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竞赛全部要点(全解)
物理竞赛基础知识复习第一部分 力物体的平衡第一讲 物体的平衡一、共点力平衡1、特征:质心无加速度。2、条件: = 0 ,或 = 0 , = 0二、转动平衡1、特征:物体无转动加速度。2、条件:= 0 ,或M+ =M- 如果物体静止,肯定会同时满足两种平衡,因此用两种思路均可解题。3、非共点力的合成大小和方向:遵从一条直线矢量合成法则。作用点:先假定一个等效作用点,然后让所有的平行力对这个作用点的和力矩为零。第二讲 摩擦角及其它一、摩擦角1、全反力:接触面给物体的摩擦力与支持力的合力称全反力,一般用R表示,亦称接触反力。2、摩擦角:全反力与支持力的最大夹角称摩擦角,一般用m表示。此时,要么物体已经滑动,必有:m = arctan(为动摩擦因素),称动摩擦力角;要么物体达到最大运动趋势,必有:ms = arctans(s为静摩擦因素),称静摩擦角。通常处理为m = ms 。3、引入全反力和摩擦角的意义:使分析处理物体受力时更方便、更简捷。二、隔离法与整体法1、隔离法:当物体对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有必要各个击破,逐个讲每个个体隔离开来分析处理,称隔离法。在处理各隔离方程之间的联系时,应注意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2、整体法:当各个体均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可以不顾个体的差异而将多个对象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处理,称整体法。应用整体法时应注意“系统”、“内力”和“外力”的涵义。第二部分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讲 牛顿三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定律。惯性的量度2、观念意义,突破“初态困惑”二、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2、理解要点a、矢量性b、独立作用性:F a ,Fx axFy ay,c、瞬时性。合力可突变,故加速度可突变(与之对比:速度和位移不可突变);牛顿第二定律展示了加速度的决定式(加速度的定义式仅仅展示了加速度的“测量手段”)。3、适用条件a、宏观、低速b、惯性系对于非惯性系的定律修正引入惯性力、参与受力分析三、牛顿第三定律1、定律2、理解要点a、同性质(但不同物体)b、等时效(同增同减)c、无条件(与运动状态、空间选择无关)第三部分 运动学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一 基本概念1 质点2 参照物3 参照系固连于参照物上的坐标系(解题时要记住所选的是参照系,而不仅是一个点)4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v绝=v相+v牵 二运动的描述1位置:r=r(t) 2位移:r=r(t+t)r(t)3速度:v=limt0r/t.在大学教材中表述为:v=dr/dt, 表示r对t 求导数 加速度a=an+a。an:法向加速度,速度方向的改变率,且an=v2/,叫做曲率半径,(这是中学物理竞赛求曲率半径的唯一方法)a: 切向加速度,速度大小的改变率。a=dv/dt 5以上是运动学中的基本物理量,也就是位移、位移的一阶导数、位移的二阶导数。可是三阶导数为什么不是呢?因为牛顿第二定律是F=ma,即直接和加速度相联系。(a对t的导数叫“急动度”。)6由于以上三个量均为矢量,所以在运算中用分量表示一般比较好三等加速运动v(t)=v0+at r(t)=r0+v0t+1/2 at2 四刚体的平动和定轴转动1 我们讲过的圆周运动是平动而不是转动 2 角位移=(t), 角速度=d/dt , 角加速度=d/dt 第二讲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相对运动(一)知识点点拨(1) 力的独立性原理:各分力作用互不影响,单独起作用。(2) 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分运动之间互不影响,彼此之间满足自己的运动规律(3) 力的合成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方法有正交分解,解直角三角形等(4) 运动的合成分解:矢量合成分解的规律方法适用A 位移的合成分解 B.速度的合成分解 C.加速度的合成分解参考系的转换:动参考系,静参考系相对运动:动点相对于动参考系的运动绝对运动:动点相对于静参考系统(通常指固定于地面的参考系)的运动牵连运动:动参考系相对于静参考系的运动(5)位移合成定理:SA对地=SA对B+SB对地速度合成定理:V绝对=V相对+V牵连加速度合成定理:a绝对=a相对+a牵连第四部分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第一讲 基本知识介绍一、曲线运动1、概念、性质2、参量特征二、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分解与合成1、法则与对象2、两种分解的思路a、固定坐标分解(适用于匀变速曲线运动)建立坐标的一般模式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建直角坐标;提高思想根据解题需要建直角坐标或非直角坐标。b、自然坐标分解(适用于变加速曲线运动)基本常识:在考查点沿轨迹建立切向、法向n坐标,所有运动学矢量均沿这两个方向分解。动力学方程,其中改变速度的大小(速率),改变速度的方向。且= m,其中表示轨迹在考查点的曲率半径。定量解题一般只涉及法向动力学方程。三、两种典型的曲线运动1、抛体运动(类抛体运动)关于抛体运动的分析,和新课教材“平跑运动”的分析基本相同。在坐标的选择方面,有灵活处理的余地。2、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处理:运动学参量v、n、a、f、T之间的关系,向心力的寻求于合成;临界问题的理解。变速圆周运动:使用自然坐标分析法,一般只考查法向方程。四、万有引力定律1、定律内容2、条件a、基本条件b、拓展条件:球体(密度呈球对称分布)外部空间的拓展-对球体外一点A的吸引等效于位于球心的质量为球的质量的质点对质点A的吸引;球体(密度呈球对称分布)内部空间的拓展“剥皮法则”-对球内任一距球心为r的一质点A的吸引力等效于质量与半径为 r的球的质量相等且位于球心的质点对质点A的吸引;球壳(密度呈球对称分布)外部空间的拓展-对球壳外一点A的吸引等效于位于球心的质量为球壳的质量的质点对质点A的吸引;球体(密度呈球对称分布)内部空间的拓展-对球壳内任一位置上任一质点A的吸引力都为零;并且根据以为所述,由牛顿第三定律,也可求得一质点对球或对球壳的吸引力。c、不规则物体间的万有引力计算分割与矢量叠加3、万有引力做功也具有只与初末位置有关而与路径无关的特征。因而相互作用的物体间有引力势能。在任一惯性系中,若规定相距无穷远时系统的万有引力势能为零,可以证明,当两物体相距为r时系统的万有引力势能为EP = G五、开普勒三定律天体运动的本来模式与近似模式的差距,近似处理的依据。六、宇宙速度、天体运动1、第一宇宙速度的常规求法2、从能量角度求第二、第三宇宙速度万有引力势能EP = G第五部分 动量和能量第一讲 基本知识介绍一、冲量和动量1、冲力(Ft图象特征) 冲量。冲量定义、物理意义冲量在Ft图象中的意义从定义角度求变力冲量(F对t的平均作用力)2、动量的定义动量矢量性与运算二、动量定理1、定理的基本形式与表达2、分方向的表达式:Ix =Px ,Iy =Py 3、定理推论:动量变化率等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即=F外 三、动量守恒定律1、定律、矢量性2、条件a、原始条件与等效b、近似条件c、某个方向上满足a或b,可在此方向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四、功和能1、功的定义、标量性,功在FS图象中的意义2、功率,定义求法和推论求法3、能的概念、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4、功的求法a、恒力的功:W = FScos= FSF = FS Sb、变力的功:基本原则过程分割与代数累积;利用FS图象(或先寻求F对S的平均作用力)c、解决功的“疑难杂症”时,把握“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要点五、动能、动能定理1、动能(平动动能)2、动能定理a、W的两种理解b、动能定理的广泛适用性六、机械能守恒1、势能a、保守力与耗散力(非保守力) 势能(定义:Ep = W保)b、力学领域的三种势能(重力势能、引力势能、弹性势能)及定量表达2、机械能3、机械能守恒定律a、定律内容b、条件与拓展条件(注意系统划分)c、功能原理:系统机械能的增量等于外力与耗散内力做功的代数和。七、碰撞与恢复系数1、碰撞的概念、分类(按碰撞方向分类、按碰撞过程机械能损失分类)碰撞的基本特征:a、动量守恒;b、位置不超越;c、动能不膨胀。2、三种典型的碰撞a、弹性碰撞:碰撞全程完全没有机械能损失。满足m1v10 + m2v20 = m1v1 + m2v2 m1 + m2 = m1 + m2解以上两式(注意技巧和“不合题意”解的舍弃)可得:v1 = , v2 = 对于结果的讨论:当m1 = m2 时,v1 = v20 ,v2 = v10 ,称为“交换速度”;当m1 m2 ,且v20 = 0时,v1 v10 ,v2 0 ,小物碰大物,原速率返回;当m1 m2 ,且v20 = 0时,v1 v10 ,v2 2v10 ,b、非(完全)弹性碰撞:机械能有损失(机械能损失的内部机制简介),只满足动量守恒定律c、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的损失达到最大限度;外部特征:碰撞后两物体连为一个整体,故有v1 = v2 = 3、恢复系数:碰后分离速度(v2 v1)与碰前接近速度(v10 v20)的比值,即:e = 。根据“碰撞的基本特征”,0 e 1 。当e = 0 ,碰撞为完全非弹性;当0 e 1 ,碰撞为非弹性;当e = 1 ,碰撞为弹性。八、“广义碰撞”物体的相互作用1、当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间不是很短,作用不是很强烈,但系统动量仍然守恒时,碰撞的部分规律仍然适用,但已不符合“碰撞的基本特征”(如:位置可能超越、机械能可能膨胀)。此时,碰撞中“不合题意”的解可能已经有意义,如弹性碰撞中v1 = v10 ,v2 = v20的解。2、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机械能损失的重要定势:E = E内 = f滑·S相 ,其中S相指相对路程。第六部分 振动和波第一讲 基本知识介绍一、简谐运动1、简谐运动定义:= k 凡是所受合力和位移满足式的质点,均可称之为谐振子,如弹簧振子、小角度单摆等。谐振子的加速度:= 2、简谐运动的方程回避高等数学工具,我们可以将简谐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在某一条直线上的投影运动(以下均看在x方向的投影),圆周运动的半径即为简谐运动的振幅A 。依据:x = m2Acos= m2对于一个给定的匀速圆周运动,m、是恒定不变的,可以令:m2 = k 这样,以上两式就符合了简谐运动的定义式。所以,x方向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就是简谐运动的相关规律。从图1不难得出位移方程: = Acos(t + ) 速度方程: = Asin(t +) 加速度方程:= 2A cos(t +) 相关名词:(t +)称相位,称初相。运动学参量的相互关系:= 2A = tg= 3、简谐运动的合成a、同方向、同频率振动合成。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