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1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热点问题专题

  • 资源ID:6242738       资源大小:6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2011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热点问题专题

12011 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热点问题专题【知识交汇】长效热点问题:古今中外“民本”思想和“民生”问题民生问题自古有之,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解决方式不尽相同。近年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奋力追求的理想和目标。1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试图通过轻徭薄赋的改革,减轻农民负担,解决民计民生问题,如唐前期实行租庸调制(或西汉前期的休养生息、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等) ,确保农民生产时间,减轻农民赋役负担。2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这一主张最终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3美国罗斯福新政解决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民生问题的措施是推行“以工代赈”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在当时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历史作用。4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措施:(1)1949 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就着手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物质生活。具体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土地改革,平抑物价,打击投机倒把,合理调整工商业等。(2)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基础。党和政府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采取的举措是:建立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头 20 年里,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生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治、经济方面“左”倾错误的推行,生产遭到破坏,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产积极性受挫。后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粮食产量提高;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4)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全面振兴,主要原因在于中央政府肯定并发展了“农民两大伟大创举” 。这“两大伟大创举”分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这对于解决民生问题有农村经济的振兴,极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和谐的意义。(5)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措施: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繁荣科技、文艺、制定教育方针,发展各级各类人民教育事业,加强教育立法,改革教育体制,发展广播影视、报业、互联网。(6)对当代民生问题的认识: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视改善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职责。长效热点问题:中美关系核心考点:美国1787 年宪法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影响。长效热点问题:中日关系核心考点: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影响长效热点问题:中俄关系长效热点问题:中欧关系长效热点问题:古今中外“三农”问题长效热点问题: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封建社会时期的正统思想:春秋: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仁” ,要求统治者体恤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其次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战国: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提出“民为贵” 、 “君为轻” ,主张“仁政” ,即不误农时、放宽刑罚、轻徭薄赋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秦朝: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 ,儒家思想受到重创。西汉: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董仲舒吸收了法、道等学派的长处,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对儒家学说加以改造。宣扬“天人感应” 、 “君权神援” 、 “大一统” ,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得到采纳。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基本定型: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两宋:儒学的极端化。朱熹等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吸收佛教和道家的某些思想,形成新的儒学,即理学。理学提出“存天理” , “灭人欲” ,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这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背道而驰的,也是反人性的。明朝时期:为了严厉控制知识分子的思想创立八股取士制度规定科举考试试卷仅从儒家经书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这使儒学的地位空前强化;明朝时期,儒学发展到“心学”阶段,使儒学滑向主观唯心主义的泥坑,走向了极端。22近代儒学传统地位的动摇:19 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儒学思想进行改造。十九世纪末,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 、 新学伪经考 ,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为维新变法寻找理论依据,为儒家思想赋予了新的内容。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提倡自由、平等的公民道德。袁世凯上台后,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将斗争矛头指向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认为儒家思想维护的封建礼教是“吃人”的礼教。新文化运动严重动摇了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但儒学的统治地位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3新中国成立以后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长效热点问题: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长效热点问题:中国共产党重视“党风”廉政建设长效热点问题:台湾问题、祖国统一问题长效热点问题:国共两党重要会议以及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会议长效热点问题: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两党关系的演变长效热点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的振兴相关问题长效热点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一、中国古代的和谐理念及其在对外交往中的体现二、新中国为构建和谐世界所做的努力长效热点问题:世界主要大国崛起及其启示二、影响大国崛起的主要因素1政治因素: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变革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如资产阶段革命或改革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苏联一跃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2经济运行模式及一些具体的经济政策:首先,经济运行模式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如英国的圈地运动,使农业经营方式适应了资本主义时代发展的需要,法国的农业经营方式,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制约着法国经济的发展。其次,经济运行模式还要适合各自的国情,如 19 世纪后半期日本经济的发展,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相比,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第三,一些具体的经济政策直接以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如美国的宅地法 ,促进了西部开发,并对美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产生了带动作用。第四,任何经济运行模式或经济政策,都是与特定的情境相适应的,因此,必须适时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持续发展。3国际环境:国际环境曾为一些国家的崛起提供了机遇,如新航路的开辟,将英国由欧洲的边缘,推到了国际商路和贸易中心的位置,便利了英国的海外贸易与掠夺少动,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兴起与发展;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新加坡的发展,则是利用了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集型产业的机遇。4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科学技术,是所有大国崛起的共同因素。三、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在特定时间段,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比可突出探究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原因的意义,也更有利于得了一些较为深刻的认识。四、具体分析个别国家崛起的原因大国的崛起,有其共同性的原因,但又有各自的具体原因,只有通过对每个国家具体原因的分析,才能掌握其共性的原因,进而得出规律性的认识。长效热点问题:朝鲜核问题以及东北亚国际局势的紧张长效热点问题:重大科技成就、诺贝尔科学奖等与科技相关的热点问题长效热点问题:古今中外法制建设长效热点问题:两德统一 20 周年以及世界史上各国分裂与统一长效热点问题:达沃斯经济年会、世界经济峰会和世界经济全球化问题长效热点问题:上海世博会以及世界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二、世界近代现代城市化进程1 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特点:第一、古代都城移动的空间呈现出三条轨迹。第一阶段,从商朝盘庚迁殷、都城稳定开始到北宋为止,都城一般都建立在中原地区,这里是关中平原中央,地形开阔,享有水上交通的便利,可以与诸侯国进行便利的经济文化往来。中唐以后因为气候的变迁及关中地区的过度开垦,黄河、渭河泥沙大增,渭河及黄河三门峡一带漕运十分困难,致使天子也常常不得不“逐粮而居” ,就食东都洛阳。关中已失去了容纳国都的经济基础。国都城址向经济文化发展更有前途的东部转移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阶段前期都城呈现出由西向东迁移的轨迹:镐京、长安-洛阳。后期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都城迁移呈现由北向南迁移的趋势:长安、洛阳- 开封。第二阶段,从北宋至清朝百多年间,都城完全离开中原移到临海地区,都城的迁移又出现由南向北移动的趋势:临安- 北京。北京位于东北大平原、华北大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地理单元的结合处。经过3辽、金、元、明、清五代,从陪都发展成为首都前后也近 1000 年。这里处于北方民族文化交流的有利地位。大运河的续修将中国另外两大地理单元,即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连接起来,使北京得到长江流域经济与文化的支持。第二、古代都城既是统治阶级的政治中心,又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这点同西欧社会早期封建国家都城只是政治中心、与商业和经济中心的城市分离有明显的区别; 第三、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权和神权是社会统治的中心,有至上的权威,这种社会状况反映在城市布局中,就是皇宫和宗庙居于城市的中心,作为商品交换场所的“市 ”在都城中则偏于一隅。古代都市的建筑布局,都是整齐划一,有纵贯全城的中轴线,两边是对称分布。第四、古代都城的规划体系分为两个重要发展阶段。从曹魏到隋唐都城的规划都表现为封闭的棋盘形状, “坊” 、 “市”分开(商业区和居民区严格分开) ,店铺全部集中在市里,是典型的封闭式市场模式。从宋都东京到明清都城北京,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地贸易的日渐频繁,城市的布局呈现出开放式街道规划。北宋东京( 开封) 里城的中心被宫城所占据,而在交通便利的汴河两岸形成繁荣的商业活动场所。中国历史上长期实行的“坊”、 “市” 分设制度至此已经不再存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东京汴河两岸繁华的商业活动。第五、古代都城随着封建国家的繁荣强盛,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逐渐形成国际性的大都市。从隋朝开始,京都长安成为少数民族和周边国家商贸往来的中心,后来唐都长安、元大都在经济文化交流中都具有世界性的特点。随着明朝中后期实行海禁,闭关锁国以后,古代都城的这一特点才逐渐丧失;(2)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特点及原因进入近代以后,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定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洋务派、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在交通便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沿江、沿海地区开设工厂,在这些地区涌现出一批近代城市。(3) 中国六大古都:我国古代的都城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我国古著名都城有六个: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北京。(4)中国古代六次著名迁都公元前 14 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 。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被迫迁都洛邑(今洛阳) ,史称东周。494 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1421 年,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应天(今南京)迁到北京。1618 年,后金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西)迁到沈阳。1644 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清政府把都城迁到北京,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5)中国近代时期的城市化进程(1)概况: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代,城市的发展也深受影响。 南京条约规定在东南沿海开辟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这一时期,原有的商业中心广州和新兴的上海商业贸易最为兴盛。上海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点,是进出长江流域的门户,水陆交通便利,周围物产丰富,商品经济发达,市场广大。到 19 世纪 50 年代,贸易中心逐渐由广州移到上海。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规定增开

注意事项

本文(2011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热点问题专题)为本站会员(宝路)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