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三 酶与atp课件

  • 资源ID:61657482       资源大小:2.41MB        全文页数:5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三 酶与atp课件

专题三 酶与ATP,最新考纲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知识串联回顾,核心考点突破,知识串联回顾 思维串联·纵横联系,答案:RNA 高效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温度 APPP 细胞呼吸 光合作用,体验真题·明考向,核心考点突破 核心考点·高效突破,核心考点一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1.(2016·海南卷,1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D,解析: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ADP生成ATP,需要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因此,加入细胞呼吸抑制剂,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减少,ATP生成会减少;无氧条件下,植物细胞会通过无氧呼吸供能,无氧呼吸过程中,只有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过程中释放能量。,2.(2015·海南卷,3)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 B.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C.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 D.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D,解析:酒精发酵即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少量能量,该过程中有ATP生成;ATP由腺嘌呤、核糖和磷酸组成。,3.(2016·全国卷,29,节选)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 来标记DNA分子。用、和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PP或dAPPP)。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 32P 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 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 (填“”“”或“”)位上。,解析:(1)ATP水解形成ADP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因此,ATP转移到DNA末端上的磷酸基团位于ATP的位上。 答案:(1),(2)若用带有 32P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 32P 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 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 (填“”“”或“”)位上。,解析:(2)dATP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后形成的dAP为组成DNA分子的成分之一,因此,若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位上。 答案:(2),命题感悟:本部分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一般与需能、耗能的具体生理过程相结合,考查ATP的来源、功能及ATP与ADP之间的转化过程,也可从ATP的组成成分与其他有机分子的关系进行命题。一般难度不大。,1.理清ATP分子的结构,要点整合·提素养,C、H、O、N、P,腺苷,2.明辨与ATP相关的6个易错点 (1)ATP不等同于能量 ATP是一种 化合物,是一种储能物质,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 (2)细胞中ATP含量:很少,由于ATP与ADP间的快速 ,因此能保证生命活动的需要。 (3)ATP与水:ATP合成时可产生水、ATP水解时需消耗水。 (4)ATP并非“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除ATP外,还有GTP、CTP、UTP等。 (5)除光能、有机物中化学能之外,硝化细菌等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可利用体外无机物(如NH3)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6)ATP产生与O2间的关系,高能磷酸,转化,酶,无氧呼吸,素养培优,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观”ATP形成,1.(2018·浙江杭州一模)ATP的结构示意图如下,表示组成ATP的物质或基团,表示化学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表示鸟嘌呤 B.化学键断裂的化学反应属于吸能反应 C.在ATPADP循环中可重复利用 D.若化学键断裂,则左边的化合物是ADP,考向一,围绕ATP的结构与功能考查理解能力,C,考向设计·通技法,解析:图中表示腺嘌呤;表示高能磷酸键,化学键断裂的化学反应属于放能反应;表示磷酸,在ATPADP循环中可重复利用;若化学键断裂,则左边的化合物是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2.(2018·河南洛阳高三统考)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B.病毒增殖所需的能量,一定来自宿主细胞产生的ATP C.酵母菌只有在缺氧的条件下,其细胞质基质中才能形成ATP D.ATP中的能量可以来自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C,解析: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该阶段是氧气与H反应产生水;病毒不能独立代谢生存,其增殖过程中需要的能量来自宿主细胞产生的ATP;无论有氧还是无氧条件,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由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丙酮酸,同时形成ATP;ATP中的能量可以来自光能(光合作用)和化学能(呼吸作用),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机械能等能量。,方法技巧,ATP的组成,3.(2018·四川眉山模拟)下列有关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B.细胞内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C.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D.人体在剧烈运动中,细胞ATP的合成速率大于其分解速率,考向二,围绕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考查综合分析能力,D,解析: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ATP,生物体中ATP含量少,但转化速度快,不停地进行着ATP与ADP相互转化,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ATP的合成需要能量,细胞内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如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或化学能(如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如萤火虫发光等;人体在剧烈运动中,细胞内产生ATP的速率和产生ADP的速率相当,但速率加快。,4.(2018·江苏模拟)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如图是ATP和ADP、AMP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TP、ADP、AMP和核糖体中都含有核糖 B.甲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用于C3还原或细胞分裂 C.催化乙和丙过程的酶应该是同一种酶 D.部分酶的组成元素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C,解析:ATP中的A代表腺苷,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ATP、ADP、AMP都含有核糖,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而RNA中也含有核糖;甲过程为ATP的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C3还原或细胞分裂;酶具有专一性,催化乙和丙过程的酶应该是不同种酶;ATP的组成元素为C、H、O、N、P,部分酶的成分是RNA,RNA的组成元素也是C、H、O、N、P。,体验真题·明考向,核心考点二 酶的本质、特性及影响因素,1.(2017·全国卷,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C,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DNA,也能进行复制,因此细胞质中含有参与DNA合成的酶;酶可在细胞内、细胞外和生物体外发挥作用,因此酶在生物体外可以有催化活性;盐析的方法会让胃蛋白酶析出,且不会破坏该酶的结构;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 ,但保存酶一般在04 的低温条件。,2.(2016·全国卷,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解析:测定酶活力时,在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的情况下,应先加入缓冲液,其可以为酶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再依次加入底物和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相同时间内产物的量越多,酶活力越强。,3.(2016·全国卷,29)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 )、B组(40 )和C组(60 ),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 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 ,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 。,解析:(1)在60 条件下,反应的最终产物浓度比20 和40 条件下小很多,说明酶在60 条件下最终失活。20 与40 条件下相比,40 时酶促反应达到反应平衡的时间短,说明40 条件下酶活性较高。 (2)在时间t1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 变成30 ,由该酶活性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可知,30 条件下的该酶活性大于20 条件下的,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 答案:(1)B (2)加快,(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 ,原因是 。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 , 其特性有 (答出两点即可)。,解析:(3)t2时C组的产物浓度已不再增加,但由A和B组t2时的产物浓度可知,t2时C组底物并未全部被分解,C组产物浓度不再增加是由于C组温度条件下t2时酶已经变性失活。因此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增加2倍量的底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t3时产物的总量也不会再增加。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等。 答案:(3)不变 60 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 (4)蛋白质或RNA 高效性和专一性,命题感悟:本部分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考点主要集中在酶的本质、作用、特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同时酶相关曲线的模型分析及相关实验探究属于重点,备考时应特别关注实验操作步骤、单一变量设置与自变量、因变量分析。,要点整合·提素养,1.明辨对酶理解的“八大误区” (1)误认为“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实际上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由此可联想酶合成的原料有 和 ,酶合成的场所有 和 。 (2)误认为“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酶”,实际上,凡是 都能产生酶。 (3)误认为“酶具有调节、催化等多种功能”,实际上酶是生物催化剂,只起 。 (4)误认为“酶和激素一样,酶促反应完成后酶随即解体”,作为催化剂的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前后分子结构不发生改变,仍具有催化作用。 (5)误认为“酶作为催化剂时参加了化学反应”,实际上酶作为催化剂时只是降低 ,不参加化学反应。,氨基酸,核糖核苷酸,核糖体,细胞核,活细胞,催化作用,化学反应的活化能,(6)误认为“酶为化学反应提供了活化能”,实际上,酶并未给化学反应提供能量,只是降低了参加反应的物质从常态转变为活跃状态所需的能量。 (7)误认为“酶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实际上酶既可在细胞内也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8)误认为“低温引起酶的变性失活”,实际上低温只是 酶的活性,不破坏酶的 ,但高温能使酶失活。 2.记牢常考的“7种酶” (1) 催化脱氧核苷酸间缩聚形成磷酸二酯键,用于DNA复制。 (2) 用于转录时DNA解旋及核糖核苷酸间的连接。,抑制,结构,DNA聚合酶,RNA聚合酶,(3),限制酶,DNA连接酶,(4)D

注意事项

本文(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三 酶与atp课件)为本站会员(小**)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