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难点大集锦 6

  • 资源ID:88630818       资源大小:168.41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难点大集锦 6

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难点大集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难点大集锦 选修一选修一 一、梭伦改革一、梭伦改革 改革的背景 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导致雅典政局的动荡; 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崛起,他们要求获得政治权利; 通过对梅加腊战争的胜利,梭伦树立了威望,步入了政治舞台。 考点 126 改革的主要内容 颁布了“解负令“,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制定了遗嘱法,规定土地的最高占有额。确立财 产等级制度,按财产多少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并规定各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 建立四百人会议,国家权利由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组成,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发展农业,促进手工业的发展,改革币制,改革社会习俗。 历史影响 促进雅典城邦经济的发展; 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但改革并未根本解决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仍存在氏族制度残余。 二、商鞅变法二、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深刻变化 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和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 政治上,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和自耕农阶层; 军事上,春秋时期以争霸为主,战国时期以兼并为主,各诸侯国都争相增强国力; 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思想成为各诸侯国进行变法的指导思想。 2 主要改革和变法主要改革和变法 (1)春秋时期: 齐国管仲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 鲁国“初税亩“; (2)战国时期: 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 (1)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 (2)主要措施: “为田开阡陌封疆“,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从而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做法;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普遍推行县制; “燔诗书而明法令“; 改革社会习俗。 考点商鞅变法的评价考点商鞅变法的评价 (1)商鞅变法的积极方面: 在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新的制度,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 步; 为秦国完成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3 (2)商鞅变法的局限性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罚严酷; 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也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考点考点 131131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确立了正确的改革指导思想; 坚持改革,不屈服于旧势力。 三、王安石变法三、王安石变法 考点考点一、积贫积弱的北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财政危机 原因:军队数量增多;官僚机构臃肿;统治者大兴土木,皇室开支不断增大;岁币负担沉 重。 表现:冗官、冗兵、冗费,使北宋的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到英宗时已经入不敷出了。 2阶级矛盾尖锐 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 表现:各地农民、士兵起义不断,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3民族危机严重 原因:北宋政府的军事部署实行“守内虚外“政策,对辽、西夏采取被动防御的方针。 表现:澶州战役后,与辽签订“澶渊之盟“,与西夏作战屡战屡败,每年给辽、西夏大量“岁 币“。广大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考点概况考点概况 4 时间:1069 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 目的: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以巩固封建统治。 措施:以富国、强兵、育才为核心。 1富国(指导思想是积极开源,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均输法:规定发运使必须了解各地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的需求情况,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 采购,以节省价款和转运的劳费。 市易法: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 青苗法:青黄不接时分两次借钱或粮食给农户,加收 20%的利息。 募役法:废除以前按户等轮流充当差役的办法,改为由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所 需募役的费用。 农田水利法: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工料由居民照户等分派,财力不足的农户可向官府 贷款,一州一县不能胜任的,可联合若干州县共同负责。 方田均税法:规定清丈土地,然后根据土地肥瘠划分等级,作为赋税负担的依据。 2强兵(目的是使军队对内足以镇压,对外足以御敌) 将兵法:对整编后的军队进行训练,选拔有作战经验和有才能的人担任将官,分别教阅戍 守当地的军队。 保甲法:每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保丁农闲时训练,维持治安, 战时和正规军相参为用。 保马法:废除牧马监,把原占牧地归还民户,推行民户代养官马的办法,并规定了许多优 惠政策。 军器监:在开封城内设置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依其制作的精粗进行赏罚。 3育才 重点是改革科举和改革学校制度,以经义取士,并撰流域三经新义作为学生的必读教 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考点短暂的变法考点短暂的变法 1变法的影响 5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 使农户所受的赋税剥削有所减轻 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2变法失败的原因 在指导思想上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制进行收购、运销,违背了客 观经济规律 新法过与急进,触犯了守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宋神宗动摇了变法的决心,对王安石两次罢相。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做宰相,新法被废 除。 四、四、1861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考点改革的背景考点改革的背景 俄国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导致社会矛盾的尖锐,具体表现有: 在农奴制下俄国的农民遭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农民不断发动起义,阶级矛盾尖锐; 俄国的工业发展艰难,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俄国国内新思潮出现;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使得俄国的国际地位下降,激化了国内的矛盾。 考点考点 18611861 年改革年改革 (1)改革的酝酿 公开讨论; 秘密讨论; 公开方案。 (2)主要内容 废除人身的控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6 规定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通过赎买的形式得到一块份地; 为了加强对农民的控制,规定加强对村社制度,由村社负责农民的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 纳。 (3)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在沙皇领导下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其根本目的 是为了巩固沙皇的专制独裁统治,挽救统治危机。 (4)改革的 影响 改革使俄国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得到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经济的 发展;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五、日本明治维新五、日本明治维新 考点改革的背景考点改革的背景 日本处于幕府统治之下,对内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对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日 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日本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 幕府的腐朽的统治导致了日本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 19 世纪中期,美国打开了日本的门户,西方列强纷纷加强了对日本的侵略,加剧了日本 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 以中下级武士为首的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改革扫除了障碍。 考点明治维新考点明治维新 (1)改革的根本目的 明治维新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机。 (2)主要内容 政治上废除旧体制;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文化上倡导文明开化; 7 军事上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军队。 考点改革的影响考点改革的影响 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日本近代 化的进程,使日本摆脱了半殖民地命运,成为日本发展的转折点; 但日本明治维新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同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也加 强了对周边国家的侵略,给这些国家和人民带了灾难。 六、戊戌变法六、戊戌变法 考点改革的背景考点改革的背景 (1)社会条件:甲午中日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基础:19 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阶级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3)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产生,19 世纪 90 年代康有为、梁启超又发展了维新思想; (4)政治基础:维新变法得到了一部分官僚和光绪帝的支持。 考点维新变法过程考点维新变法过程 (1)兴起: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改革的序幕 (2)发展:兴办学堂成立团体创办报刊 (3)高潮: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 ,改革内容涉及政治、 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但并未涉及维新派要求的开国会,设议院的主张。 (4)失败:标志是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考点改革的性质考点改革的性质 维新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考点失败原因考点失败原因 (1)主观上: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8 (2)客观上: 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将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同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顽固势力的强大。 考点历史意义考点历史意义 维新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改革运动; 改革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当时是进步的; 抨击了封建文化,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 考点历史教训考点历史教训 维新变法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难点大集锦 6)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