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意象、景象分析+课件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形象分析,形象题,人 物 形 象,景 物 形 象,事 物 形 象,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鉴赏,景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即,意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往往有两种类型:一是画面描述题,二是意境赏析题。,前者,答案要点有“画面特点”“画面内容(意象)”两部分,对情感分析一般不作要求;,后者,答案要点除以上两点外,还要分析其所蕴涵的感情、所运用的艺术技巧。,目录,壹。,高考设问方式,贰。,答题思路及例题,叁。,配套习题,常见设问,(一)画面描述题,1(2018天津卷)“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2017天津卷)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二)意境赏析题,1(2016全国卷)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2012湖南卷)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答题思路及例题,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1,)“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4分),解析:,第一步,:概括特点。本题通过明确重点词语的含义来概括画面特点。如“平畴”指平旷的田野,“怀新”指孕育着新的生机。,第二步,:描绘画面。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这两句诗所描绘的画面。,答案:描绘了一派,辽阔自由、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充满着希望。,意境赏析“4步骤”,度破讷沙,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释】:破讷沙:系沙漠译名,亦作“普纳沙”(新唐书地理志七)。鸊鹈泉:泉水名。,【翻译】:凯旋越过破讷沙沙漠的队伍惊飞了大雁,在鸊鹈泉上战胜了敌军的将士们刚刚归来。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解析:第一步:,典型景物(意象),。前两句的主要意象有辽远的大漠、高飞的大雁。后两句的主要意象有日出、铁衣。第二步:把,主要意象组合和画面描摹出来。,第三步:,概括画面氛围特征,。辽远的大漠、高飞的大雁,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构成喜忧对比;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下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构成暖冷、声色等的比照。由此可概括出雄健、壮美的意境。第四步:据氛围特征分析情感。根据上面的意境分析,不难概括出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下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步骤一、二、三),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步骤四),随堂巩固练习,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西 楼,曾 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而诗人却四面窗帘都打开,卧看风雨。,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景象特点,描摹图景,作者思想,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点出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小桥,流水,村落,人家。,村中平静的池塘时飘流出的浮萍,也把岸点缀成了绿色显得十分恬静。,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彰显主人的高雅脱俗的审美情趣。,足见操守清介,志在归隐园田。“人不到”说明主人又去纵情山水,沉醉于自然美景去了。,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答案】描绘了一幅寒秋送别的凄凉画面。落地的寒霜透出了寒意,鸿雁的哀鸣令人悲伤,云山茫茫行路难,寒冷的树色令人悲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教材衔接,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诗人写景有什么特点?,动静结合、俯仰结合、工笔、色彩相衬,描绘了一幅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图,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问: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边塞景象?是如何描绘的?,诗人虚实结合,先用,比喻,手法写清晨的雪景;再用,反衬、夸张,手法写雪天雪地;后用,烘托、对比,手法写暮雪.从雪中的树、雪中的人、雪中的天地、到雪中的军营,雪中的红旗,雪中的天山.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由外及里,又由里及外;由地面写到空中,又由空中写到地面.立体地再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形象和诗人的丰富感情。,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情景交融,2,、虚实结合:“潮平两岸阔”写实.“风正一帆悬”写虚.这句话写出了实景之美,虚景之壮阔.,3,、寓理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