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箬叶飘香 (教案)湘教版劳动五年级下册
湘教版劳动教育五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课题 第2课 箬叶飘香单元一学科劳动教育年级五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劳动之趣-劳动之识-劳动之窗-劳动之行四个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制作粽子的知识,了解端午节的知识,培养勤俭节约、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劳动观念。通过制作粽子,了解屈原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动手实践能力。在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插艾条等活动中,养成做事认真,积极思考,养成传承传统文化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在学习包粽子、举办包粽子大赛活动中,培养积极创新和节约和热爱祖国的劳动精神,增强动手能力。教学目标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易于理解和接受,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习目标劳动观念:通过学习制作粽子的知识,了解端午节的知识,培养勤俭节约、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通过制作粽子,了解屈原的故事,热爱祖国,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劳动习惯与品质:通过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插艾条等活动,养成做事认真,积极思考,养成传承传统文化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通过学习包粽子、举办包粽子大赛,培养积极创新、勤俭节约和热爱祖国的劳动精神,增强动手能力。重点通过制作粽子,了解屈原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动手实践能力。难点通过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插艾条等活动,养成做事认真,积极思考,养成传承传统文化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各式粽子)关于我们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有很多的来历和习俗,其中最常见的节俗就是吃粽子。你会包粽子吗?如果不会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板书课题观看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与本课题相关的话题,启发学生,为后文铺垫。讲授新课一、劳动之趣(一)生活小镜头端午节快要到了,在莎莎的家乡有包粽子的习俗。奶奶觉得是时候把包粽子的手艺传给自己的孙女了,于是从老家带来新鲜的粽叶和糯米作为原材料。莎莎一听奶奶要教她包粽子,别提有多开心了。奶奶提前把粽叶煮好晾干,糯米也已经泡发。因为莎莎喜欢吃肉粽,奶奶已经调好了馅,只需要动手包粽子就行了。奶奶取两片粽叶,莎莎望着奶奶那双布满皱纹的手灵活地把粽叶握成一个漏斗,然后放入糯米和肉馅,压实,接着将上端的粽叶压下来,盖住漏斗面,再用手将两边的粽叶裹严。奶奶的手灵巧地翻转着,一会儿,一个精致的三角粽子就包好了,莎莎在一旁跃跃欲试。奶奶见莎莎很感兴趣,图2-2莎莎自己动手包粽子便一步一步耐心地指导她操作,在奶奶的帮助下,莎莎很快掌握了技巧,虽然自己做的小粽子外形不太好看,但是莎莎已经很满足了。(二)想一想在你的家乡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呢?生:我的家乡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生:我的家乡端午节的习俗插艾草和菖蒲。生:(三)知识拓展粽子粽子是中国传统节庆食物之一,象征着团圆、喜庆和吉祥。粽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最初是用来祭祀神灵和祖先的贡品。粽子的形状多为四角锥形或长方形,象征着四面八方的团结和和谐。粽子的制作过程富有象征意义,如粽叶需要长时间浸泡和煮沸,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包裹粽子的过程需要细心和耐心,象征做事要有条理;粽子在锅中煮熟,象征经历磨砺和考验。粽子的口味主要有咸味和甜味两种,咸味的粽子通常包有猪肉、蛋黄、豆沙等食材,象征生活的艰辛和挑战;甜味的粽子则包有红豆、枣子、莲子等食材,象征生活的美好和甜蜜。粽子的食用方式也有其象征意义,如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将粽子分给亲朋好友,象征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此外,粽子还与一些文化传统和象征意义相关,如纪念屈原、求子、光宗耀祖等。在端午节,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同时,由于“粽”和“宗”音近,端午节吃粽子也寓意光宗耀祖。二、劳动之识(一)备一备材料:粽叶、糯米(注意:1.粽叶越大(宽)越好,先把粽叶放到水里浸泡,泡软、沥干,这一步一般要提前一天做;2.必须是纯糯米)。(三)做一做第一步:食材准备1.往锅里加大量水烧开,把粽叶放入锅中用开水烫三分钟;将粽叶捞出剪掉叶柄,再用清水冲洗一遍,沥干备用。2.糯米用清水淘洗干净后加水泡发8小时,直到能用手轻松捏碎的程度。第二步:调馅把五花肉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将葱切段、姜切片,放入碗中,加入一匙酱油、小半匙盐和一小匙白糖,搅拌均匀,静置两个小时。第三步:包粽子(具体步骤参见劳动之行)第四步:煮粽子1.把粽子摆在锅中,倒入沸水,水要没过粽子表面。2.大火烧开转中小火慢蒸,两小时左右糯米就会变得软糯。2、知识拓展包粽子糯米需要泡多长时间用清水浸没糯米,每天换23次水,浸泡几天后再包粽子,由于细胞吸水将细胞壁胀破,黏性成分释放出来,可使粽子异常黏软。只要每天坚持换水,糯米是不会变质的,但水量要足,否则米吸足水后暴露于空气中,米粒就会粉化。糯米简介:糯米又叫江米,形细,是家常经常食用的粮食之一。长糯米即籼糯,米粒细长,颜色呈粉白、不透明状,黏性强。另有一种圆糯米,属粳糯,形状圆短,白色不透明,口感甜腻,黏度稍逊于长糯米。适合做粽子、酒酿、汤圆、米饭等等。长糯米生长在南方,因为气候原因,每年可以收获两季或三季。圆糯米生长在北方,气候较冷,所以只能收单季稻。因为多季稻生长时间短,因此比较软,适合老人家吃。(四)考一考1、你知道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吗?背后有什么传说故事呢?2、知识拓展播放视频三、劳动之窗(一)端午节注重传统,民间的风俗也很多,你知道以下端午节的小知识吗?1 .吃粽子对于爱吃的小朋友来说,端午节就意味着要吃粽子啦。小时候总听大人们说,端午节吃粽子是因为屈原投江时,百姓为了不让江中的鱼群损伤他的身体,把饭团、鸡蛋等食物投入江中,后来就发展成了用粽叶等包饭做成粽子的习俗。2.赛龙舟赛龙舟可谓是端午节常见的习俗,相传是因为楚国人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借划龙舟驱散江中的鱼群。现在,赛龙舟除了纪念屈原之外,还衍生出了更多的意义。3.佩香裳古人一般会在端午节给孩子们佩戴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的作用,但现在已经不常见了。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面包上丝布,清香四溢,挂在小朋友的衣襟上,分外玲珑可爱。4.插艾条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这里的“艾”是指艾蒿,它的茎叶有挥发性精油,独特的香味可以驱蚊避虫。端午节自古以来也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因为临近夏至,家家都会在这一天打扫门庭,将艾条插在门上。(二)动手实践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种,不同地区风俗不同,快去了解一下全国各地的习俗吧!1、挂艾草与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时值仲夏,南北气候湿热,蛇蝎出没、期盼生活的顺利与平安是每个人的心愿,这也是端午节被凸显的最初原因。在端午节,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悬于堂中,还可制成花环做佩饰,用以避邪驱瘴。2、悬钟馗像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3、挂荷包和五彩丝线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4、点雄黄酒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5、吃五毒饼,画五毒图五毒指的是蟾蜍,蛇,蜈蚣,蝎子,壁虎。人们在这一天把饼上印上五种毒虫,当天吃下去,可以避开这几种毒虫所带来的瘟疫。五毒图是为了让虫子们看见后会认为是同类,直接走开,不会再靠近这一家。6、点朱砂在端午节给孩子额头上点上朱砂,寓意孩子们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四、劳动之行(一)粽子的形状有很多种,不同地区有一定的差异,你会包哪种粽子呢?快来学习一下怎么包三角粽吧!1、怎样包粽子(1)挑取两片粽叶,光滑的一面朝上。在距离叶柄三分之一处用手将叶子凹成漏斗状。(2)加入适量糯米,至漏斗二分之一处,用汤匙按压一下,使底部更加充盈。再加入一块腌好的五花肉,也用汤匙稍微按压一下。(3)再次加入糯米,用汤匙压实,使之与漏斗口齐平。(4)将上端的粽叶压下来,盖住漏斗面。(5)用手将两边的粽叶轻轻压下并裹严,余下粽叶的尖端向一侧折叠。(6)用绳子捆住粽子。2、知识拓展播放视频(二)综合活动1、活动名称:包粽子2、活动目的:学会包粽子的技巧3、活动步骤:(1)班级分为五组。(2)组内互相比赛(每个学生与自己的家长组成一个小组 )。(3)规定时间内根据每个家庭包的粽子数量排名每组评出“冠'军家庭":(4)冠军家庭之间继续比赛。(5)包粽子数量最多者为冠军家庭组,获得“粽子王”称号。4、知识拓展播放视频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观看图片观察图片,讨论交流、讨论交流通过学习制作粽子的知识,了解端午节的知识,培养勤俭节约、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劳动观念。通过制作粽子,了解糯米及包粽子的方法,了解屈原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插艾条等活动,养成做事认真,积极思考,养成传承传统文化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通过学习包粽子、举办包粽子大赛,培养积极创新和节约和热爱祖国的劳动精神,增强动手能力。课堂练习和同学们一起包粽子,可以互相帮助,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完成练习巩固所学内容课堂小结闻到粽叶的飘香,期盼着端午的气息。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让我们一起包粽子,看龙舟吧。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