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鲁迅小说《孔乙己》英译本翻译风格研究

  • 资源ID:489649273       资源大小:20.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鲁迅小说《孔乙己》英译本翻译风格研究

鲁迅小说孔乙己英译本翻译风格研究【摘要】鲁迅的小说数量虽然不多, 但它的质量却是很高的, 真正做到了“少而精”。孔乙己就是这样一个性格鲜明, 内涵丰富的艺术典型, 这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认真阅读这篇小说, 了解它的高度艺术成就, 将会给我们不少启发。本文研究了小说孔乙己英译本翻译风格。【关键词】鲁迅;孔乙己;英译孔乙己作为鲁迅先生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自发表至今,已有70多年,评论分析的文章汗牛充栋,多于原作品数十倍。论者大抵沿用狂人日记的主题思路,拈“吃人”二字以概括,只是“吃”的角度不同。如果说:狂人日记是从宏观的角度,高度概括而又形象具体地反映了中国社会乃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那么孔乙己则是从微观的角度,写出一个下层士人遭受践踏、凌辱,完全失掉了人的尊严,最后被社会吃掉的悲剧。0¹和这种看法略有不同的是另外的两种说法:一是认为孔乙己在于批判封建的科举制度;二是认为批判半殖民地半封建旧社会。林志浩则认为:孔乙己的批判矛头,不只是针对封建科举制度,而是针对封建的教育制度和吃人的社会关系。事实上,这些看法大同小异,并无实质的区别。这些从社会学角度的解读思路虽然为我们提供了阅读分析孔乙己的途径,但仍显得平面化。如果我们跳出这种思维的框架,就能够更深刻看出孔乙己所揭示的另一面:在大的人吃人的文化背景之下,一个下层文人的人格的陷落与拯救的过程,以及在拯救过程中无可避免的陷落的悲剧。一、孔乙己评析1、悲喜交融的写作效果孔乙己其实在其写作效果中就是以喜剧的氛围反衬出孔乙己悲剧的一生。也就是说以社会中的普通人的典型事例来反衬出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以孔乙己的喜剧揭露和鞭笞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对读书人以及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摧残。从中国现代文学而言是以悲剧为主的,而鲁迅文学中常以喜剧融入悲剧之中,这将更加显现出其文学作品的悲剧性。孔乙己一文以“笑声”为线索,从小说开头到结尾,都显示出笑声的讽刺意味。笑,本来是喜剧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而这孔乙己中的“笑声”却反衬出孔乙己在那个世态炎凉、人情冷淡的社会中的现实悲剧。文中作者用一连串的“笑声”,以喜剧的形式充分显现和强化悲剧的内容,以别人的笑来反衬孔乙己的迂腐愚钝、穷困潦倒。孔乙己在人们的不断嘲笑中出现,又在人们漠不关心中悄悄地离开那个不属于他的人世间,这又充分地表现出当时社会世态炎凉,封建礼教对读书人的戕害。笑声,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笑得其所,笑,就是喜剧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孔乙己这篇短篇小说中的笑声,却无不是孔乙己的伤疤。酒客们拿孔乙己来取笑,“我”对孔乙己的兴趣,掌柜对孔乙己的取笑,实质上是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作笑料。作者以这些人对孔乙己的取笑充分勾画出这些人麻木不仁、趋炎附势的嘴脸,在众人的笑声里蕴含着孔乙己人生中无限的悲凉气氛。这些人的笑,更加体现出喜剧融入悲剧的效果。鲁迅的孔乙己,让读者感受到的不是喜剧性的欢乐可笑色彩,取而代之的是读者感觉到更多悲凉的气氛,酒客们的笑声中带着孔乙己无限的辛酸和苦痛,这让读者感觉到如芒刺背,读此文章,在众多的笑声中泛出无限冷意。2、人物形象的塑造操千曲而晓百声,鲁迅在孔乙己一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匠心独运,具有清水出芙蓉之感。小说的写作特点是主要以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孔乙己这篇小说形神兼备,而且做到形神相似,文章以千千万万个孔乙己式的人物形象集中到一个人物身上去表现,这恰恰彰显出鲁迅极具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孔乙己在描写人物的同时,主要采用了以神为主的艺术写法,同时注重人物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无形中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鲁迅对孔乙己的描写,主要体现在对孔乙己的穷困潦倒、迂腐愚钝的描写,从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方面都体现了孔乙己在封建社会晚期中一个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迂腐愚钝的人物形象。在各种描写中又充分体现孔乙己这样的人物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又摆着封建文化人臭架子的人物特点。文中人物出场的第一句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就足以表明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孔乙己依然保持着文人装束,不肯放下他那副臭架子,依然好吃懒做,越过越穷,达到快要讨饭的地步。这样的封建文人还是不愿意放下读书人的架子,总觉得读书人就高人一等,处处卖弄读书人的“学问”,老是满口“之乎者也”,视体力劳动于不顾,使体力劳动和知识相背离,从而使孔乙己穷困潦倒、迂腐愚钝,充分体现封建科举对读书人的毒害。3、语言简练这篇小说篇幅短小,全篇仅两千八百多字却写尽人物性格特点,从故事情节到人物场面无一不显现出情节精当、语言简练、人物形象描写准确、个性鲜明等写作艺术特点。文章尤以人物的语言描写突出,孔乙己的语言描写虽然不多,但是相当精炼到位。不仅他那些“君子固穷”、“者乎”之类的语言独具特色,就是他教“我”认字时恳切地说:“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几乎句句都表现出孔乙己的人物性格。小说写孔乙己的对话不外乎就只有四处共十几句,但都是言少而意蕴深刻,都包含了孔乙己的穷困潦倒、生活辛酸、心地纯朴善良和社会地位的卑微等,可以看得出,句句镌刻着孔乙己的悲惨人生,每句话都打下了孔乙己辛酸的烙印。而描写酒店掌柜的话语更加少之又少,但“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却重复了四次,而且后三次都是在孔乙己偷了丁举人家被打折腿后重复出现的,这就有力地体现出掌柜是个冷漠无情、自私残忍,一头扎进钱眼里的势利小人。二、孔乙己英译本翻译风格孔乙己作为鲁迅先生代表作之一,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一大典范,具有极高审美价值。它采用高度凝练的写作手法,生动地叙述了一个受科举制度毒害至深的文人一孔乙己一步步沦落至失去尊严,穷迫潦倒,最后甚至被社会吞噬的悲剧,对封建社会仁降诊制度进行了控诉。尽管小说全文字数不到三千,却成功将孔乙己迂腐,穷酸,善良,诚恳的性格刻画得生动形象、人木三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深深震撼着每位读者的心灵,令人不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孔乙己这篇小说在写作手法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之处。小说语言精练,生动传神,用景物渲染气氛用对比手法反衬主人公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具有极高的语言价值。孔乙己作为一篇对中国人影响深远的小说,具有很高的翻译价值。孔乙己创作于1918年冬,于1919年4月首次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后编人呐喊。此小说自发表后,不仅受到国内读者的热烈欢迎,更是由于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语言价值引起了国际翻译界的注意。1922年6月,小说首次出现日译本。中国国内翻译大师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孔乙己英译本于1956年由外文出版社首次出版,1980年推出修订版。该文将从措辞、句式语序及中国特色文化三大角度赏析修订版与初版的异同,探讨修改版是否比最初版有较大提升。由于语言间的系统性差异,译文对原文小句过程类型的转化存在着扩大、缩小、改变和不变等四种情形,但只要译文保持原文的概念意义不变,在对翻译质量进行评估时,就不必对译文里的小句类型相对原文的转移或保持不变予以特别地关注。因此,译文将原文中的“幸而写得一笔好字”(行为过程)处理为“Luckily he was a good calligrapher”(关系过程)不能视为偏离。因为从反映小句概念意义的及物性结构本身分析,两者显然不同,但是从该小句所在的整个上下文语境看,孔乙己之所以能以帮别人“钞钞书”而换碗饭吃,是因为他具备“字写得好”这个条件,也就是说孔乙己是个写字好的人。因此将写得一笔好字译成“ewas a good calligrapher”并没有发生概念意义的偏离。按照我们前述的模式,用自下而上的方法,从言语行为框架下的形式、功能、情景间的关系以及反映情景语境的语域组成部分语场、语旨和语式对小句的三种意义概念、人际和语篇的直接作用为基点,从及物性、语气(情态和评价)、主位等角度,对译文质量进行评估,共有11处发生概念意义的偏离。现举两例加以说明。“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译文: It seemed to me that I was still very far from having a shop of my own. 暗想即私下想,译文用“It seemed to me”表示的却是对命题意义“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的一种主观判断,属于人际意义范畴,因此这一方面没有译出原文“暗想”的概念意义;另一方面又加进了原本所没有的情态意义。“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译文: He produced four coppers from his ragged coat pocket“摸出”是孔乙己在身体残疾、精神萎靡、因偷窃而不幸被人打断腿情况下做出的动作,且很可能是他最后一次掏钱买酒,因此无论其身体条件或是精神状态都决定了掏的动作是缓慢、困难的;不仅如此,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享有喝酒的机会了,因此“摸出”一词还表达了作者对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无限同情。而译文所用的produce,隐含为潇洒地亮出,不仅与原文动作的缓慢、困难大相径庭,即概念意义不太相符外,还丢掉了原词所表达的人际意义。结论:鲁迅是短篇小说的名手。他, 善于简短地, 清楚地在一些形象中表达一种思想, 在一个插曲中表达一件巨大的事变, 在某一个别的人物中表达一个典型。孔乙己和阿 Q 有某些相似之处, 是一个带有喜剧因素的悲剧人物。他的思想, 言行有些是很可笑的, 而他的一生遭遇却是十分悲惨的。根据作品的交代, 孔乙己生活在十九世纪末, 是一个没有“进学”的老童生, 也就是作品里说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读书人。当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气息奄奄,朝不虑夕, 封建科举制度也即将被废除。孔乙己是这个社会制度所产生的畸形儿, 牺牲品。在人吃人的文化背景下,作为下层文人的孔乙己成为整个社会网络和文化结构中的弃子,面对整个社会的精神围剿和人格虐杀,孔乙己在荒谬和错位中进行着自我拯救,这种拯救不可避免地陷落到笑料和毁灭的境地。本文研究了孔乙己英译本翻译风格。【参考文献】1 黄志浩. 浅谈孔乙己的主题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79,(03).2 冯文炳. 孔乙己讲析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2,(06).3 于万和. 愿鲁迅永和我们同在读鲁迅赞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1).4 李 明. 看取有价值的人生孔乙己散论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注意事项

本文(鲁迅小说《孔乙己》英译本翻译风格研究)为本站会员(新**)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