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课件2

  • 资源ID:56924532       资源大小:493.50KB        全文页数:15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课件2

教育学教案xxx,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 1、中外教育家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2、关于教育教育概念的一般理解,A、教育活动是人类独有的活动 B、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 C、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教育的定义,1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更狭义: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二、教育的起源 观点:教育的神话起源论,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跟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东方有:中国的盘古开天创世、女娲补天救世传说; 西方有:上帝创世、诺亚方舟济人的神话故事。,在人类之初,人类对自然与自身的认识有限,知识总体水平比较低,因而这种教育起源的观点是缺乏科学根据的。,评价,观点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利托尔诺(法):母鸭带雏鸭,母熊教幼熊,雌象教幼象以及老兔教小兔。 沛西·能(英):生物的本能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动物界类似教育行为之间的相似性,否定了教育的神话起源说,其开创性值得肯定。但是,它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行为之间的差别。,评价,观点3:教育的心理起源论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把模仿作为教育的途径之一,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是,把全部教育都归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从而把有意识的和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排除在教育之外,这就走向了极端。,评价,恩格斯: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教育产生的基础。,观点4: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这种观点认识到了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它克服了教育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在教育社会属性上的认识缺陷,承认“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的观点,看到了社会性是教育起源的关键问题。,评价,杜威:教育是促进儿童通过主动活动去经验一切并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所以,教育自然是在生活中提出的。,观点5:教育的生活起源论,叶澜: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 论证:“起源”不同于“产生”、“出现”。 人类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探讨“起源”则要找到“原型”;同时,既要明白起源结果物与“原型”之间的联系,更要区别二者间的差异,切不可把起源结果物等同于“原型”本身。,观点6: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三、教育的历史形态 (一)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思潮,(二)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划分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含义及其特点) 社会教育(含义及其特点),(三)依据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划分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四、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原始的教育形态特点 (二)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形态1、学校的产生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三)现代教育形态1、现代教育的特点2、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中学教师学习的教育学时普通教育学,它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教育教学的一般现象和一般问题,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二)普通教育学的任务 两大任务:1、教育学的理论建设2、教育学的实践运用,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 学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当仁,不让于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2、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天,苏格拉底和一个非常自负的、名叫尤苏戴莫斯的青年讨论人需要不需要学习,学习时需要不需要请教师的问题。其中有一段涉及到正义与非正义。,苏格拉底:让我们列出两行,正义归于一行,非正义归于另一行。首先,虚伪归于哪一行? 尤苏戴莫斯:归入非正义一行。 苏格拉底:偷盗、欺骗、奴役等等应归于哪一行? 尤苏戴莫斯:应归于非正义一行。,苏格拉底:如果一个将军必须惩罚那极大地损害其国家的敌人,他战胜了这个敌人,而且奴役他,这对吗? 尤苏戴莫斯:不能说不对。 苏格拉底: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骗了敌人,这种行为如何呢?,尤苏戴莫斯: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骗朋友。 苏格拉底:好吧,那就来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假如一个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经丧失了勇气,处于分崩离析之中,如果他告诉他的士兵,生力军即将来增援。他欺骗了战士们,使他们鼓起勇气,取得了胜利。这种欺骗行为如何理解呢?,尤苏戴莫斯:也算是正义的。 苏格拉底: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他父亲欺骗他说药好吃,哄他吃了,他的病因而好了,这能算欺骗吗? 尤苏戴莫斯:也应划到正义一边。,苏格拉底:假定有人发现其朋友发了疯,因怕他自杀,就偷了他的枪,这种偷盗是正义的吗? 尤苏戴莫斯:应该算是正义。 苏格拉底:你不是说不能欺骗朋友吗? 尤苏戴莫斯:请让我把所有的话全部收回。,(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卢梭的爱弥尔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斯宾塞的教育论 拉伊和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3、教育学的多元发展与理论深化凯洛夫的教育学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布鲁纳的教育过程:学科基本结构、发现教学法 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 朗格朗德终身教育引论,(三)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1、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2、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3、研究方法上的多元互补,(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1)类比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2)比较的方法与分类的方法 (3)分析的方法与综合的方法 (4)系统的方法 (5)自上而下的方法和自下而上的方法,2、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2)文献法(3)调查法(4)实验法(5)比较法(6)个案研究法,本章复习,判断题,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社会教育。 2、“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学记。 3、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雄辩术原理。,4、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封建社会末期。 5、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6、“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7、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杨贤江。,8、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教育家是巴班斯基。 9、192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的重要主张。 10、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美国教育家是布鲁纳。,11、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即教师中心、活动中心和儿童中心。 12、教育现象是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13、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14、实验法是指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原因,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研究步骤和方法。 15、调查法是指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16、文献法是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 文献的一种方法。 17、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18、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赫尔巴特和杜威。,19、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20、“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教育漫话。 21、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裴斯塔洛齐。,单项选择题,1.学校教育产生于( )。 A.奴隶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末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原始社会末期 答案:A,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 )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 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教育目标明确 D.鲜明的阶级性 答案:B,3.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美国教育家杜威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答案:D,4.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答案:C,5.班级授课制首行于( )。 A.17世纪的欧洲 B.16世纪的亚洲 C.17世纪的亚洲 D.16世纪的欧洲 答案:D,6.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的观点属于( )。 A.心理起源论 B.劳动起源论 C.需要起源论 D.生物起源论 答案:D,多项选择题,1.下列学科从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是( )。 A.教育哲学 B.教学论 C.教育科研方法 D.学校管理学 E.外国教育史 答案:ABCDE,2.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 )。 A.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斯宾塞的教育论 E.卢梭的爱弥儿 答案:ACDE,3.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即( )。 A.教师中心 B.活动中心 C.儿童中心 D.课堂中心 E.书本中心 答案:ADE,4.教育实验共同具备的基本特征是( )。 A.有变革 B.可重复操作 C.有理论假说 D.有控制 E.全面科学 答案:ABCD,5.下列教育研究方法中属于调查法的是( )。 A.观察 B.测验 C.问卷 D.查阅资料 E.谈话 答案:ABCDE,6.与实验法相比,调查法的优势在于它具有更大的( )。 A.计划性 B.实用性 C.客观性 D.科学性 E.广泛性 答案:BE,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是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3.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4.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5.教育理论:是人类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实践的理性陈述。 6.教育改革: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变革现存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 7.观察法: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和其他技术等手段去感知和研究对象的方法。,

注意事项

本文(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课件2)为本站会员(206****923)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