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育学课件(一)

  • 资源ID:88202321       资源大小:4.26MB        全文页数:7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5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5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教育学课件(一)

,教 育 学,你为什么选修这门课程? 什么是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什么是教育? 1、 教育词义溯源,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中文“教育”溯源,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中文“教育”溯源,在我国最早的甲骨文中,“教”是指有人在旁边执鞭演卜,下面像小孩学习的形象。,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中文“教育”溯源,“育”为妇女养育孩子之形。,尸子·君治“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 白虎通义说:“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最早连用“教”、“育”二字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孟子曾经在家设教,后来带领门徒游说各国。,孟子·尽心上 君子有三乐,而王(wàng)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ò)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荀子提出: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荀子,我国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学记 :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做善也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西文“教育”一词溯源 现代汉语“教育”所对应的西文,英语为education,法语为éducation, 意大利语为educazione, 西班牙语为education, 德语为erziehung 均源自于拉丁文educare,意思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人本来有的东西牵引出来,即将可能转变为现实。,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教育的含义 “教育”的日常用法主要有四种: 1)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 2)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 3)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 4)与“学习”或者“接受培养、训练”通用的“教育”。,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教育的含义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的活动对象是什么? 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并不仅仅只有教育一种,如医疗、美容等,教育与它们的区别在哪? 很多社会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如某些艺术活动),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与其他有何不同?,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含义 广义:教育是有意识、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含义 广义:教育是有意识、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育的产生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模仿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4.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起源说,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育的产生 1.生物起源说 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早在人类产生之前,教育就早已存在于动物界。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 生物竞争性是教育的基础,动物为了保存自己的物种,出于一种自然赋予的本能,把自己的知识,和技巧传授给幼小的动物。 其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育的产生 2.心理模仿起源说 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从心理学观点出发,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成人愿意与否,儿童都在模仿他们。,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育的产生 3.劳动起源说 十月革命后苏联一些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的观点: 在生产劳动中发展起来的人类思维及语言是进行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在生产劳动中产生的经验和知识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在原始社会中教育中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进行的。,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育的产生 4.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起源说 教育与劳动同属于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实践活动的范畴,教育对劳动不是从属关系。 从活动的本质意义上来说,劳动生产物,教育生产人(劳动经验、集体习惯、准则、仪式等)。,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三、学校教育的产生 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教育:两河流域的国家(亚述和古巴比伦),20世纪30年代,法国考古学家安德烈·帕罗特在两河流域上游的名城马里发掘出了一所房舍,被认为是现今发掘的世界上最早的学校。,资料源自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75457.htm,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 1.宫廷学校教育皇家子弟和朝廷重臣的后代,使之学成以后充任官吏。 2.职官学校中王国时期,司马、司档、司库等政府机关纷纷以办公处所为校址,招收贵族和官员的子弟,将其训练成为职官。 3.寺庙学校由于当时僧侣们垄断科学知识,寺庙往往是研究学术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规模宏大的寺庙往往就是当时传授高深学问的学府。 4.书吏学校为了满足奴隶制国家各方面事务对各种书吏的需求,当时有许多书吏便以教育为专业,教授阅读、书写、计算和法律知识,也有讲授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较高深的学问的。,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三、学校教育的产生 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教育:两河流域的国家(亚述和古巴比伦) 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夏朝“设为庠序学校”,安徽大学校歌 : 潜岳苍苍,江淮汤汤。夏商肇启,雍容汉唐。文化丕成,民族是昌。莘莘多士,跻兹上庠。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jiao)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三、学校教育的产生 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教育:两河流域的国家(亚述和古巴比伦) 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夏朝“设为庠序学校” 周朝:国学和乡学 大学和小学 塾、庠、序、校,什么是乡学?,礼记注云:古者二十五家为闾(l),同在一巷,巷首有门,门侧有塾。民在家者,朝夕受教于塾也。五百家为党,党之学曰庠,教闾塾所升之人。术,当为州。万二千五百家为州。州之学曰序。,州,党,闾,什么是国学?,国学分为小学和大学。 小学的入学年龄,10岁或13岁,15岁,小学的学习年限约为7年,王大子入大学的年龄为15岁,因王大子十五而行冠礼,标志着已达成年;其他人二十而冠,因此20岁入大学。 入大学的人可以分两种:贵族子弟按身份入学;平民中的优秀分子经过一定程序推荐选拔入学。,资料源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据传,小学设于王宫的东南,王宫负责守卫的长官师氏和保氏兼任小学师长。“大师”,西周“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大学的考核制度 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据礼记·王制记载,在学业即将结束时,小胥、大胥、小乐正等教官检查学生中不听教导的的人,开列名字,报告于大乐正,大乐正报告于王,王命三公、九卿、大夫、元士都入学,行礼说教以感化之。如果他们不肯改变,王亲自视学,再作告诫,如果他们再不悔改,王停止宴乐三天,把他们流放远方,永远不再使用。,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三、学校教育的产生 经济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能够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而一部分人可以脱离体力劳动而专门从事教和学的脑力劳动。,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三、学校教育的产生 文化上:文字的创造与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手段和内容,同时也强化了设置专门机构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社会需要。,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三、学校教育的产生 政治上: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为统治阶级服务。,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四、教育的发展 1、 原始社会的教育 主要包括前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的教育。 特点: 1)教育与社会生产及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没有分化成专门的社会活动; 2)教育没有阶级性,所有的儿童享受同样的受教育权利; 3)由于没有文字和书籍,教育手段和内容都是极简单。,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四、教育的发展 2、 古代社会的教育 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特点: 学校教育基本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学校教育具有很强的阶级性,基本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 学校成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 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征战之术; 教学方法一般为死记硬背和强迫训练,采用个别教学。,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四、教育的发展 3、 现代社会的教育 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特点: 教育的普及性,教育对象大众化; 教育与生产劳动日益结合; 学校教育的任务多样化,学制的多样化; 班级授课制成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科技化; 学校逐渐面向社会开放。,第二节 教育与教育学 一、什么是教育学? 二、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三、教育学怎样产生和发展的?,一、什么是教育学? 阐述教育知识,研究教育现象,探讨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我国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第一,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第二,作为单一学科的教育学,第三,作为课程的教育学,我国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第一,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从学科归属上属于带有人 文学科特点的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目的在 于揭示教育规律。,第二,作为单一学科的教育学,第三,作为课程的教育学,我国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第一,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从学科归属上属于带有人 文学科特点的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目的在 于揭示教育规律。,第二,作为单一学科的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 部分,它主要是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 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的目的既是为了从理论上充实教育科学,更主要的是为学校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和规范指导。,第三,作为课程的教育学,我国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第一,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从学科归属上属于带有人 文学科特点的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目的在 于揭示教育规律。,第二,作为单一学科的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 部分,它主要是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 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的目的既是为了从理论上充实教育科学,更主要的是为学校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和规范指导。,第三,作为课程的教育学是一门师范院校的学生必修的专业 基础课程,它的内容主要是有关教育的理论阐述和学校教育 教育的若干规范,其目的不是“揭示教育规律”,而是向学生 传授有关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我国“教育学”的定义:,宏观:(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中观:(作为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微观: (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学是以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二、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1.对于打算当老师的同学来说 2.对于把从教当做多一种选择的同学来说 3.对于以后有可能为人父母的我们来说,三、教育学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1、古代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形成 在西方世界,整个古代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均活跃于古希腊民主政体的雅典,像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469399BC.)是雅典一个雕刻匠的儿子,出身贫寒。 苏格拉底是开创希腊哲学研究新方向的划时代的思想家,他把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向了社会和人类的内心世界,专门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与活动能力。,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1、“美德即知识” 伦理问题是苏格拉底的哲学的主题,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题。在他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学课件(一))为本站会员(F****n)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