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本科寄生虫总论

  • 资源ID:88211758       资源大小:1.31M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5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5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本科寄生虫总论

人体寄生虫学 赣南医学院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曹镐禄 15979866697,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寄生虫的生物学 第三章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及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第四章 寄生虫感染 的免疫 第五章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制,第一篇 总论 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 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组成: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 学习目的:,第一章 引 言 一、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 (一)寄生虫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在世界上: 1、寄生虫病种类很多,就四种寄生虫来说,全世界感染人数约30亿(蛔虫12.83亿,鞭虫8.7 亿,钩虫7.16亿,蛲虫3.6亿)。,2、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世界十大传染病”,第四位为疟疾,第十位为蛔虫病和钩虫病。 3、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提出重点研究和防治六大热带病,其中五种为寄生虫病。现代的10大热带病(WHO 2000),其中七种为寄生虫病。,在贫穷地区: 非洲,每天有4200人死于疟疾。每年被疟疾夺取的人数要超过死于艾滋病的人数。,在发达国家: 美国,感染阴道毛滴虫的人数约为250万。死亡的艾滋病人中,相当一部分人死亡于寄生虫的合并感染(肺孢子虫、隐孢子虫、弓形虫等)。,在发展中国家: 中国,人群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估计全国约有7.08亿人感染寄生虫,最多一个人感染9种寄生虫。,在上海: “上海市民疾病死因十大杀手”,“传染 性疾病与寄生虫病”为第7大杀手。,在广东: 第一次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人群总感染率为72.13%。感染人数达4276万。最高者同时感染7种寄生虫。1997年第二次调查,总感染率为48.11%。,(二)寄生虫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人类:工作效率降低,治疗和预防费用 增加(非洲疟疾:1%-5%) 对畜牧业:阻碍其发展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二、 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 及存在的问题,卫生部于2001年6月至2004年底的调查表明,我国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近20,感染率比1990年第一次全国调查的结果下降了60多。 1985年,广东在全国首先宣布消灭血吸虫病。 15个有丝虫病流行的省、市、自治区,已有14个基本消灭了丝虫病。,现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仍不容乐观!,50年代,我国宣布基本消灭黑热病。但从70年代开始,黑热病出现局部疫情回升(19851988新发现黑热病患者1069例)。 80年代后,疟疾、血吸虫病在某些省市出现局部暴发流行,包虫病、旋毛虫病流行地区扩大。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把6种寄生虫病列为重要传染病,这6种寄生虫病是:黑热病、 疟疾、 阿米巴性痢疾 、血吸虫病、 丝虫病、包虫病。,存在的问题: 1.寄生虫感染仍然严重,特别是肠道寄生虫。 2.输入性寄生虫病有增加的趋势。 3.科研、预防工作面临困境。,三、新现和再现寄生虫病 1.已出现但未被确认 2.已存在但被重新鉴定或分类 3.偶然寄生虫 4.新出现的 5.再现寄生虫病 四、寄生虫学的研究与发展方向,第二章 寄生虫的生物学 一、寄生关系及演化 (一)寄生与寄生关系 共生(symbiosis) 1.共栖(commensalism) 如鱼与大型鱼间。 2.互利共生(mutualism)如牛与纤毛虫。 3.寄生(parasitism),(二)寄生关系的演化 1.形态结构的改变 (1) 形态的改变 (2) 某些器官退化或消失或更加发达 (3) 新器官的产生 2.生理与代谢方式的改变 3.侵入机制得到加强 4.免疫逃避功能的形成 5.基因变异 6.繁殖能力加强,二、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 与宿主类型 (一)寄生虫的生活史 生活史(life cycle)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间接型(生物源性蠕虫)需要中间宿主 直接型(土源性蠕虫)不需要中间宿主 感染阶段,(二)寄生虫及其类型,寄生 关系,寄生 时间,寄生 部位,1专性寄生虫 一生或一生中的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 活。如蛔虫。,2兼性寄生虫 既能自生,又能寄生。如粪类圆线虫。,3偶然寄生虫 偶然侵入非正常宿主。如犬钩虫。,4机会致病寄生虫 如肺孢子虫。,5体内寄生虫 如蛔虫。,6体外寄生虫 如蚊、蝇。,7长期性寄生虫 成虫期必须过寄生生活。如蛔虫。,8暂时性寄生虫 取食时暂时与宿主接触。如蚊。,(三)宿主及其类型 1.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 是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分为第一、第二中间宿主等。 2.终宿主(definitive host): 是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3.储蓄宿主(reservoir host):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这些动物称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4.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或transport host):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当此幼虫期有机会再进入正常终宿主体内后,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三、寄生虫的营养与代谢(略) 四、寄生虫的生殖潜能 1雌雄同体 2节裂或节片生殖 3产生大量的虫卵或幼虫 4细胞分裂 简单的有丝分裂 多分裂 出芽生殖 多胚生殖或称蚴体增殖:,五、寄生虫的分类及命名 学名用拉丁文。如溶组织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Schaudinn,1903)。 第三章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及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一、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 1、夺取营养 蛔虫 糖、氨基酸、蛋白质、 营养不良,2、机械性作用 (1)机械性阻塞 猪肉绦虫肠梗阻 (2)机械性压迫 棘球蚴压迫肝组织 (3)机械性损害 钩虫咬伤肠粘膜、导致贫血,3、毒性作用 溶组织内阿米巴肠溃疡、肝脓肿 肺脓肿、脑脓肿,4、抗原物质作用 棘球蚴囊液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危 及生命。,(二)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 1、清除了体内寄生虫,并可防御再感染 2、清除了大部分或者未能清除体内寄生虫,但对再感染具有相对的抵抗力。 3、不能控制寄生虫的生长或繁殖,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而引起寄生虫病。,二、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1、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 2、带虫者、慢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3、多寄生现象 4、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 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是指一些寄生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动物)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病变。,皮肤幼虫移行症: 如犬钩虫。 内脏幼虫移行症:如广州管圆线虫。 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是指某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可引起异位的损害,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如血吸虫。,第四章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1)遗传性特征 如黑人对PV不易感 (2)种的特征 如人蛔虫猪蛔虫,(1)消除性免疫 如皮肤利什曼原虫病 (无虫免疫),免 疫作 用,1.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2.特异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2)非消除性免疫,a.带虫免疫 如疟原虫,b.伴随免疫 如血吸虫,(三)免疫应答 (1)体液免疫:早期,血中IgM水平上升,随着时间的延长IgG上升。在蠕虫感染,一般IgE水平升高,肠道寄生虫感染则IgA上升。 (2)细胞免疫:是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或其他炎症细胞介导的免疫效应。 (3)体液和细胞协同作用:常见的有ADCC,三、免疫类型 1.消除性免疫(sterilizing immunity) 宿主能消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 2.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ilizing immunity)可引起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是,对宿主体内原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被清除,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一旦用药物清除体内的残余寄生虫后,宿主已获得的免疫力便逐渐消失。,带虫免疫(premunition): 人体感染疟原虫后,体内疟原虫未被清除,维持低虫血症,但宿主对同种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 如血吸虫感染,活的成虫可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对体内原有的成虫不发生影响,可以存活下去,但对再感染时侵入的童虫有一定的抵抗力。,四、免疫逃避 1.抗原性的改变 2.抑制或直接破坏宿主的免疫应答 五、寄生虫性变态反应 分为、四型。,第五章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一)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土壤 、水、 食物、 空气(飞沫)、节肢动物传播媒介、人体直接传播 。 人体寄生虫的感染途径和方式: 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 、经呼吸道感染、自身感染、逆行感染、 经胎盘感染 (三)易感人群,二、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二)生物因素 (三)社会因素 三、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一)地方性 (二)季节性 (三)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 zoonoses) :可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的寄生虫病 自然疫源地: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地区。 四、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1消灭或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附: 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 一、病原学诊断:最可靠 二、免疫学诊断 1.皮内反应 2.血清学诊断: (1)循环抗体(CAb)检测 (2)循环抗原(CAg)检测 三、高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现代的10大热带病 (WHO 2000),疟疾(malaria) 1999年 全球发病3-5亿人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2亿人 丝虫病(淋巴和盘尾丝虫病 filariasis) 1.2亿人 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 1200万人 锥虫病(非洲和美洲锥虫病 trypanosomiasis) 麻风病 (leprosy) 结核病 (tuberculosis) 登革热 (date-fever),

注意事项

本文(本科寄生虫总论)为本站会员(F****n)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