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基本知识2017

  • 资源ID:54336675       资源大小:5MB        全文页数:7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中国古典园林基本知识2017

园林设计初步,中国古典园林基本知识,1.起源 (1)帝王苑囿起源说 (2)民间园圃起源说2.分类 (1)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不同,可分为:A.人工山水园 B.自然山水园(2)按所属关系来分A.皇家园林 B.私家园林 C.寺观园林(衙署、祠堂、书院、陵园、坛庙、风景名胜等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分类,1.发展阶段A.萌芽期(殷周到秦汉)B.转折期(魏晋南北朝)C.全胜期(隋唐)D.成熟期(两宋到明清)2.特点A.因地制宜,师法自然设计手法B.实用与审美相结合C.诗情画意的意境D.多种艺术的综合,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阶段和特点,A.萌芽期(殷周到秦汉)最早的园林形式:囿 主要的建筑物:台(如铜雀台) 也出现园圃形式 山水审美意识的确立(受天人合一思想和神话影响),2.1.1发展简史 A.园林的生成期 a.历史背景 商朝为奴隶制国家,当时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器,生产力大为提高。 周代经历了大约三百多年,国内动乱不止,春秋、战国就在这个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方面加强统一,尊崇法家思想。秦存在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五年,但对后来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影响极大。 汉王朝从公元前206220年,到汉武帝时中央集权大帝国的国势强盛,在政治上的大统一的要求相应的意识形态的大一统作为巩固皇权的保证,于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倡导尊王攘夷、纲常伦纪、大义名分,封建礼制得以确立,封建秩序进一步巩固。,b. 园林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和台的结合。囿起源于狩猎;台的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因此园林风格是高台榭、大宫苑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的一种园林。又称宫苑。 大的苑广袤百里,拥有囿的传统内容,有天然植被,有野生或畜养的飞禽走兽,供帝王射猎行乐。此外,还建有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用的宫室建筑群。小的苑筑在宫中,只供居住、游乐,如汉建章宫的太液池、三神山,可称为内苑。,c.主要园林 上林苑 “大咸阳规划” 原为秦国的旧苑,秦始皇时期间进行扩大、充实,成为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它的范围包括终南山北坡,北界渭河,东到西安,西面到周至。苑内最主要的一组建筑群即阿房宫,是大朝的政治中心,也是上林苑的核心。汉武帝在秦上林苑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地跨西安市和咸宁、周至、户县、蓝田四县的县境,占地之广可谓空前绝后,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苑中最著名的是建章宫,其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以宫殿为主,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觞,它的园林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一池三山”遂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一池:太液池,三山:瀛洲、蓬莱、方丈。,上林苑,上林苑遗址,B.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思想异常活跃,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如竹林七贤) 山水诗和山水画兴起,山水园成为造园的主流(金谷园) 寺观园林兴盛 “园林”一词出现,B.园林的转折时期 a. 历史背景 政治-这三百多年的动乱分裂时期,军阀地方割据势力空前强大,公元220年东汉灭亡,形成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63年,魏灭蜀;公元265年,司马氏篡魏,建立晋王朝,史称东晋;公元317年建立东晋;公元420年文化-政治上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人们敢于突破儒家思想的桎梏,向非正统和外来的种种思潮中探索人生的真谛。由于思想解放而带来了人性的觉醒,便成了这个时期文化活动的突出特点。此时的文化名人如“竹林七贤”、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等。,b. 园林风格 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影响下,中国古典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到适当地加工、提炼,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园林的设计由粗放转变为细致、自觉的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这三类并行发展的局面,中国的风景式园林正是沿着这个脉络进入隋唐的全盛时期。,c.主要园林 铜雀园邺城北区中部建宫城,宫城以东为贵族所居戚里及官署,以西为禁苑铜雀园,苑内置武库、马厩、仓库,西城垣中部偏北,以城垣为基础筑金虎、铜雀、冰井三台。,兰亭园,C.全胜期(隋唐)规模气势艺术成就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皇家园林的气势完全形成 受山水诗画的影响,文人写意园兴起,C.园林的全盛时期 a. 历史背景隋唐时期,政治上确立科举制度,强化官僚机构的严密统治,意思形态上儒学重新获得正统地位,知识分子改变避世的消极五位的态度;文化上,发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民族和外国的文化;确立了上水画创作的准则,对自然山水风景的构景规律和自然美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出现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传统的木构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都趋于成熟;宫苑建筑规模宏大。,b. 园林风格 园林的发展开始两极分化:一方面自然山水园林盛极一时,如王维的辋川别墅、白居易的庐山草堂、李德裕的平泉山庄皆建于山野之地,利用美丽的天然山水营造成休憩场所。由于文人、画师更多地参与园林修建和园林活动,也促使园林日益向造景和赏景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该时期文人士大夫长期为官于都市,官务之余,他们渴求有一个自由舒适的场所可供随时抚慰劳倦的身心,或需要一个隐秘的天地可以接纳文人墨客诗酒聚会,于是城市园林便迅速崛起。,c.主要园林 大明宫又称“东内”,在唐代长安城禁苑中,位于城东北部的龙首原。面积约32公顷,唐高宗后代替太极宫作为朝宫;南宫北苑布置,轴线为,丹凤宫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中央大水池为“太液池”,池中蓬莱山耸立,山顶建亭,山上以桃花最盛;林苑区为多功能的园林,包括佛寺、浴室、讲堂等建筑。,大明宫,辋川别邺,D.成熟期(两宋到明清)两宋:艺术风格更趋于细腻化艮岳 计成 元:无多大建树 清:又一造园高峰 集锦式的布局手法(如圆明园),D.成熟前期的园林 a. 历史背景 两宋时期 1)地主小农经济十分发达,城市商业和手工业亦空前繁荣,资本主义因素已经在封建经济内部孕育; 2)城乡经济高度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四大发明均完成于宋代; 3)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的社会地位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高。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文官执政是宋代政治的特色,文官多是能诗善画,宋徽宗跻身于名画家、书法家之列。文人士大夫的造园活动大为发展,促成了文人园林的发展; 4)宋代的诗词失去盛唐的波澜壮阔的气度,主流转向缠绵悱恻,空灵婉约;绘画在两宋达到高峰境地,山水画受到社会的重视,园林重视意境的创造,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相互渗透,到宋代已经完全确立; 5)在宋代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中,除了琴、棋、书、画等艺术活动外,品茶、古玩鉴赏和花卉观赏也开始盛行,这些活动的场所往往是园林;,b. 园林风格 1)宋代皇家园林的规模远不如唐代的大,没有像唐代的远离都城的离宫御苑; 2)在规划设计上更加精密细致,比中国任何一个朝代都最少皇家气派,更多地接近私家园林; 3)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是对大自然风致的提炼与概括,也是创作方法趋向写意的表征,简约而不简单,洛阳名园记所记的园的题景抒发园主人的情怀; 4)疏朗园内景物数量不求其多,园林的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筑山往往主山连绵、客山拱伏而构成一体,水体多半以大面积来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植物以大面积的丛植或群植成林为主林间留出隙地,虚实相衬; 5)雅致园中种竹象征人品高尚、节操,“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植物多有拟人化的寓意,置石“特置”以“漏、透、瘦、皱”为评判标准 6)天然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的契合;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园林选址重视因山就水、利用原始地貌;,主要园林,苏州沧浪亭: 杭州西湖: 绍兴沈园:,c.主要园林 北宋艮岳 艮岳位于汴京(今河南开封)景龙门内以东,封丘门(安远门)内以西,东华门内以北,景龙江以南,周长约6里,面积约为750亩。艮岳突破秦汉以来宫苑“一池三山”的规范,把诗情画意移入园林,以典型、概括的山水创作为主题,在中国园林史上是一大转折。大体成“左山右水”的格局,山体从北、东、南三面包围着水体,北面为主山“万岁山”,上建“介亭”;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从西北角引景龙江之水,有凤池、大方沼、雁池;植物景观丰富,有数十个品种;苑内建筑40多处,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苏州沧浪亭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沧浪亭街,是现存苏州最古的园林。其地初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诗人苏舜钦(子美)流寓吴中,以四万钱购得园址,傍水构亭名“沧浪”,取孟子.离娄和楚辞所载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作沧浪亭记。,杭州西湖处在南北两山的三面环抱,相当于开放性的天然山水园林,环湖一带众多的小园林,诸园的布局大体分成三段,南、中、北段。南段以行宫御苑居多;中段以长桥为起点,以孤山形式为胜;北段过宝石山,入于葛岭。“西湖十景”在南宋时就已经成型。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个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5.柳浪闻莺,.花港观鱼,7.雷峰夕照,8.双峰插云,.南屏晚钟,10.三潭印月,E.成熟后期的园林 a. 历史背景 )明代废宰相制,皇帝集相权和军权于一身,清代有过之而无不及,皇家园林又复表现皇家气派;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严格,文人造园的意境著上一层压抑的心理的流露,促成了私家园林的艺术境界; )统治者重农抑商,商人地位低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出现“儒商合一”的情况。市民文化兴盛,促进园林的发展,建筑鲁班经、工段营造录;植物王象晋群芳谱、陈淏子花镜、汪灏广群芳谱; )元代汉族文人地位低下,明代中叶以后,文人画风靡画坛,画风更重意境,把绘画、诗文和书法融为一体; )元明清初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最兴盛,北京的在引进江南技艺的基础上形成了北方风格。,b. 园林风格 )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大型的人工山水园林的总体规划运用化整为零、集零成整的方式;)设计更为细致、讲究。,c. 特点)皇家园林更显皇家气派)私家园林技艺高超,但不再呈现像宋代的生命力)公共园林有了长足的发展,有几分接近现代的城市园林)外国文化进入中国,对中国园林产生影响,d.主要园林 北京城建设发展过程 1267年元世祖以大宁宫为中心另建新的都城“大都”,这就是北京的前身,琼华岛及太液池包入大都的皇城之内,成为大内御苑的主体部分。 明成祖即位后迁都北京,建北京城。大内主要朝宫建筑为三大殿,宫城呈“前朝后寝”的规制,最后为御花园; 清代的皇家气派更加明显,建筑格局及大部分大内御苑基本保持明代的原貌,部分如东苑西苑有较大变化,重点在建设西北郊的行宫御苑香山行宫、静明园,离宫御苑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乾隆时期在北京西北郊形成一个庞大的皇家园林集,即著名的“三山五园”圆明园、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太液池和西御苑(今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区的中心,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北海园林的开发始于辽代,金代又在辽代初创的基础上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建成规模宏伟的太宁宫,太宁宫沿袭中国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并将北宋汴京艮岳御园中的太湖石移置于琼华岛上。至元四年(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以太宁官琼华岛为中心营建大都,琼华岛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划入皇城,赐名万寿山、太液池。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万寿山、太液池成为紫禁城西面的御苑,称西苑。明代向南开拓水面,形成三海的格局。清朝承袭明代的西苑、乾隆时期对北海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奠定了此后的规模和格局。,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古典园林基本知识2017)为本站会员(n****)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