中与题干所示的种间关系最符合的是 ()【解析】题图中,生物乙的种群数量随着生物甲的变化而变化,说明甲、乙之间为捕食关系,且生物乙捕食生物甲。各选项中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A表示互利共生关系,B表示寄生关系,C中甲、乙两生物之间为竞争关系,D表示捕食关系。【答案】D2(2013·济南原创题)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甲乙丙丁A图甲中,b点时不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d点时不存在水平结构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解析】b、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从图甲可以看出,随时间的推移,物种数量逐渐增多,丰富度增加,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升高,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故B、C均正确。在灌木和乔木占优势以前,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逐渐增加,在灌木、乔木占优势后,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减少,最终趋于稳定,D正确。【答案】AB组高考题组1(2013·新课标全国卷)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联系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及能量流动的特点,逐项进行解答。鹰是黑线姬鼠的天敌,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引起黑线姬鼠种群密度下降,A项正确。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为280×100÷2÷140100只/hm2,B项正确。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与种群中个体的数量无关,C项错误。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含有的能量越少,D项正确。【答案】C2(2013·福建高考)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解析】主要通过比较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差异来解答本题。在调查种群密度时,对活动能力强、个体较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对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以及植物常用样方法,A项正确;群落的结构越复杂,对光能的利用率越高,B项正确;丰富度与群落中的物种数目有关,与自然恢复林相比,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少,植物丰富度低,C项正确;题中两种森林恢复方式都是在退化的林地上进行的,具有繁殖体及各种营养条件,故均应属于次生演替,D项错误。【答案】D课后限时自测(三十)(对应学生用书第299页)(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1(2013·海南高考)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解析】甲地植被消失,地下部分保留,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生物全部消失,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甲地因气候适宜,若没有外力干扰,可重现森林,B正确;初生演替最先定居的是地衣,然后是苔藓,C正确;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D正确。【答案】A2(2013·全国重点中学冲刺)蝼蛄主要以农作物的根为食,对农作物危害很大。科研人员连续三年调查了农田中蝼蛄数量的变化情况,统计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每年的57月间,蝼蛄都呈“J”型增长B从总体来看,这三年每年年底蝼蛄的数量都很少,因此不必进行防治C从三年的统计状况来看,每亩农田中蝼蛄的最大容纳量约为10只D每年1011月份引起蝼蛄种群数量骤减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天敌数量的增加【解析】每年的57月,温度适宜,农作物繁盛,蝼蛄的生存条件接近理想条件,因此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因在作物生长期蝼蛄数量较多,对作物危害很大,在年底蝼蛄数量少的时候应进行防治。每亩农田中蝼蛄的最大容纳量不应仅以过冬期的数量为依据。从总体来看,每年蝼蛄的种群数量都会随季节变化而剧烈波动,因此引起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食物来源。【答案】A3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硬木林阶段找不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B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变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恢复力稳定性增强【解析】在硬木林阶段仍可能找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提供给动物的食物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动物的种类随之改变。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将发生变化。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降低。【答案】B4(2013·北京东城二模)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A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B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D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均逐渐消失【解析】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的过程中,群落营养结构由简单复杂的过程,物种丰富度由小大,优势种会随着演替的进程而发生变化,由草本植物的优势物种转变为乔木优势物种,食物链也越来越交错复杂,这种演替为次生演替。【答案】A5.(2013·河北省石家庄高三二模)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BM时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两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该生态系统正在衰退【解析】该图形是典型的捕食曲线,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M点乙种群数量在增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捕食关系中两种群数量的变化能够体现信息传递的双向性;两种群数量的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答案】D6(原创题)下图表示两种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表示初生演替的曲线应为甲B图中AE点中代表顶极群落的应为DC在图示A点所具有的物种,也可存在于E点,但有可能发生优势取代D图中C点处环境条件可能发生了剧烈变化,但CDE变化可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解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图中曲线甲表示的是初生演替;AE中,B、D点物种变化幅度较大,不属顶极群落;图中C点是个拐点,说明环境因素发生了剧烈变化,导致大量生物死亡,物种多样性降低。【答案】B7(2011·北京高考)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解析】示踪器可检测海龟经过的路线,故可调查其洄游路线;给大雁佩戴标志环,可依据发现佩戴标志环大雁的到达地区来调查其迁徙路线;固着在岩礁上的贝类运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可用样方法进行研究;达乌尔黄鼠是一种生物,用标志重捕法可调查其种群密度,而丰富度是调查群落中生物的种类。【答案】D8科研人员对某一地区甲、乙、丙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甲25278乙24300丙23226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的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数量没有明显的差异D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解析】调查土壤中的动物类群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数量差异较大。从表中数据不能判断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答案】B9(2014·福州市高三质检)异湾藻是常见单细胞赤潮藻类,科研人员为研究大型海藻对异弯藻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将异湾藻与三种大型海藻分别混合培养于适宜的条件下,每天测量异湾藻数量变化,结果如下。以下分析错误的是()天数数量(104/mL) 组别开始时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异湾藻孔石莼1012.43.21.10异湾藻缘管浒苔1026.025.622.412.4异湾藻鸭毛藻1026.340.145.359.6对照组1026.751.459.672.4A.对照组为相同条件下异湾藻单独培养B表中数值为异湾藻种群密度C异湾藻和鸭毛藻为互利共生关系D孔石莼和缘管浒苔对异湾藻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解析】从表格可知,三种大型藻类分别和异湾藻混合培养,则对照组应该是异湾藻单独培养,三种大型海藻和异湾藻之间都是竞争关系,只是前两种大型海藻生存能力更强,排斥了异湾藻,所以异湾藻数量越来越少,而鸭毛藻在和异湾藻竞争中失败,异湾藻数量越来越多。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若分开则一方或双方都不能生存。故C错误。【答案】C10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为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 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解析】由题干可知,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主要由原来较单纯的农作物,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这时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该树林中,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肯定会增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会逐渐提高;在三个连续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依次作为优势种群,但在竞争中,前者被后者替代,由图示可知,这种演替虽然使前一优势物种的数量降至较低水平,却没有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40分)

注意事项

本文(2015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精题细做: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双基题组 高考题组,含解析))为本站会员(小**)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