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最新word论文】试论古汉语心理动词研究 【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 资源ID:8312440       资源大小:31.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最新word论文】试论古汉语心理动词研究 【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1试论古汉语心理动词研究摘要在评述汉语心理动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心理动词的判定标准,并对心理动词进行分类。古汉语心理动词的研究可以从及物性、语义场理论、程度量级、过程结构表达和认知等几个方面进行拓展。关键词心理动词;判定;分类:研究方法一、引言心理动词是动词里很有特点的一个小类。吕叔湘明确地把心理动词列为动词的小类。此后,学者对心理动词进行的研究主要围绕心理动词的判定、分类和句法功能等几个方面展开。相对其他的动词小类,心理动词研究仍显薄弱。古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落后于现代汉语,且研究方法滞后。笔者不揣鄙陋,就古汉语心理动词研究的一些想法求教于方家。二、心理动词的判定及分类心理动词判定问题是汉语研究的一个难点,很多学者提出自己的判定标准,概括来说可分为三种:(1)意义标准,如黄伯荣、廖序东等;(2)形式标准,如周有斌、邵敬敏等;(3)形式与意义相结合标准,如王红斌等。一方面,由于单一依据意义标准或形式标准在语法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因为心理动词自身的复杂性,它不仅牵涉语法问题,而且和心理学、认知科学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在心理动词研究中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认为心理动词表示情感、意向、认知、感觉、思维等方面的活动或状态,心理动词原则上都是及物的。心理动词内部的分类也是相当复杂的问题。结合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心理动词,分为状态和动作两个大类。状态心理动词表示心理情绪状态,如“哀” 、“患” 、 “妒”等,该类动词一般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行为心理动词表示心理动作行为,如“猜” 、 “测” 、 “悉”等,该类动词一般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依据情绪的特点,状态心理动词分为负面和正面两个次类,如“怜” 、 “怨” 、 “厌” 、“惋惜”等为负面心理动词,表达心理负担意义;如“爱” 、 “喜” 、 “敬重”等为正面心理动词,表达积极的心理意义。动作心理动词可分为思维和感知两类。三、心理动词的研究方法古汉语心理动词的研究成果并不太多,目前所见主要有李启文、陈克炯、刘青等几篇,与其重要的词类地位并不相称。现在的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研究方法陈旧,还停留在心理动词所带宾语、状语、补语等的描写上;研究内容狭窄,主要是专书、专题的描写和统计上。鉴于古汉语心理动词研究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语言学理论,古汉语心理动词的研究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拓展:(一)心理动词及物性研究汉语中的一些词的组合功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发生一些变化,心理动词2也是这样。及物性是施事通过行为对受事的影响,及物性事件的典型形态句法是“施事+受事” 。及物动词作为动词的一个小类,其内部也不是匀质的,有的及物性高,有的及物性低。从抽象层面看,及物性是一个语法原型,构成一个及物性的连续统。越靠近原型,及物性越强,反之及物性就越弱。将及物性理论运用于古汉语心理动词研究,可以加强我们对心理动词的认识。心理动词及物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心理动词能否带宾语。如“怒” 、 “悲”在上古汉语中是动词,可以带宾语,如:(1)以德覆君而化之,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次忠也;以是谏非而怒之,下中忠也。(荀子·臣道)(2)我悲人之自丧者,吾又悲夫悲人者,吾又悲夫悲人之悲者,其后而日远矣。(庄子·徐无鬼)而现代汉语里, “怒” 、 “悲”变成形容词,不可以带宾语。 “怒” 、 “悲”从上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过程中,动词的及物性逐渐减弱,情态特征逐渐增强,最终从动词转变为形容词。二是心理动词带宾语能力的强弱。有些心理动词以带宾语为常,宾语类型丰富;有些心理动词常不带宾语,且宾语类型较单一。以世说新语 “知” 、 “安”为例, “知”作心理动词共 99 见,其中带宾语 85 见,带宾语比重占 86;“安”6 见,带宾语只有 2 例,带宾语比重占 33,如:(3)由是知之。(世说新语·文学)(4)顾劭尝与庞士元宿语,问曰:“闻子名知人,吾与 Y,-T 孰愈?”(世说新语·品藻)(5)班彪识刘氏之复兴,马援知汉光之可辅。(世说新语·言语)(6)岳于是始知必不免。(世说新语·仇隙)(7)不知有功德与无也。(世说新语·德行)(8)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世说新语·德行)(9)一坐成不安孙理,而辞不能屈。(世说新语·文学)(10)劭亦安其言。(世说新语·品藻)“知”的宾语类型有体词性宾语,如名词(3)、代词(4)、偏正 l 生名词词组(5);谓诃性宾语,如偏正性动词词组(6)、并列词组(7);小句宾语,如(8)。 “安”所带宾语类型简单,只有名词类,如(9)、(10)。(二)语义场理论语义场是指若干个彼此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义位聚合而成的系统。将分散、零星的个案研究纳入相应的聚合群中,加以系统地考察,能更好地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发现一些语言规律。陈克炯将“怜”系、 “怨”系、 “厌”系、 “忧”系和“惧”系均看作同义义场。陈先生发现各系心理动词的述谓功能存在不匀质的现象,除了与各系词义所反映的心理负担轻重的不同有某种关系之外,最主要的是各系对不同宾语的选择性上存在差别。为此,我们调查了世说新语里 12 个表“忧怕”义的心理动词带宾语的情况,统计情况见表 l。一方面, “忧怕”类动词内部的使用频率也不平衡。使用频率最高的 3 个分别是“忧” 、 “患”和“恐” ,共 43 例,次之是“惧” 、 “畏”和“惮”3 个,共 18例,这 6 个动词共占“忧怕”类动词 91,即世说新语 “忧怕”义主要由3“忧” 、 “患” 、 “恐” 、 “惧” 、 “畏”和“惮”这 6 个动词承担。另一方面,心理动词的使用频率与所带宾语的比例不一定成正相关关系。如“忧”使用次数最多,带宾语比例为 53,而“恐”少于“忧” ,带宾语比例却为 86,使用频率与带宾语的能力并不是正相关的。据此可以认为表“忧怕”义的动词在组合功能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语义场内部并不是匀质的。这一研究方法可运用到其他义的心理动词语义场的研究之中。(三)心理动词的量级问题受程度副词修饰是心理动词的一个重要特征,心理动词受程度副词修饰有量级的差别。如世说新语心理动词所带的程度副词共有 15 个,它们分别是:甚、大、了无、深、殊、雅相、绝、至、雅、弥、横、殊自、深相、真、奇。这些词内部也存在级的差别,大致可分为“极”类和“甚”类。 “极”类有殊、殊自、绝、至、横、奇共 6 个,表示程度达到极点;“甚”类有甚、大、了无、深、雅相、雅、弥、深相、真共 9 个,表示程度超过一般但未达到极点。同一心理动词用表 1 不同程度的副词修饰,其表达的程度量自然不同。 “极”类副词的程度量要高于“甚”类副词,如:(11)a.向雄为河内主簿,有公事不及雄,而太守刘淮横怒,遂与杖遣之。(世说新语·方正)b族人大怒,便举棵掷其面。(世说新语·雅量)(12)a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藏否人物。(世说新语·德行)b左右宜深慎此!(世说新语·假谲)上面各组 a 句均使用的是“极”类程度副词b 句使用的是“甚”类程度副词。每组的 a 句的情绪量要高于 b 句。(四)心理动词的过程结构表达动词的过程结构与许多语言现象,特别是与语言的“体”表达有密切关系。郭锐系统分析了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认为动词的过程结构就是起点、终点和续段三要素的组织。根据三要素的有无和强弱的差异,他把汉语动词过程结构分为无限结构、前限结构、双限结构、后限结构和点结构五类。郭先生认为前限结构的动词多为心理动词。这一观点正确地揭示了汉语心理动词的一个重要特征,颇有见地。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的差别,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代汉语动词过程表达使用的助词“着” 、 “了”和“过”在上古和中古汉语还没出现;二是古代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主要是由置于谓语动词之前的“已” 、 “既” 、 “方” 、 “正”等副词或置于谓语动词之后的“毕” 、 “竞” 、 “讫” 、 “已” 、 “罢”等半虚化动词来表达。(13)吾以君为垦知之矣,故入;犹未知之也,又将出矣。(国语·晋语四)(14)君子垦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後可以为人师也。(礼记·学记)(15)想芏,仍往潇湘馆来,偏黛玉尚未回来。(红楼梦·第七十八回)(16)暗自想罢,不觉大喜,因此就有些不甚防备。(七剑十三侠·第七十七回)上举(13)、(14)例分别为副词“已” 、 “既”用于心理动词之前表时态,(15)、(16)例分别为半虚化动词“毕”和“罢”用于心理动词之后表时态。(五)心理动词的认知研究4认知与心理动词密切相关,心理动词的认知研究是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李明从“叙实性”角度分析了言说动词向认知动词的引申问题,引申路线是:言说认为以为。在这个过程中,词义一步步打上主观性的烙印,预设义逐步融入词汇的理眭意义,最终成为词语的常用意义。心理动词的语法化也是主观化的过程,高增霞认为“怕”的语法化历程是:害怕担心担心认识情态认识情态。我们认为,除了“怕”以外,其他“害怕”类心理动词也具有类似的语法化过程。如“恐怕”最初只是一个心理动词,在使用过程中主观性增强,逐渐成为副词。根据调查发现, “恐怕”较早出现在文献里的时代是唐代,为“害怕”意义,明清时期逐渐演化出表情态的副词用法。其语法化过程是:心理动词一心理动词副词副词。在这个过程中,“恐怕”的动词义逐渐减弱,主观义逐渐增强,主观义最终基本取代动词义,“恐怕”的词性就由动词转变为副词。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word论文】试论古汉语心理动词研究 【语言文学专业论文】)为本站会员(飞***)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