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38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试题 新人教版

  • 资源ID:86865940       资源大小:16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38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试题 新人教版

38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2017·江苏单科)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艺术的特点。材料中“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中国画的特征是用景传情,即情景合一,故C项正确。A、D两项明显不符合中国画的特点,B项属于文人画的典型特征,不符合题干材料。答案:C2(2017·新课标全国卷)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解析:本题考查文字的演变。读图可知,从西周到战国时期,文字由繁到简,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文字的频繁使用,简明字形更利于书写,故选A项。书写材料的不同未必会影响文字字形的变化,排除B项;各国变法的实施并未对字形产生重大影响,排除C项;“书同文”推行于秦统一中国以后,D项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答案:A3(2017·北京文综)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解析:本题考查唐宋到明代的思想文化及史学研究方法。柳宗元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在唐宋时期都得到极高评价。但是,到了明代,人们对他的思想成就关注较少,多将他视为文学家,这与明代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有关,因此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明代对柳宗元思想评价的具体内容,无法得出A项的结论。B项说法太绝对,排除;明代对柳宗元成就的评价仅限于文学领域,并不全面,排除D项。答案:C4(2016·天津文综)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A中国商人 B阿拉伯人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 D奥斯曼土耳其人解析:陆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欧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人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5. (2016·新课标全国卷)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三国曹魏三体石经运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再观察图片可判断出另外一种字体是隶书。先秦古文、小篆、隶书反映了汉字的演变历程,故答案为B项。曹魏时期并未在统一文字方面作出相关努力,故A项错误;曹魏时期,先秦古文、小篆已不流行,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B6(2016·新课标全国卷)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解析:唐太宗认为萧子云书法“无丈夫之气”,崇尚王羲之书法的“尽善尽美”,促使社会上形成竞相模仿王羲之书法的风气,这与唐代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有关。由此表明,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除了其自身较高的艺术水平以外,还与时代选择有关,故应选C项。皇帝的好恶可以“影响”但不能“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排除A项;B项说法太绝对;D项并非材料主旨。答案:C7(2016·天津文综)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下列选项中,与司马迁观点相符的是()A历史可以重演,应当以史为鉴B历史不会重演,不能以史为鉴C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须学习古人D历史事实情同而势异,不能照搬历史经验解析:司马迁认为,以古察今,可以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但由于古今历史环境不同,又不能照搬历史经验,故D项符合题意。历史不会重演,但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应当以古察今,以史为鉴。A、B、C三项错误。答案:D8(2016·北京文综)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成就,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示意图中的“齐”“郑”“卫”等名称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根据所学知识,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该作品集,故A项正确。B项中“汉相如”指西汉时期的司马相如,“陶元亮”指东晋时期的陶渊明;C项中的“李将军”指西汉时抗击匈奴的名将李广;D项诗句是对秦朝在全国推行小篆为标准字体、“焚书”的评论。B、C、D三项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A9(2016·江苏单科)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A描绘上是一致的 B形式上是一致的C风格上是一致的 D主题上是一致的解析:题干中史记关于荆轲刺秦王的记载和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的场景都描述了荆轲刺秦王这一主题,故D项正确。史记中文字描述部分“图穷匕首见”在画像石上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史记记载和画像石在形式、风格上均不一致,故排除B、C两项。答案:D10(2016·天津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 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 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材料二: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解析:(1)从材料信息可知,印刷术的应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说明其满足了教育的需要,据此可回答第一小问。阅读材料信息可知,印书种数多的地方科考中进士的人数亦多,说明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据此回答第二小问。(2)根据材料中的“伤寒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为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根据材料中“创立了温病学说”可回答“新发展”。结合材料中乾隆、光绪年间对瘟疫等疾病的治疗情况可回答“效果”。(3)注意审题“相互作用”,从材料中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及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角度回答。答案:(1)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2)理论来源: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新发展:创立温病学说。实践效果: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生命。(3)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注意事项

本文(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38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试题 新人教版)为本站会员(san****019)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