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急诊和重症(二)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小动物急诊和重症(二),上次讲座讲到 犬(小动物)休克,要点:,休克是一种多器官系统机能障碍,影响到重要脏器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心血管系统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低容量性,血液分布性或心源性休克,治疗休克的关键步骤是静脉输液疗法,成功救治休克病例的关键是:及时确诊,对动物的检查要迅速,休克疗法的及时实施,对休克病例的治疗不仅限于输液疗法及用药,(休克治疗药物),休克的病因,低容量性休克,血液分布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休克的临床症状,心动过速,低血压,呼吸频率,体温降低,全身无力,不安,沉郁,尿产生量下降,昏迷,瞳孔散大,治疗措施,保持气道通畅,输氧疗法,静脉插管,查,PCV Total Solid Bun,止血,迅速输晶体或胶体液,保持体温,记录尿液产生量,考虑插导尿管,用抗休克药物,抗菌素或强心药,监护,监护措施,血压(,mmHg,),收缩压:,110-190,舒张压:,60-100,PCV,正常 犬:,45-55%,猫:,40%,总蛋白,正常 犬:,7.0,猫:,6.0,中心精脉压(,cm H2O,),正常:,0-10,休克:,0,输液过量:,8-12,心衰:,20,心脏填塞:,22-25,尿产量,正常:,1-2ml/kg/hr,心电图 血气:,动脉血,PH:7.35-7.45,PCO,2,:40mmHg,PO,2,:90mmHg,NaHCO,3,:25mEg/L,以上是复习前次内容,下面讲本次内容,静脉血,PH:7.35-7.45,PCO,2,:45mmHg,PO,2,:40mmHg,NaHCO,3,:25mEg/L,急性过敏症:病理及治疗,重点:,急性过敏是一种全身性过度敏感状态,通常由抗原和,IgE,发生反应所致(也有不属于此种的急性过敏),急性过敏反应中,原法介质(体内已有的)和继发介质(新产生的)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犬的急性过敏反应有时表现为兴奋、呕吐、下痢及昏厥;猫的症状为剧痒及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由支气管痉挛所致,对严重、全身性过敏的治疗需要紧急注射肾上腺素及尽快实施休克疗法,概述:,急性过敏是一种急性、致死性免疫反应,是由于体内产生了内源性化学介质,这些介质释放出来后,对各种器官发生作用。,急性过敏通常由,IgE,介导,但其它介质也可以引起类似的反应,有这些介质引起全身严重的过敏反应。,临床上对急性过敏病例诊疗成功,需要快速确定过敏的性质、对其病理机制有清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治疗措施,IgE,介导的过敏反应,由,IgE,介导的过敏反应是由于抗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发生反应,这种反应导致细胞释放具有活性的化学介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是,IgE,介导的免疫反应的主要部位(细胞),肥大细胞在皮肤和粘膜处聚集的较多,嗜碱性细胞则在血液循环中,IgE,是敏感动物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它产生以后会在敏感细胞表面的受体,Fc,段上结合。下次再有同样(种)抗原刺激时,,IgE,之间会出现搭桥现象或交叉结合现象,结合以后导致钙离子大量流入细胞内,由此激活细胞内一系列生化反应,效应细胞释放出化学反应颗粒,再由这些物质诱导产生(合成)过敏反应介质,非,IgE,介导的急性过敏非,IgE,过敏可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据认为是由常规途径或其他途径激活,补体系统,,继而产生过敏性毒素,C3a,和,C5a,这两种分子可以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而且会释放组胺,释放出的组胺可以促进平滑肌收缩,还可引起颗粒细胞释放水解酶类,在人体内,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过敏反应是通过激活补体系统而实现的,这已经在缺乏免疫球蛋白,A,的患者身上得到了证实,这类患者通常是由于输血、输血清或输,IgG,而导致产生抗,IgA,抗体,,IgG,,下次该患者再一次接触,IgA,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这样会直接导致血管收缩和平滑肌收缩,然后间接(通过过敏毒素)导致肥大细胞释放化学介质,由药物或其他化学物质引起的类(似)过敏反应,属于第二类过敏反应,这种过敏反应不是由,IgE,介导的。这种过敏反应在人医临床上较少见(不足,1%,),在小动物临床上发病率尚无确切统计,在非,IgE,介导引起的过敏反应中,过敏原直接引起肥大细胞释放颗粒,释放过敏介质。这样的过敏反应可以发生在第一次接触过敏原的情况,在人医临床上可以引起这类过敏的药物或化学物质包括:,阿斯匹林、非类固醇抗炎制剂、阿法类制剂、甘露醇、,含碘造影剂、右旋糖 等等,这些药物引起的反应可能各不相同(机制)。大多数可以引起这类反应的药物是因为其在体内的作用类似外源性蛋白,或是类半抗原,所以当这些药物进入体内之后,与携带蛋白结合,直接刺激产生抗体或刺激免疫应答,另一方面,药物和化学物质也可以引起由,IgE,介导的过敏反应。这类反应也是首先需要一次致敏刺激,然后在下次再接触同样刺激时便会引发过敏。常见的可以引起小动物过敏药物及化合物列于表,1,表,1,:常见过敏药物及化合物,激素类,(,完全抗原,):,胰岛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松弛素、加压素、甲状旁腺、倍他米松,非蛋白类药物,(,半抗原,),抗菌素类:青霉素类,(,阿斯匹林、氨苄西林,),、氯霉素、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磺胺类、头孢类、链霉素、多粘菌素,B,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类:阿斯匹林、布洛芬,中枢神经抑制剂:乙酰丙嗪、氯胺酮、噻胺酮(巴比妥类)、普吗嗪、利多卡因、安定,吗啡类镇痛剂,驱虫药:双氯酚、左旋咪唑、哌嗪类、砷制剂,其他药物:氨茶碱、钙制剂、含碘造影剂、新斯的明、双峰霉素,B,、疫苗、,酶制剂、异体蛋白(如球蛋白等)、维生素及右旋糖,食物(小动物不常见,人医常见):奶制品、蛋清、贝类及海产品、水果类,(如柑桔)、巧克力、谷物,其它形式的过敏有,特发性过敏及运动引起的过敏,过敏介质,肥大细胞一经激活,便会产生具有活性的介质,这些介质会触发过敏反应。过敏介质可分为如下两类(见表,),原(始)介质由肥大细胞产生,嗜碱性细胞释放含介质的颗粒。激发(刺激后产生的)介质是在肥大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其他一些细胞如颗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也会产生过敏介质。,原始介质,原始介质是引发及加重过敏反应的主要成分。有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细胞产生。这些颗粒吸引其他炎性细胞向过敏反应部位移行或聚集。这个过程又刺激已激活的细胞产生继发过敏介质。在原始介质中,组胺是最主要的,是导致过敏临床症状的主要因素。组胺是一种生物胺类,只存在于肥大细胞颗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