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4届高三化学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含解析
-
资源ID:601123828
资源大小:1.22M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5金贝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
四川省成都市2024届高三化学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含解析
高2024届高三下期理科综合试题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Ni59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13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与所述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选项生产生活实例化学知识A补铁剂与维生素C同时服用效果更佳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B用小苏打作发泡剂烘焙面包受热分解C用标准液检测污水中含量CuS属于难溶电解质D豆浆煮沸后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蛋白质发生了水解反应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防止补铁剂中Fe2+被氧化为Fe3+,故A不符合题意;B面包师用小苏打作发泡剂烘培面包,利用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的CO2遇热体积膨胀的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CCuS属于难溶电解质,用Na2S溶液将Cu2+转化为沉淀来检测污水中Cu2+含量,故C不符合题意;D豆浆煮沸发生变性,而水解才生成氨基酸,没有关联,故D符合题意;答案选D。2. 药物异搏定合成路线中的某一步反应如图所示(部分产物未给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分子中一定共面的碳原子有8个B. 有机物X可发生取代、加成、氧化反应C. Y碱性溶液中反应可用于生产肥皂D. 1 mol有机物Z与足量的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最多可消耗6 mol氢气【答案】B【解析】【详解】A苯环、羰基中7个碳原子共平面,甲基中的1个碳原子有可能与苯环共平面,则该分子中一定共面的碳原子有7个,A项错误;B有机物X中含有羰基和苯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含有羟基可以发生氧化反应,B项正确;CY不是油脂,不能发生皂化反应,C项错误;DZ中含有1个苯环、2个碳碳双键,1 mol有机物Z与足量的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最多可消耗5 mol氢气,D项错误;故选B。3. 为完成下列各组实验,所选玻璃仪器和试剂均准确、完整的是(不考虑存放试剂的容器和连接装置)实验序号实验目的玻璃仪器试剂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长颈漏斗、烧杯、碘水制启普发生器、试管、导管固体、浓硫酸(70%)配制1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1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蒸馏水、NaCl固体葡萄糖的银镜反应实验试管、酒精灯、烧杯、量筒、胶头滴管10%葡萄糖溶液、新制的银氨溶液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A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需要用分液漏斗,不是长颈漏斗,A错误;B制取SO2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固体易溶于水,不成块状,启普发生器不能控制,应该用分液漏斗和圆底烧瓶来制取,B错误;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仪器中还缺少胶头滴管,C错误;D葡萄糖的银镜反应实验用试剂是:10%葡萄糖溶液、新制的银氨溶液,用温水浴加热,所用仪器有试管、酒精灯、烧杯、量筒、胶头滴管,D正确;答案选D。4.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 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的阴极反应:B. 少量氯水滴入到碳酸钠溶液中:C. 普通锌锰干电池(电解质主要成分为氯化铵)的正极反应:D. 氯化铝溶液逐滴加入到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中,并边加边振荡:【答案】A【解析】【详解】A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B少量氯水滴入到碳酸钠溶液中,即碳酸钠溶液过量,酸性:碳酸大于次氯酸大于碳酸氢根,则根据得失电子守恒以及电荷、原子守恒得:,B正确;C普通锌锰干电池(电解质主要成分为氯化铵)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正确;D氯化铝溶液逐滴加入到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中,并边加边振荡,发生互相促进水解的反应:,D正确; 故选A。5. 前四周期元素X、Y、Z、W、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Y、Z同周期,Z、W同主族;X、Y、Z是人体内含量最高三种元素,X、Y、Z、W、Q五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为51。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 原子半径B. X、Y形成的化合物沸点低于X、Z形成的化合物C. 这些元素组成的三元化合物都可溶于水D. 的一种化合物常加于煤中,避免煤燃烧产生的的某种氧化物污染空气【答案】D【解析】【分析】X、Y、Z是人体含量最高的三种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X是氢,Y是碳,Z是氧;W和氧同族,所以W是硫;五种元素核外电子数之和是51,所以Q是钙,据此回答,【详解】A原子半径,A错误;BH、C形成的化合物为烃类化合物,有固态、液态、气态,故沸点不一定低于H、O形成的化合物为水或过氧化氢,B错误;C这些元素组成的三元化合物中,难溶于水,C错误;D常加于煤中,避免煤燃烧产生的污染空气,D正确; 故选D。6. 恒温条件下,用图1所示装置研究铁的电化学腐蚀,测定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B段主要发生析氢腐蚀B. AD段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C. BC段正极反应式主要为O2+4e-+2H2O=4OH-D. DE段溶液pH基本不变,可能的原因:相同时间内,2Fe + O2 + 4H+=2Fe2+ + 2H2O消耗H+的量与4Fe2+ + O2 +10H2O=4Fe(OH)3 + 8H+产生H+的量基本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图1中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开始时pH=1.8,AB段溶液pH值增大,体系压强增大,铁主要发生析氢腐蚀;BD段溶液的pH值增加,体系压强减小,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DE段溶液pH基本不变,但压强减小,产生的Fe2+被O2氧化,pH基本不变可能的原因:相同时间内,2Fe + O2 + 4H+=2Fe2+ + 2H2O消耗H+的量与4Fe2+ + O2 +10H2O=4Fe(OH)3 + 8H+产生H+的量基本相同。【详解】A由图可知,AB段体系的压强增大,说明产生了氢气,故AB段主要发生析氢腐蚀,A正确;BAD段内发生的都是铁的电化学腐蚀,铁在负极的电极式为:Fe-2e-=Fe2+,B正确;C由图可知BC段的pH为3-5,正极不能产生氢氧根,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C错误;D根据分析,D正确;故选C。7. 298K时,用NaOH溶液分别滴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R、三种溶液。pMp表示负对数,M表示、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当离子浓度时,该离子完全沉淀。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代表滴定溶液的变化关系B. 调节pH=5时,溶液中完全沉淀C. 滴定HR溶液至X点时,溶液中:D. 经计算,能完全溶于HR溶液【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KspCe(OH)3=c(Ce3+)3c(OH-),由于KspCe(OH)3>KspAl(OH)3,且满足pCe3+pAl3+,即Al(NO3)3、Ce(NO3)3两条线不可能相交,为HR滴定曲线,而、分别为Al(NO3)3、Ce(NO3)3滴定曲线,由pH=4.1时,c(OH-)=10-9.9mol/L,推知KspAl(OH)3=1×(10-9.9)3=10-29.7,同理pH=7.3时,推得KspCe(OH)3=1×(10-6.7)3=10-20.1,由pH=5.5时,得出,据此回答。【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代表滴定Al(NO3)3溶液的变化关系,A错误;B调节pH=5时,c(OH-)=10-9mol/L,则10-5,溶液中Al3+未完全沉淀,B错误;CX点成分为NaR、NaOH,该溶液呈碱性所以c(Na+)>c(OH-)>c(H+),C正确;D,该反应的K小,该反应很难发生,Al(OH)3不能完全溶于HR溶液,D错误;故选C。第卷(非选择题,共174分)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8. 废旧电池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的主要成分为,通过高温氢化和湿法冶金的方法回收其中的镍、钴、锰、锂,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该工艺条件下,Ni2+开始沉淀的pH为2,Co2+开始沉淀的pH为3。M2+(Co2+或Ni2+)的萃取原理:2HR(有机相)+M2+(水相)MR2(有机相)+2H+(水相)。回答下列问题:(1)“高温氢化”时固体产物为Co、Ni、MnO和LiOH,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际生产中还有少量的Li2CO3生成,原因是_。(2)“酸洗”的目的是_;若“洗液”中c(Li+)=2.0molL-1,加入Na2CO3固体后,为使沉淀Li2CO3中Li元素含量不小于Li元素总量的95%,则1.0L“洗液”中至少需要加入Na2CO3的物质的量为_mol忽略溶液体积变化,Ksp(Li2CO3)=2.2×10-3。(3)“沉锰”过程中pH对金属沉淀率的影响如图所示。生成MnO2的离子方程式为_。pH=0.5时,有少量钴、镍析出,可能的原因是_;应选择的最佳pH为_。(4)“反萃取”的目的是将有机层中Co2+、Ni2+转移到水层。试剂X为_(填试剂名称)。为使Co2+、Ni2+尽可能多地转移到水层,应采取的实验操作有_。【答案】(1) . 6+7H26LiOH+2Li+2Co+2MnO+4H2O . LiOH与空气中CO2反应(2) . 降低锂在固体残余物中的含量 . 1.17(3) . 3Mn2+2MnO+2H2O=5MnO2+4H+ . MnO2沉淀过程中夹杂、包裹 . 1(4) . 盐酸 . 多次反萃取【解析】【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废旧电池正极材料在氢气和氮气混合气体中高温氢化时,转化为钴、镍、一氧化锰和氢氧化锂,“高温氢化”时得到的固体经水洗、草酸酸洗得到氢氧化锂洗液和固体残余物;向氢氧化锂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将溶液中的锂离子转化为碳酸锂沉淀,过滤得到碳酸锂;向残余物中加入硫酸溶液酸浸,将钴、镍、一氧化锰转化为可溶的硫酸盐,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高锰酸钾,将溶液中的锰离子转化为二氧化锰沉淀,过滤得到二氧化锰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HR有机萃取剂萃取溶液中的亚钴离子和镍离子,分液得到水相和有机相;向有机相中加入盐酸,经多次反萃取、分液得到水相和有机相;水相中氯化亚钴和氯化镍在一定条件下分离得到氯化亚钴和氯化镍。【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高温氢化时发生的反应为高温条件下与氢气反应转化为生成钴、镍、一氧化锰、氢氧化锂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7H26LiOH+2Li+2Co+2MnO+4H2O;实际生产中还有少量的碳酸锂生成说明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锂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故答案为:6+7H26LiOH+2Li+2Co+2MnO+4H2O;LiOH与空气中CO2反应;【小问2详解】由分析可知,水洗、草酸酸洗得到氢氧化锂洗液,所以酸洗的目的是将锂元素完全转移到洗液中,降低锂在固体残余物中的含量;由题意可知,溶液中锂离子转化为碳酸锂时,消耗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2.0mol/L×1.0L×95%×=0.95mol,溶液中锂离子的浓度为2.0mol/L2.0mol/L×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