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指引及落地案例总结
61页1、标题文本,正文级别 1,正文级别 2,正文级别 3,正文级别 4,正文级别 5,#,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指引及落地案例总结,目 录,CONTENTS,02,海绵城市建设措施,01,海绵城市基本概述,03,海绵设计流程管控,05,海绵落地案例总结,04,海绵景观设计模块,海绵城市基本概述,1,海绵城市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几年,全国超过300多个城市遭遇内涝,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严重内涝,人员伤亡的现象时有发生,财产,损失重大。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雨水利用系统不完善或城市排水体系不达标,。,暴雨洪涝,城市缺水,径流污染,海绵城市简介,定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
2、储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原则:,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低影响开发,传统开发,雨水组织形式:快排,低影响开发,雨水组织形式:渗水、蓄水,低影响开发(,LID,),是从基于微观尺度景观控制的,BMPs,措施发展而来的,BMPs,措施发展而来的,主要是以分散式、小规模、生态滞留减排措施对雨水径流进行源头控制。,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习近平总书记提及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2014,(住建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国办发),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2012,(“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海绵城市时间线,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2014,(财政,+,住建,+,水利),关于做好
3、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的通知,2016,(住建部),概念提出,试行规定,试点城市,中央重视,指导意见,规划要求,国家级试点城市,2015,年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首批试点城市,区域,:江苏省,-,镇江,2016,年国家级海绵城市第二批试点城市,区域,:上海市,30,个试点城市,2016,年江苏省级海绵城市首批试点城市,2017,年江苏省级海绵城市第二批试点城市,江苏省级试点城市,徐州,南京,句容,武进,常州,宜兴,苏州,昆山,如皋,新沂,连云港,宿迁,靖江,无锡,14,个试点城市(集中苏北、南京、苏南、苏州、南通城市公司),“六字方针”,海绵报规算法,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约束性),径流峰值控制目标(,约束性,),径流污染控制目标(约束性),雨水资源利用率(鼓励性),根据多年日降雨量数据分析计算,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留、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全年控制(不直接排入规划区域外)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等同于年年径流污染物总削减率,以固体悬浮物(,SS,)的削减量来计算,年径流,SS,削减率等于区域内海绵城市建设设施对,SS,的削减总量占区域年径流,SS,总量的比例,低影响
4、开发设施在设计降雨的情况下,最大进水流量和最大出水流量的差值与最大进水流量之间的比值,区域系统和建筑与小区系统的雨水资源利用率指年雨水利用总量占年降雨量的比例;绿地系统的雨水资源利用率指绿地系统年雨水利用总量占绿地区域年径流总量的比例,海绵控制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海绵报规算法(容积法),海绵城市建设措施,2,海绵措施,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示意图片,概念与构造,按照面层材料不同可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种植屋面、屋顶绿化,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在200 mm 以内的绿地,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雨水的设施,适用性,1.,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内道路,广场、停车场等位置,1.,符合屋顶荷载、防水等条件的平屋顶建筑和坡度 15的坡屋顶建筑。,1.,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内建筑、道路及停车场的周边绿地,1.,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内建筑、道路及停车场的周边绿地,优缺点,优:,1.,适用区域广,2.,施工方便,缺:,1.,但易堵塞,2.,寒冷地区有被冻融破的风险,优:,可有效减少屋面径流量和径流污染负荷,缺:,对屋顶
5、荷载、防水、坡度、空间条件等有严格要求,且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优:,1.,适用区域广,2.,设费用和维护费用均较低。,缺:,大面积应用时,易受地形等条件的影响,优:,1.,形式多样,2.,景观效果较好,缺:,大面积应用时,易受地形等条件的影响,推荐指数,海绵城市常用措施,海绵措施,植草沟,渗,/,井,/,管,/,渠,初期雨水弃流设施,湿塘,/,雨水湿地,/,植物缓冲带,示意图片,概念与构造,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具有渗透功能的雨水,/,井管,/,渠,通过一定方法或装置将存在初期冲刷效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降雨初期径流予以弃除,主要具有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景观水体,可结合绿地、开放空间等场地条件设计为多功能调蓄水体,适用性,1.,主要适用于广场、停车场、人行道旁边的绿地,1.,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及公共绿地内转输流量较小的区域,1.主要适用于屋面雨水的雨落管、径流雨水的集中入口等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前端,1.,适用于城市绿地等具有一定空间条件的区域,优缺点,优:,建设及维护费用低,缺:,受场地条件制约,常用来导流,实际调蓄容积较小,优:,对场地空间要求小,缺:,1.,建设费用较高,2.,易堵塞,3.,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指引及落地案例总结》由会员葛**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指引及落地案例总结》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