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以“学查改”强作风奋力谱写民政新篇章
交流发言:以“学查改”强作风,奋力谱写民政新篇章同志们:“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金色名片”,更是民政系统涵养清风正气的根本遵循。XX市民政局肩负着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职责,必须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作风建设。今天,我们齐聚于此,就是要以专题读书班为契机,深刻领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政治内涵,把作风建设融入民政工作全链条,以“学”铸魂、以“查”破题、以“改”增效,为XX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作风根基。一、鉴往知来,在“学思践悟”中筑牢信仰之基(一)深学党章党规,明纪律之矩。党章党规是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是党章党规在作风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全市民政系统党员干部要逐条逐句研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党内法规,深刻领会“六个严禁”“八个坚持”的核心要义,明确权力边界和行为底线。要把学习制度规定与民政业务结合起来,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基层治理等工作中,严格对照制度规范流程,确保每一项政策落实、每一笔资金使用都符合纪律要求,让制度刚性约束成为民政工作的“护身符”。通过系统学习,切实增强纪律意识,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使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民政系统落地生根。(二)研学党的历史,悟宗旨之本。“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的历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新时代的中央八项规定,作风建设始终是我们党赢得人民信任的重要法宝。全市民政干部要深入学习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加强作风建设的生动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性成就,从“半条棉被”的温暖、“脱贫攻坚”的壮举中汲取精神力量。要把学习党史与民政工作的“为民”本质结合起来,深刻认识到民政工作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通过党史学习,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风向标”,用心用情解决好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福利等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三)精学创新理论,强思想之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推进作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民政系统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著作,深入领会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改进文风会风、密切联系群众等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将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民政工作的实践力量。例如,在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时,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深入调研掌握老年人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在推进基层治理创新中,要运用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统筹各方资源,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民政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二、察势观风,在“解剖麻雀”中找准作风之弊(一)查责任落实,看担当作为。民政工作涉及民生福祉,责任重于泰山。全市民政系统要聚焦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深入查找责任落实中的“中梗阻”问题。一查党组织主体责任是否压实,看是否将作风建设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与民政业务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二查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是否到位,看是否带头遵守纪律规矩,对分管领域作风问题敢抓敢管;三查党员干部岗位责任是否清晰,看是否存在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现象,特别是在应对急难险重任务时,能否挺身而出、主动作为。通过压实责任链条,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民政系统落地见效。(二)查形式主义,看工作实效。形式主义是作风建设的大敌,严重影响民政工作效能。要聚焦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突出问题,深入查找形式主义新表现。一查文件会议是否精简务实,看是否存在照抄照搬、重复发文、会议冗长等问题,能否做到“少发文、发短文,少开会、开短会”;二查工作留痕是否必要适度,看是否存在“为留痕而留痕”现象,能否将更多精力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三查考核评价是否科学合理,看是否存在“唯材料、唯数据”倾向,能否真正考出工作实绩、考出责任担当。通过整治形式主义,让民政干部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服务群众、推动工作。(三)查享乐奢靡,看纪律底线。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全市民政系统要时刻警惕享乐奢靡隐形变异问题,坚守纪律底线。一查公务接待是否规范,看是否存在超标准接待、公款吃喝等问题,能否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清单制”;二查办公用房和公车使用是否合规,看是否存在豪华装修、公车私用等现象,能否做到“办公用房面积不超标、公车使用有记录”;三查礼品礼金收受是否杜绝,看是否存在违规收送电子红包、快递送礼等行为,能否坚决抵制“微腐败”诱惑。通过严抓享乐奢靡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民政干部清正廉洁、干净干事。(四)查服务质效,看群众口碑。民政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由群众来评判。要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深入查找服务质效方面的不足。一查社会救助是否精准及时,看是否存在“漏保”“错保”现象,能否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二查养老服务是否优质便捷,看是否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能否提供“就近可及、普惠公平”的养老服务;三查基层治理是否充满活力,看是否存在社区服务不到位、社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能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通过提升服务质效,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民政工作真正成为“民心工程”。(五)查制度执行,看刚性约束。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全市民政系统要聚焦制度执行中的突出问题,强化刚性约束。一查制度学习是否深入,看党员干部是否熟悉中央八项规定及其配套制度,能否做到“知规明矩”;二查制度执行是否严格,看是否存在打折扣、搞变通现象,能否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三查制度完善是否及时,看是否存在制度漏洞和短板,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制度。通过加强制度执行和完善,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长效机制,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常态化长效化落实。三、破立并举,在“标本兼治”中彰显整改之效(一)自查自纠,刀刃向内“照镜子”。“人贵有自知之明。”全市民政系统党员干部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开展全面深入的自查自纠。一要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民政工作纪律要求,列出“问题清单”,从思想认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深入剖析根源;二要通过“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互相帮”等方式,广泛征求服务对象、基层单位和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确保问题查找全面准确;三要针对查找出的问题,制定“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确保问题整改见底见效。通过自查自纠,真正做到“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二)立行立改,雷厉风行“动真格”。“闻过而能改,闻善而能用。”对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坚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一要聚焦群众办事“痛点”,优化民政服务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推行“一站式服务”“网上办理”,让群众办事更便捷;二要聚焦民生政策“堵点”,加强对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三要聚焦干部作风“难点”,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严肃问责,树立“奖优罚劣、激励担当”的鲜明导向。通过立行立改,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展现民政干部的良好形象。(三)建章立制,久久为功“固根本”。“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作风建设长效化必须靠制度来保障。全市民政系统要注重从个性问题中发现共性规律,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一要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将作风建设纳入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加大考核权重,让作风过硬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二要健全监督问责制度,整合纪检监察、审计、社会监督等力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严肃查处;三要加强制度宣传教育,通过专题培训、案例剖析等方式,提高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和执行能力。通过建章立制,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四)统筹结合,融合互促“提质效”。“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作风建设要与民政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做到两手抓、两促进。一要把作风建设与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围绕“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以作风建设成效推动业务工作提质增效;二要把作风建设与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结合起来,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以优良作风践行初心使命;三要把作风建设与民生保障结合起来,在民生保障中体现作风建设成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断增进民生福祉。通过统筹结合,实现作风建设与民政业务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四、行稳致远,在“常抓不懈”中涵养清风之气(一)强化政治引领,拧紧“总开关”。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全市民政系统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来遵守,确保民政工作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强化政治担当,胸怀“国之大者”,把民政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谋划和推进,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二)领导率先垂范,当好“领头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要发挥“关键少数”作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榜样。要带头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头遵守纪律规矩,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做到心正、身正、言正、行正。要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要加强对分管领域和下属单位的管理和监督,敢抓敢管、善抓善管,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三)弘扬新风正气,培育“好生态”。“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良好的政治生态是作风建设的重要保障。全市民政系统要大力弘扬清正廉洁、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新风正气,培育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要加强廉政教育,通过开展廉政讲座、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方式,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要树立先进典型,表彰奖励作风优良、业绩突出的干部,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要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露头就打,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同志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XX市民政局全体党员干部要以此次专题读书班为新起点,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学”为基、以“查”为镜、以“改”为要,不断锤炼过硬作风,提升服务质效。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初心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优良作风推动XX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XX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