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梧桐花黄酮的提取及其生物活性评价技术规范

  • 资源ID:88363240       资源大小:71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梧桐花黄酮的提取及其生物活性评价技术规范

ICS 67.050 X 04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31232018 梧桐花黄酮的提取 及其生物活性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Guideline of Phoenix Tree Flower Flavonoid Extraction and Its Biological Activity Evaluation 2018-02-02发布 2018-03-02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123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瑞良、胡莉萍、魏凯、孙振红、黄河、郝智慧、闫振贵、王菲。 5 梧桐花黄酮的提取及其生物活性评价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梧桐花黄酮的提取及其生物活性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试剂或材料、仪器设备、梧桐花黄酮的提取、黄酮含量的测定、生物活性评价等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梧桐花作为动物用免疫佐剂和免疫增强剂的相关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03 化学试剂 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248632010 畜禽细胞体外培养与冷冻保存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抑菌圈 bacterial inhibition ring 是利用待测药物在琼脂平板中扩散使其周围的细菌生长受到抑制而形成透明圈,即抑菌圈。根据抑菌圈大小判定待测药物抑菌效价。 3.2 最小抑菌浓度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在特定环境下孵育24 h,可抑制某种微生物出现明显增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最小抑菌浓度,用于定量测定体外抗菌活性。 3.3 细菌毒力 bacterial virulence 表示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是菌体对宿主体表的吸附,向体内侵入,在体内定居、生长和繁殖,向周围组织的扩展蔓延,对宿主防御功能的抵抗,以及产生损害宿主的毒素等一系列能力的总和。 3.4 组织细胞半数感染剂量 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50 又称50 %组织细胞感染量,即指能在半数细胞培养板或试管内引起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的病毒量。 4 试剂或材料 4.1 9日龄SPF鸡胚。 4.2 DMEM细胞培养液。 4.3 胰蛋白酶。 4.4 胎牛血清。 4.5 芦丁标准品。 4.6 无水乙醇、正丁醇。 4.7 去离子水。 4.8 生理盐水。 4.9 营养琼脂培养基。 4.10 营养肉汤培养基。 5 仪器设备 5.1 索氏提取器。 5.2 旋转蒸发仪。 5.3 电子天平 5.4 120目筛。 5.5 恒温振荡培养箱。 5.6 96孔细胞培养板。 5.7 分光光度计。 5.8 恒温干燥箱。 5.9 恒温培养箱。 5.10 灭菌锅。 5.11 二氧化碳培养箱。 5.12 打孔器(7 mm孔径)。 5.13 试管(10 mL体积)。 5.14 烧杯(1000 mL体积)。 5.15 光学显微镜(目镜10×,物镜40×)。 6 梧桐花黄酮的提取 6.1 将采集的梧桐花置于干燥箱中60 干燥,粉碎,过120目筛。 6.2 称取1 kg梧桐花粉末(分为若干份)置于索氏提取器中,用12倍60 %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 6.3 合并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得乙醇粗提物。 6.4 取乙醇粗提物用6倍正丁醇溶解萃取,萃取液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即为梧桐花总黄酮提取物。 7 梧桐花黄酮含量的测定 7.1 精确称取芦丁标准品30 mg,用95 %乙醇溶解,定容于100 mL容量瓶中,摇匀即得浓度为0.3 mg/mL的芦丁标准储备液。 7.2 经过标准液显色后用1cm比色皿在波长400 nm700 nm区间进行紫外扫描,确定在510 nm处最大吸收波长。 7.3 分别吸取上述芦丁储备液0、1.00 mL、2.00 mL、3.00 mL、4.00 mL、5.00 mL于6个25 mL的量瓶中,加入5 %的NaNO2溶液1.0 mL,摇匀、静置5 min。 7.4 加入10 %的Al(NO3)3溶液1.0 mL,摇匀、静置5 min。 7.5 加入1.00 mol/L的NaOH溶液5.0 mL并摇匀,用95 %乙醇溶液定容,静置10 min。 7.6 于波长510 nm下测定吸光度,试剂空白为参比液,绘制标准曲线。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A0.01377c0.0012(R2=0.9995,A为吸光值,c为梧桐花总黄酮含量)。 7.7 以芦丁对照品溶液为标样,采用上述亚硝酸钠-三氯化铝比色法,在510 nm处测定其吸光值。 7.8 总黄酮提取率(%)=(黄酮类化合物总质量/干物料质量)100 %。 8 生物活性评价 8.1 抑菌活性评价 8.1.1 菌悬液的制备 8.1.1.1 原菌液制备 将细菌接种到营养肉汤培养基(配制方法见附录A.1)中,于37 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作为原菌液。 8.1.1.2 菌悬液制备 将各原菌液配制成含菌数为106 CFU107 CFU(菌落形成单位)/mL的菌悬液备用。 8.1.2 抑菌试验(打孔法) 8.1.2.1 配制营养琼脂(Nutrient Agar)平板(配制方法见附录A.2),琼脂厚度为4 mm,分别吸取100 L菌悬液,均匀涂布于培养基表面。 8.1.2.2 用直径7 mm的打孔器在每个平板上打6个孔,其中5个孔内加入100 L梧桐花总黄酮提取物,另外1个孔加入等量灭菌生理盐水,每种菌涂布5个板作为重复,置37 温箱中培养24 h,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8.1.2.3 记录抑菌圈直径,并求平均值。 8.1.3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8.1.3.1 取无菌试管30支,分成3组,每组10支,每种供试菌做三组平行。 8.1.3.2 将提取的黄酮原液浓度稀释至25 mg/mL作为抑菌试验的起始浓度。前3组每管加营养肉汤培养基2.5 mL,第1管加2.5 mL试验药液混匀后,依次进行2倍稀释,使19管药液浓度分别为12.5、6.25、3.125、1.56、0.781、0.391、0.195、0.097、0.049。除第10管外其他各管每管加菌液125 L,充分混匀后均放入恒温振荡培养箱中,37 振荡培养24 h,观察试验结果。 8.1.3.3 对照管第10管无细菌生长,试验方为有效。以抑制试验菌生长的药液最高稀释度为该药物对该试验菌的抗菌效价,以其相应药物浓度为最低抑菌浓度。 8.2 梧桐花总黄酮体外抗病毒试验 8.2.1 梧桐花总黄酮提取物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最大无毒浓度(TCO)测定 梧桐花总黄酮用维持液配制成25 mg/mL溶液,微孔滤膜滤过,二倍系列稀释后,加入培养在96孔细胞板上的传代至第三代的CEF单层细胞(原代CEF细胞由9日龄SPF鸡胚制备),每孔100 L,每浓度重复5孔,同时设正常细胞对照。在37 ,5 % CO2条件下培养,每隔12 h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记录病变情况(与正常细胞相比有无退变、变形和脱落)。连续观察7 d,记录梧桐花总黄酮提取物对CEF的最大无毒浓度(TCO)。CEF细胞的培养符合GB/T 248632010的规定。 8.2.2 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测定 待CEF细胞长成单层后,分别接种稀释度为10-1至10-11梯度稀释的病毒液,100 L/孔,每个稀释度接种6个孔,培养6 d,每天观察细胞病变(CPE)情况,按Reed-Muench公式计算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 8.2.3梧桐花总黄酮对新城疫病毒(ND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在细胞内增殖的抑制作用检测 8.2.2.1 待CEF刚长成单层细胞时,将0.1 mL含100 TCID50的NDV和IBDV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0.1 mL,置于37 温箱2 h。 8.2.2.2 梧桐花总黄酮用维持液做2倍倍比稀释后,作为药液备用。 8.2.2.3 病毒吸附后,取出温箱的细胞板,弃上清,并用维持液洗2次,再加入已稀释的各组药液,每孔0.1 mL,每个试验组设置5个重复,同时设细胞对照组、病毒对照组、以及金刚烷胺对照组。 8.2.2.4 每日观察1次,记录CPE情况,当病毒对照组达“+”时(注“-”表示无细胞病变;“+”表示20 %细胞有病变;“+”表示40 %细胞有病变;“+”表示60 %细胞有病变;“+”表示80 %细胞有病变;“+”表示100 %细胞有病变),终止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8.2.3 梧桐花总黄酮对新城疫病毒(ND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直接灭活作用检测 8.2.3.1 将预先稀释的药液与100 TCID50/0.1 mL的IBDV、NDV等体积混合,在37 温箱内作用2 h。 8.2.3.2 接种在长有CEF的96孔细胞培养板里,每孔0.2 mL,每组5个重复,同时设细胞对照组、病毒对照组以及金刚烷胺对照组。 8.2.3.3 再放入温箱里作用2h。取出后倒掉其中液体,用维持液洗2次,每孔加维持液0.1 mL,置于37 ,5 % CO2温箱中培养,每天观察CPE,当病毒对照组的CPE达到“+”时,终止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溶液的配制 A.1 营养肉汤培养基的配制 营养肉汤培养基 25 g 蒸馏水 1 L 将营养肉汤培养基充分溶解在1 L在蒸馏水中,分装(每个试管约5 mL),包扎好后,1.034×105Pa高压下灭菌20分钟,备用。 A.2 营养琼脂培养基的配制 营养琼脂培养基 33 g 蒸馏水 1 L 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充分溶解在1 L在蒸馏水中,包扎好后,1.034×105Pa高压下灭菌20分钟,制备营养琼脂培养板,备用。 实验室用水应符合GB/T 6682的要求。试验中配制试剂应符合GB/T 603的要求。 _

注意事项

本文(梧桐花黄酮的提取及其生物活性评价技术规范)为本站会员(圣***)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