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对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有效方式的探索

  • 资源ID:487228173       资源大小:79.45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对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有效方式的探索

目 录摘要1Abstract1引言2一、音乐接受的心理特点分析2(一)音乐接受的动力:兴趣与好奇心2(二)音乐接受反应的主要形式:感性21歌唱的反应32表情的反应33动作的反应3(三)音乐接受心理的明显特征:个性和差异3二、音乐接受的心理活动与有效方式分析4(一)音乐注意4(二)音乐感觉与知觉4(三)音乐记忆4(四)音乐情感4(五)音乐想象5(六)音乐理解5(七)意志5(八)音乐思维5三、根据音乐接受心理特点改进音乐课堂教育有效方式分析6(一)改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育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育61主体性教育的特征62 主体性教育的目标63 主体性课堂教育的方法7(二)改灌输性课堂教育为创造性课堂教育81创造性教育的培养目标82音乐创造性教育的内容83创造性的课堂教育方法91音乐审美教育的特征。102音乐审美教育的内容103音乐审美教育的方法11结语11参考文献:1311对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有效方式的探索摘要:音乐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音乐教育对小学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小学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初步萌发孩子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让孩子理解音乐作品,就应该让他们多听、多讲、多动,通过他们的听觉及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从而把他们带进优美的音乐境界中。完善好小学音乐课堂教育一直都是一个难题,如何让孩子接受课堂教学的内容,必须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解决对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有效方式。关键字: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有效方式;心理;方法 Abstract: music elementary education is indispensable, it can cultivate character and emotion, music education is also very important for young children, elementary in music education activities aimed at the "preliminary germination children feel the beauty, aesthetic taste". In the music education activities, let the children understand music, you should let them listen to, talk, move, through hearing and their body movements to feel the music, so as to bring them into the beautiful music. Improve primary music 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a problem, how to let the children accept the teaching content, must be combined with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of efficien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rimary music education.Keywords: primary music education; classroom; effective way to; psychology; method引言音乐教育同人的心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小学生接受音乐的心理同成人接受音乐的心理又有着很大的区别。目前我们的音乐教育有很多成人化的倾向,不利于小学生音乐心理发展。研究小学生接受音乐的心理是为了更好地根据儿童音乐接受心理进行音乐教育,最终达到通过音乐教育培养人的目的。本文将对小学生接受音乐的心理特点,音乐接受心理的过程,音乐接受能力的发展,以及根据音乐接受心理改进音乐课堂教育方法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 音乐接受的心理特点分析(一)音乐接受的动力:兴趣与好奇心 心理学证明,兴趣是学习的动机。他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即使你强迫他学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我亲身经历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小女孩,她的爸爸让她学小提琴,开始她觉得很新鲜,但是没过多久,她就不喜欢学了,爸爸还是逼着她学,后来她说什么也不练了,还说恨不得把手指剁下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艺术培训部里她接触了琵琶,对它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后来开始学习琵琶,无论寒冬酷暑,一直坚持学习,还学得很好,小学毕业时还凭此特长考上了重点中学。这样的事例,在学乐器的孩子中非常普遍,它从一个侧面说明孩子接受音乐只是兴趣与好奇。在儿童时期,儿童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某一事物作理性的判断,不能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他们只能凭自己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还是不会持久的,很容易发生变化。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由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在情绪体验上得到满足而产生。音乐的兴趣是如何产生:首先,对音乐的兴趣就产生在追求音乐美的过程中。第二,兴趣就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兴趣和创造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因素,比如儿童在对各种物体的敲敲打打中就会产生兴趣。第三,音乐的兴趣就在愿望和获取成功的过程中。在音乐课堂教育中,不能让学生感到失望,感到高不可攀,丧失兴趣,要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在音乐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二)音乐接受反应的主要形式:感性学生接受音乐的反应可以说是本能,据研究表明,六个月的婴儿就可以对音乐做出身体反应,他会转向发出音乐声音的地方,还可以随音乐咿呀歌唱,并露出高兴的表情;三岁时就可以随音乐的节奏晃动身体,随着年龄增长,对音乐的动作反应将变得越来越富有内涵。由此看来,学生对音乐的反应,首先是感性的反应,面不是理性的反应。小学生音乐接受的感性反应主要包括歌唱的反应、表情的反应和动作的反应。1歌唱的反应 当学生听到他所喜欢的音乐时,就会跟着一起哼唱,即使唱不好也会投入很高的热情。这种感性音乐接受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听唱法应是学生学习歌曲的主要方法。从识谱入手学习歌曲的理性方法,往往会因为识谱的难度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歌唱经验之后,再过渡到识谱歌唱,更符合学生音乐接受的心理。2表情的反应 音乐是表情艺术,当人们听到音乐时的第一反应就是面部表情的变化。小学初级阶段虽然还不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但他会自然地对音乐作出最初的、最直接的表情反应,是发自内心的最感性的反应,不会掺杂任何理性的因素,当然这种表情的反应会随着对音乐的理性认识,不断从表面向内心深入发展。3动作的反应 音乐是最具韵律感的艺术,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使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动起来。有趣的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习惯,我国的儿童喜欢头部左右摇晃,澳大利亚的儿童喜欢上下晃动。对音乐的动作反应既是先天的也是可以培养的,因此,小学阶段要增加律动的课堂教育,通过身体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三)音乐接受心理的明显特征:个性和差异我们在教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很快就能学会,有的学生却很难教会,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差异是学生音乐接受心理的明显特征。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学生的认知、心理、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要求学生的音乐接受能力都一样也是不现实的。过去我们的音乐课堂教育过分强调共性与统一是不符合小学生音乐接受心理的。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不同的教育。个性也是学生音乐接受心理的特征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个性会越来越强,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个性的形成同后天的培养有重要的关系。经常受到健康音乐的熏陶,就会喜爱健康的音乐,形成良好的个性。虽然个性是多方面的,如性格、情感、意志、行为等,个性的形成也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但不可否认,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音乐是一种具有丰富情感的艺术,在培养儿童情感方面是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例如,独奏(唱)或合奏(唱)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很有意义,独奏(唱)使人自信,合奏(唱)使人学会与他人合作等。二、音乐接受的心理活动与有效方式分析(一)音乐注意据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但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很短。57岁的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大约是1015分钟,710岁的孩子是20分钟左右,1012岁的孩子是25分钟左右,12岁以后是30分钟。学生不可能长时间地注意一件事物,因此在音乐课堂教育中,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使他们有效地学习,同时不断地培养他们的有意注意。(二)音乐感觉与知觉 音乐感觉是基础的一种音乐心理活动,是对音乐个别属性的反映,音乐知觉是对音乐整体形象的反映,需要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因此,音乐接受主要是以音乐感觉为主,感受与体验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方法,过分地追求对音乐的知觉反应是不实际的。(三)音乐记忆音乐记忆是音乐学习中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音乐是听觉艺术,离开了音乐记忆也就失去了音乐。儿童的记忆力是很发达的,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应多采用形象的记忆方法,如通过音乐活动、表演,在兴趣中进行音乐记忆。儿童记得快,但忘得也快,因此,要注意经常保持复习,重复记忆才能巩固。(四)音乐情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情感是学生音乐接受的重要心理活动。小学生的情感正在发展时期,而且多是自然的流露,因此要保护孩子的这种纯真,不能用成人的情感标准去衡量他们,应让他们接触大量的音乐作品,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五)音乐想象 小学生的知识虽然还不丰富,但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因为想象力和知识并不是呈正比的,关键是养成想象的好习惯。许多科学家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伟大的发明,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此。在音乐课堂教育中,要保护孩子的音乐想象,使他们感到通过音乐开展想象是一件有趣的事。(六)音乐理解 音乐理解是一种复杂的音乐心理活动,是综合音乐知识和能力的体现。对音乐的理解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因此,不要强求小学生对音乐要有多深刻的理解,只要他们有初步的理解就可以了,随着他们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对音乐的理解也会逐步深刻。(七)意志在小学音乐接受的过程中,意志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意志不是独立的,它同其他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小学生缺乏顽强的意志,遇到困难就会丧失信心和勇气。因此,在音乐课堂教育中要为学生设置一些任务、障碍,经过教师的辅导和学生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八)音乐思维在小学生音乐接受的心理过程中都伴随着音乐思维的活动。学生的音乐思维同他们的音乐实践有密切的关系。音乐实践越多,音乐思维越活跃。比如,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在感知音乐的同时就伴随着音乐思维的活动。对音乐情绪的感受,或欢快或优美,对各种音乐要素的感受,随音乐产生的对音乐的想象,以及对音乐的初步理解都是通过音乐思维的活动完成的。与成人的音乐思维相比,小学生的音乐思维更多地表现为音乐直觉思维,随着音乐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高,音乐思维的能力也会提高。以上的种种音乐接受心理活动,不是单一的,而是互相渗透的,有时某个方面强些,有时某个方面弱些。由此看来,小学生的音乐接受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音乐接受心理特点进行音乐教育。三、根据音乐接受心理特点改进音乐课堂教育有效方式分析音乐教育要符合学生的音乐接受心理,传统的音乐课堂教育方法虽然有它正确的一

注意事项

本文(对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有效方式的探索)为本站会员(s9****2)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