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神课件:心理生理障碍

27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600656235
  • 上传时间:2025-04-1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26.86K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2,一、概 述,生理功能障碍与心理因素有关,无明显精神活动或行为障碍,一组疾病,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3,二、,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4,(一),神经性厌食,5,1,、概 念,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慢性进食障碍,个体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常伴有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障碍,严重可危及生命,6,2,、流行病学,好发于青少年女性,男:女,1,:,10,平均发病年龄:女性,16,17,岁,男性,12,岁,经济水平高的人群患病率高,国外,12,18,岁女性患病率,0.5%,1%,我国 尚缺乏流行学资料,7,3,、病因与发病机制,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因素,8,4,、临床表现,担心发胖而故意节食,同时采取过量运动、引吐、导泻等方式以减轻体重。,过度节食造成消瘦,体重降至标准体重的(,85%,),75%,以下,,绝大多数患者为青少年女性,常伴有月经停止。,营养、水电解质。,排除躯体疾病所致体重减轻,排除节食是精神障碍的继发的症状。

      2、,9,5,、诊断,进食量明显低于常人,节食导致明显的体重减轻,异乎寻常的害怕发胖的超价观念,故意造成体重减轻,自我催吐、排便、过度运动、厌食剂和利尿剂,广泛的内分泌紊乱,10,6,、治疗,保证营养,逐渐恢复体重,8,12,周,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进行长期观察和预防复发,11,7,、病程,慢性迁延性病程,缓解和复发呈周期性交替,常伴有持久存在的营养不良、消瘦,可能并发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物质滥用和依赖、人格问题等,患病多年仍然可能康复,12,8,、预后,约,50,达到痊愈,约,25,的患者结局差,约,5,20,的患者死亡,预后相关因素,发病年龄、病程、体重、人格特征,家庭关系及社会适应,13,(二)神经性贪食,14,1,、概 述,定义,反复发作的不可控制的,冲动性的暴食,继之采用自我诱吐,导泻,利尿,禁食或过度运动来抵消体重增加为特征的一组进食障碍,流行病学,女性患病率为,1%3%,,男性患病率约为女性的,1/10,,平均起病年龄,1820,岁,15,2,、病因与发病机制,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16,3

      3、,、临床表现,频繁的不可控制的暴食,贪食行为一周至少出现两次,持续,3,个月以上;,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采取引吐、导泻、禁食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发胖的顾虑。,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于神经性厌食,自杀的危险性更高,与神经性厌食症交替出现;,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排除神经系统器质病变所致,17,4,、诊断,存在反复发作的暴食(至少在,3,个月之内每周有两次),每次都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的食物,持续存在进食的先占观念,对进食有强烈的欲望或冲动感,病人试图以自我引吐,导泻,间歇禁食,使用药物等手段以消除暴食引起肥胖,存在认为自己太胖的自我知觉,对肥胖有强烈的恐惧,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暴食及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继发的暴食,18,5,、鉴别诊断,可致呕吐的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吸收不良、胰腺炎、胆囊纤维化、感染性肠病,可致贪食的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机能减退等,颞叶癫痫,19,5,、治 疗,药物治疗,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小剂量氟哌啶醇,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及家庭干预,20,6,、病程与预后,未经治疗的患者,,12,年后,,25%35%,的病人症状自行缓解,经

      4、正规治疗的患者,,50%90%,缓解,预后有关因素,病程、病前社会功能、进食障碍症状严重程度,是否伴发精神疾病、社会支持不良,21,三、睡眠障碍,失眠症,嗜睡症,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睡行症,夜惊,梦魇,(一)失眠症,22,23,1,、概 述,定义,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常表现为难以入睡、维持睡眠困难或早醒,一般人群患病率,10,20%,男女差别不大,24,2,、病因与发病机制,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睡眠节律改变,生理因素,药物和食物因素,精神障碍,各种躯体疾病,25,3,、临床表现,难以入睡最多见,其次是睡眠浅表和早醒,对失眠的过分恐惧和后果过分担心,常有紧张、焦虑、担心或忧郁情绪,长期使用镇静催眠药,可造成药物依赖、个性改变、情绪不稳,26,4,、诊 断与鉴别诊断,诊 断,主要根据病人自己的陈述,睡眠脑电描记,排除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导致的继发性失眠,失眠每周三次,持续一月以上,且对社会功能有损害或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低下方可诊断,27,5,、治疗,一般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生物反馈、自我催眠,药物治疗,一般选择半衰期短、副作用和成瘾性较少的抗焦虑药和镇静催眠药,

      《精神课件:心理生理障碍》由会员第***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课件:心理生理障碍》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