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子园改扩建技术规程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种子园规划设计25 种子园建立技术46 种子园改建(改良性疏伐)77 建立优树收集区78 种子园管理技术79 子代遗传测定910 种子园技术档案12附录 A14附录 B15附录 C16附录 D17附录 E18附录 F21附录 G22附录 H24附录 I25附录 J26附录 K27附录 L28附录 M31附录 N33附录 O34III种子园改扩建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种子园园址选择,营建材料选择,种子园营建技术,种子园经营管理技术:包括抚育、去劣疏伐、病虫害防治、护林防火等,种子园疏伐、改建技术,子代遗传测定,档案管理的内容和具体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龙江森工集团所辖重点国有林区种子园的营建,去劣疏伐,升级改建。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6620 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LY/T 1344 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LY/T 1340 主要针叶造
2、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LY/T 1345 主要针叶造林树种种子园营建技术DB22/T 2862 林木种子园营建技术规程DB23/T 3264 长白落叶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升级改建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GB/T 16619 和 LY/T 1345-1999 中界定的术语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第二代优树在半同胞或全同胞子代测定林中选择优良家系或优良组合内的优良单株。3.2 无性系由同一原株营养繁殖产生的植株总和。3.3 家系同一植株(或无性系)的自由授粉子代,或双亲控制授粉产生的子代总和。前者称半同胞家系,后者称全同胞家系。3.4 种子园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的、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3.4.1 第一代无性系种子园(初级种子园)从天然林分或人工林中选择优树进行采穗,使用扦插或嫁接技术建立的种子园。3.4.2 第一代无性系去劣种子园在第一代无性系种子园基础上,经过淘汰遗传品质低劣、开花结实习性不符合要求的无性系或其部分植株的种子园。383.4.3 第一代改良无性系种子园(第一代生产性种子园或 1.5 代种子园)根据子代
3、测定结果,对初级种子园亲本无性系作重新选择,再建的种子园,称为第一代改良种子园。3.4.4 第二代种子园利用初级种子园建园亲本进行控制授粉,在子代测定林中选择优良家系中的优良单株,通过无性繁殖建立种子园,称为第二代种子园。3.4.5 改良代种子园改良代种子园是指由经过改良的繁殖材料建立的种子园,如第二代或更高世代的种子园。3.5 遗传测定对选育出来的优树通过无性繁殖得到的植株,或通过各种交配设计获得的子代,所进行的田间对比试验,并根据它们的性状表现作出的评价,称表现型的遗传测定。3.6 交配设计以测定优树遗传品质为目的而制定的各种交配制种方式。分为单亲谱系交配设计和双亲谱系交配设计。3.7 子代测定林为对所选定的优树进行遗传品质和配合力评价,用优树控制授粉或自由授粉的种苗建立的、供比较测定用的试验林。3.8 配合力在一定的交配系统中,一个亲本将其优良性状传递给后代的相对能力。在林木育种中,常以杂种一代的产量表现作为度量配合力的依据。配合力分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3.8.1 一般配合力在一定的交配系统中,一个亲本与其它各亲本交配所得的子代性状的平均表现。常用 GCA 表示。3.8.2
4、 特殊配合力两个特定亲本交配,其子代性状表现的平均值与两个亲本一般配合力的离差。常用 SCA 表示。3.9 现实增益被测的家系或无性系某个性状的平均值实际高于对照的百分比。4 种子园规划设计4.1 种子园地域特点4.1.1 在同一个种子园内,至少在同一个大区内,只能使用来自相似生态条件的优树繁殖材料。4.1.2 种子园的供种范围对乡土树种,供应包括优树原产地及与原产地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对外来树种,供应适生地区。4.2 种子园规模按种子园供种范围的用种量、单位面积产种量确定种子园建设规模。单个地点种子园面积不小于 10公顷。4.3 园址选择4.3.1 在适于该树种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范围内,选择有利于长期大量结实的地段建园。4.3.2 种子园要集中成片,避免与农田或其他用地插花。土地使用权明确,没有纠纷。4.3.3 种子园地势应平坦开阔,背风向阳,坡度不得超过 25,光照充足;土壤肥力中等、透气性和排水性良好,土层厚度在 40cm 以上,土壤酸碱度要符合树种特性;在干旱地区,应有一定灌溉条件。排水不良、风口以及易发生冻害、冰雹地段均不能选作园址。4.3.4 园址应设在该树种病虫害、兽害不
5、严重的地方。4.3.5 园址交通应较方便、劳力供应较充足。4.3.6 园址选择还应考虑水电、扩建需求和该地区今后建设的发展情况。4.4 种子园区划4.4.1 种子园区划设置种子园区划为若干大区,大区下设置若干小区。大区面积 310hm,小区面积不超过 1hm;大区间以主道为界,主道宽 68m,小区间设辅道,宽 46m。地势平缓地段的大小区均应划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山区半山区的大小区界应沿山脊或山沟、道路等划界,形状与面积根据地形确定,不求形状规整或面积一致,但应连接成片。4.4.2 隔离带建设种子园四周应有天然或人工花粉隔离带,以及防火隔离带。花粉隔离带不应小于 150m,且主风方向 200m 范围内不可分布大量同种或可以交配的近缘树种。种子园防火隔离带宽度应为 30m 以上。4.4.3 根据需要,在条件较好的平坦地段或阴坡、半阴坡设置采穗圃,面积约为种子园面积的 5%。同一无性系可集中栽植。4.4.4 根据种子园的面积、地貌、运输量设置简易公路和林道,构成道路网。4.5 建园材料来源和数量4.5.1 在了解建园树种地理变异规律的情况下,种子园可采用优良种源区的优树繁殖材料。4.5.2
6、面积在 1030hm2 的第一代无性系种子园应有 50100 个无性系;3160hm2 的应有 100200个无性系;60hm2 以上的应有 150 个以上无性系。实生苗种子园所用家系数应多于无性系种子园所用无性系数。第一代改良种子园所用无性系数量为第一代无性系种子园的 1/21/3。4.6 种子园总体设计方案建立种子园必须根据建园的需要和原则编写总体设计方案。4.6.1 基本情况: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植被和水文资料;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基本建设、设备、交通条件、四邻和劳力状况。4.6.2 总体设计:各经营区包括种子园、采穗圃、苗圃以及优树收集圃、子代测定林、试验林的设置和布局,道路和防火系统,灌溉系统,基本建设。4.6.3 建园技术:无性系来源和数量、繁殖方法、栽植密度和配置方法、整地、定植。4.6.4 经营管理措施:改良土壤、促进结实、预防灾害、去劣疏伐。4.6.5 经济效益分析和投资预算。4.6.6 图表包括 1/2000、1/5000 地形图、区划图、无性系植株定植(配置)图等。5 种子园建立技术5.1 优树选择技术5.1.1 优树选择区域:必须在与用种范围相适应的生态区内
7、进行选择,并且应首先考虑最适宜的优良种源区为选优区域。5.1.2 选优林分5.1.2.1 优树选择一般应在适宜的选优区域内的优良林分中进行。没有优良林分时,可以先确定临时选优林分,在该选优林分中进行选优。5.1.2.2 选优林分的条件、必须是进入结实盛期的林分。、必须是表现优良的中、壮龄林,并以没有经过负向选择的天然林为主,若人工林则必须是种源清楚的优良人工林。、郁闭度在 0.5 以上,混交林中,选优树种比例占 50%以上。 、林分卫生条件良好,林木长势旺盛,并且有较强的抗性。5.1.3 优树的标准5.1.3.1 数量指标生长量等指标见附录 A、附录 B。树干圆满通直,单一主干,无畸形、折顶、叉干现象,且自然整枝良好,无大的枯死节,树皮较薄,裂纹较直,树冠完整,窄冠形,侧枝较细,无偏冠现象,见附录 C。5.1.3.2 材性指标按 LY/T 1344 要求执行。5.1.3.3 抗性指标生长旺盛,无机械损伤、病虫害感染和冻裂现象,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结实能力。5.1.4 优树评选方法5.1.4.1 对比树法5.1.4.1.1 综合评分法在候选树 10m15m 范围内选定仅次于候选树的 5 株
8、优势木做对比树,调查候选树对比树的各项指标,计算对比树的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按优树标准计算候选树综合得分,当候选树综合得分达到或超过规定分数时即可入选,见附录 D。此法适合在人工林或同龄级天然林分中选优。5.1.4.1.2 优势木对比法在候选树的 25m 范围内,选出仅次于候选树的 3 株5 株优势木做对比,实测候选树与优势木的数量指标与形质指标通过比较,符合标准即可入选,见附录 B、附录 C。此法适合在人工林或同龄级天然林分中选优5.1.4.2 基准线法5.1.4.2.1 回归线法按不同气候区和立地类型,分别绘出建园树种数量指标与树龄的回归曲线图,实测候选树的数量和形质指标,当候选树的数量指标达到或超过基准线指标,其它形质指标也符合标准时即可入选,见附录 C。此法适合在天然异龄林分中选优。5.1.4.2.2 绝对生长量法根据当地林木生长过程表,立地指数表、收获表,分龄级确定优树的数量和形质指标,实测候选树的数量和形质指标,当候选树数量指标达到或超过规定指标,形质指标也符合要求时即可入选。此法适合在天然异龄林分中选优。5.1.4.2.3 子代测定法在天然林或人工林中的优树上采集半同胞种子
9、或种子园收集区、生产区采集半同胞或全同胞种子,育 苗、营建半同胞或全同胞子代测定林,当子代林年龄达到 1/3 轮伐期后,实测各家系数量指标和形质指标,计算一般配合力,选出优良无性系(家系)。计算特殊配合力,选出优良杂交组合。采用分子标记法分别对选出的优良无性系和优良的杂交组合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亲本分析及遗传距离估算确定优树亲缘关系。按亲缘关系,划定亚系。选出的优良无性系,作为营建改良种子园的材料,从子代测定林中选出优良家系的优良单株作为营建二代种子园的材料。5.1.5 优树选择技术5.1.5.1 第一代优树选择第一代优树选择方法按照 5.1.4 中的执行。5.1.5.2 精选树选择精选树入选率为第一代优树的 20%。半同胞家系遗传增益10%,全同胞家系遗传增益15%。5.1.5.3 第二代优树选择第二代优树的选优林分应是半同胞或全同胞子代测定林。优良家系入选率 20%,家系内优良单株入选率 3-5%。半同胞家系遗传增益10%,全同胞家系遗传增益15%。5.1.6 选优的步骤5.1.6.1 确定选优区域,收集选优的适宜林分的分布、面积、土壤、气候及森林形成史等情况的资料,拟定选优计划方案,统一选优标准和方法,并组建选优小组,准备选优工具。5.1.6.2 在确定的选优林分内找出预选树,按照确定的选优方法和优树标准逐个进行实测并
《2025种子园改扩建技术规程》由会员职**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种子园改扩建技术规程》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