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窗体顶端水电站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一、工程概况:工程开发背景:需要简要说明流域自然概况、流域水电开发规划和开发现状(说明梯级、已建、在建工程)、规划环评的开展情况;重点对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水电专项规划等流域规划情况进行说明;流域水电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查意见或流域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研究成果是受理、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工程开发在流域中的作用及流域开发存在的环境问题。 (一)工程概况:1.阐明工程开发任务、开发形式、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等。2.工程项目组成要完整,包括主体工程、施工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储运工程、办公及生活设施、水库淹没及占地、移民安置及迁、建工程、环保工程等部分。3.工程平面布置图:枢纽施工总布置图。4.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工程特性指标(坝型、坝高、各种水位、库容、调节性能、电站装机容量、年平均发电量、工程占地、占用基本农田、工程土石方量)。5.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规划方案:淹没面积、人口、搬迁、生产安置人口、迁建新建城镇及工矿企业情况、复建专项规划等。 6.工程工期组成:准备期、筹建期、主体工程建设期、完建期、施工组织、施工期高峰人数、总投资、环保投资。7.若为复核项目,阐明复核的原因、复核的主要内容以及设计变更情况。重点突出与环境联系密切的工程建设内容介绍,如开发任务、枢纽布置、施工工厂及布置、土石方平衡及渣场布置、施工导截流及初期蓄水、环境保护工程、工程运行调度、移民安置及专项设施建设等内容。8.水电项目准备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在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准之前,可先编制“三通一平”等工程的环评报告,经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但涉水工程不得纳入“三通一平”,如围堰、导流、大坝、厂房等主体工程。9.若已进入筹建期,进行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要阐明“三通一平”工程、进场公路(已单独立项)的环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工作进展情况,以及是否审批通过。10.工程运行调度:发电、洪水、下游供水调度。 (二)工程分析(一)规划协调性:分析工程建设与最新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生态功能区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资源规划等综合性规划、相关河段水电规划、地方生态功能区划、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地方旅游发展规划、地方工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及敏感区规划的一致性和协调性。(二)环境合理性(工程方案):从环境保护角度,综合比选个工程设计及施工工艺方案,并对工程推荐的生产、施工组织、电站运行方式进行换环境综合性分析。给出典型断面工程、典型日、年流量水位过程线。 (三)影响识别和源强分析从工程枢纽区的污染源及源强、水库运行调度影响要素、移民安置区及专项改复建区的污染源等方面分析。(四)污染因子采用类比法、物料平衡等进行定量计算,明确污染源强,非污染因子影响进行定性分析,必要时给出长远和累积性分析内容。 三、环境影响源分析:(一)分析方法及时段1.分析方法采用统计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法对主体枢纽工程和移民安置进行分析。2.分析时段:施工期:掌握主体工程施工内容、工程量、施工时序、施工方法的基础上识别引发环境影响的环节。运行期:水库淹没、影响实物指标、损坏的植被类型、面积、工程发电运行方式和枢纽建筑物分布、运用特点,流域梯级开发联合调度运行。 (二)施工期:1.水环境:施工导流及水库初期蓄水,砂石加工废水,修配系统,混凝土冲洗,生活污水生活垃圾2.大气:明挖爆破3.生环境:交通运输,明挖爆破,施工场界噪声,辅助生产企业噪声。4.生态环境:施工扰动地表,工程开挖,工程弃渣,料场开采。5.社会环境:施工人员进驻,施工扰动地表。 (三)运营期:1.水环境:电站调节,水库泄洪(氮过饱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2.大气环境:水库泄洪(坝区雾化)3.声:机电设备运行4.生态环境:水库泄洪,大坝阻隔,永久占地,水库淹没,电站调节(坝下环境水生生态、局地气候、河道水溶)5.社会环境:水库淹没及永久占地,地方经济,粮食产量。移民安置:水环境:生活污水,生活垃圾6.生态:占地扰动地表(水土保持,植被修复)7.社会:移民搬迁 (四)环境现状(工程区域、移民安置)(一)污染源调查:1.水库淹没涉及十余家小型的铅、锌、铜采选工况企业及采选尾矿渣堆场,针对每一家企业的污染源及数量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2.对典型尾矿渣及原料、半成品料、周边土壤等进行了采样监测,采用浸出试验、淋溶试验等方法明确固废性质及土壤污染状况。3.对河流底泥、水质、工程周边地下水水质进行了重点采样监测,明确工程区地表及地下水受工况企业污染的状况。 (二)重点关注对环境敏感区、陆生生态和水生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评价,用可持续发展观点评价资源现状,重点评价项目专业性较强时可请专业单位开展专题调查与评价工作。(三)重点关注文物古迹、移民安置点及专项改复建区的现状调查。在介绍区域环境背景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评价范围内(包括工程区域及移民安置区)的环境现状。 (四)生态现状评价:1.陆生生态现状评价:植被类型、组成、结构、特点,生物多样性、2.水生生态现状评价:是否有鱼类“三场”,洄游通道分布。特别要明确区内是否有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珍惜动植物,珍惜特有鱼类的分布,其生态习性,繁殖特性。(五)项目涉及环境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明确工程的区位关系,简要介绍区内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五、环境影响预测根据评价因子识别及筛选结果,结合环境敏感对象及保护目标,确定重点评价内容,按照施工期,运营期分别进行评价:(一)水环境影响最小下泄生态流量、水文情势、水质、水温1.对水文情势的影响电站运行后,水库电站运行使库区和大坝下游河道流速、流量、水温等发生变化,产生的影响因不同类型,不同运行方式,环境影响不同。预测电站单独运行、与上游龙头水库梯级运行调度两种不同工况下库区和大坝下游河道流量、流速、水位等的变化。 2.对水质的影响选择bod、nh3-n、tp、tn、铅等预测因子,采用s-p模式、狄龙模型、重金属吸附平衡模型进行水质预测。重点预测评价工程施工期产生废水对河流中ss浓度的影响。运营期(包括移民安置)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排放等对库区、坝下游(或减脱水河段)及河口的水体影响,水体富营养化。3.对水温的影响采用三维环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型efdc计算了库区水温及下泄水温,补充同类水库实测水温和异重流观测资料。针对调节性能好的年调节、不完全调节电站,明确下泄低温水的沿程变化情况,评价低温水对水生物、用水单位的不利影响。(氮饱和对下游水的影响,另:关注工程截流,水库初期蓄水期间的水环境问题。)影响水流变缓,自净能力减弱。 (二)生态环境:评价重点:工程施工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水土流失、大坝阻隔和水环境的改变对水生生态及鱼类的影响。1.水生生态影响:水文情势造成的生境变化。对下游动植物、底栖动物、高等水生植物的影响,对国家地方重点保护的水生生物、珍惜濒危特有鱼类种群、数量、繁殖特性、“三场”分布、洄游通道、重要经济鱼类和渔业资源等。2.陆生生态:水库淹没、工程占地,施工期及移民安置过程中对植被类型、分布及演替趋势的影响,对陆生动物分布与栖息地的影响,对生态完整性、稳定性、景观的影响。3.水土流失:主体工程施工时弃渣场、施工围堰、工程枢纽占地区、交通道路开挖扰动区域、料场开采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开外表土、移民安置、开挖建设。 (三)声环境、大气环境工程施工或交通噪声对周围居民及局部声环境影响,施工时爆破产生的粉尘及运营库区雾化。(四)社会环境工程施工对当地的交通影响,电站运行时对当地土地利用的影响,电站运行时对当地经济状况、就业的影响。 (五)移民安置对移民生活、就业、经济状况的影响,安置区土地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从安置区土地承载力、环境容量等生态保护角度进行农村生产移民安置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新建、迁建城镇对环境的影响(污水处理厂、垃圾场选址等),迁建工矿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结合国家相关产业改革及环保政策)。(六)环境地质水库形成及电站运行时对水库库岸稳定及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分析。(七)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与敏感区位关系,对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对保护对象的影响。 六、环境风险评价1.重点评价水电站施工总布置中具有爆炸、火灾、有毒有害风险的物质的储存场所(如油库、炸药库、库区清理的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等),突发性污染事故产生的水质风险,预测在风险事故下产生的环境污染影响,提出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等。2.涉及生态敏感区域、不同流域开发等项目,重点关注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风险;3.具有供水任务的项目要重点分析供水水质风险,退水风险等。4.洪水或由破坏性地震导致的溃坝风险、传染病流行风险等分析内容采用专项报告。 七、环保措施按预测结果,结合环境敏感对象、环境保护目标,按施工期、运行期分枢纽、移民安置区提出环保措施,且与工程设计相协调。包括:保护对象、目标、措施内容、设施规模、工艺、实施部位、时间、实施保证措施、预期效果分析等,在此基础概算环保投资,编制环保措施布置图及有关措施设计图。环保措施分为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区环保措施两个部分。枢纽工程: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含下游流量保障措施)、陆生生态、水生生态(鱼类增殖放流站)、环境空气、声环境、水土保持、垃圾处理、人群健康保护、环境保护及监测等。移民安置:生活污水处理措施、生活垃圾处理、陆生生态、水土保持、饮用水源监测保护、安置区人群健康、环境管理及监测等。 电站运行方式不同,对应的环保措施不同,主要包括:(一)水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期生产废水(沙石料加工系统废水量大)、生活营地污水处理设施,要考虑施工高峰期。库底清理应提出水质保护要求。2.运营期生态流量、水温恢复、鱼类保护、陆生珍稀动植物保护、移民安置环保措施。生态流量:确保下泄流量的下泄措施及在线监测措施。鱼类保护措施:水生生物栖息地保护、修建过鱼设施、鱼类增殖放流、下泄生态流量、划定禁渔区和禁渔期、加强渔政管理等。 人工增殖放流:采用人工繁育的方法补充因工程建设受影响的鱼类资源;过鱼设施:减缓对于迴游性鱼类等重要鱼类受大坝阻隔的影响,创建过鱼通道让鱼类繁殖体越过大坝,为亲鱼繁殖、鱼卵孵化、幼鱼索饵以及为幼鱼和繁殖后的亲鱼降河创造必要条件,也为大坝上下游鱼类种群的基因交流提供条件;分上行通道(鱼闸、鱼道、升鱼机、集运鱼船、仿自然旁通道、特殊通道)和下行通道(栅栏、行为障碍等),以上行通道为主。下泄低温水对下游农业生产和鱼类繁殖生长,提出分层取水和水温恢复措施,从工程设计和管理上保证,造成脱减水河段,根据当地生产生活生态及景观用水要求,统筹考虑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确定生态流量并有泄水建筑物以确保生态流量下泄。 (二)陆生生态:珍惜、濒危、国家、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名木古树(移栽、引种繁殖栽培、种质库保存、挂牌保护)。工程防护,工程施工,移民安置损坏植被(植被恢复,绿化措施),珍惜濒危陆生动物,有保护价值的陆生动物栖息地受破坏或生境条件改变(预留迁徙通道,建立新栖息地等措施)。水土保持中提出生态保护措施并优化。(三)水生生态:依据保护对象生活习性、分布状况、结合工程建设特点和所在流域特征,对受影响的国家、地方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特有或土著鱼类或经济鱼类等实施:增殖放流、过鱼设施、栖息地保护、建立保护区、跟踪监测、加强渔政管理,分析实施效果,并对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推荐最优方案。 (四)大气、声环境:针对敏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